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16

第116章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638—713)唐朝僧人。范阳(今北京密云)人,一作新州(今广东新会)人。俗姓卢。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又称禅宗六祖。出身打樵者,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出家。由禅宗五祖弘忍授《金刚经》和达摩所传衣钵。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创立南宗。说法三十余年,宣传“顿悟自心,立地成佛”,改造侧重繁琐经义的旧传统,用简易的教义践行,故法流极盛。其语录、事迹被弟子汇编为《六祖坛经》。

毛泽东对宗教是关注的,其中也包括佛教的禅宗。据毛泽东秘书回忆,毛泽东对于禅宗的学说,特别是对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更加注意。《六祖坛经》一书,毛泽东要过多次,有时外出还带着。哲学刊物上发表的讲禅宗哲学思想的文章,毛泽东几乎都看。慧能是禅宗所称的“南宗”之祖,他后来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大倡顿悟法门。195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接见广东省领导人时说:你们广东有个慧能。慧能在哲学上有很大贡献,他把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推到高峰,要比英国的贝克莱早一千年。你们应该看看他的《坛经》。

《坛经》即《六祖坛经》,是慧能弟子法海编集他的言论的一部典籍,它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主张“顿悟”,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毛泽东重视《六祖坛经》的文化价值。1959年10月22日,他在与班禅·额尔德尼谈话时很诚恳地说:我不大懂佛经,但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人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代六祖(慧能)的佛经《六祖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真是惊人之语,是毛泽东创造性地第一个把《六祖坛经》说成是劳动人民的佛经。《六祖坛经》即《法宝坛经》。

毛泽东欣赏慧能的作为,他在1957年10月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说慧能是“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的成功典例;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又将慧能作为从古以来,创新思想、立新学派的年轻人例子,向与会者介绍。

在1958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又谈到了慧能:唐朝佛教《六祖坛经》记载,惠(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大跃进。惠(慧)能敢于否定一切。有人问他,死后是否一定升天?他说不一定。都升西天,西方的人怎么办?他是唐太宗时的人,他的学说盛行于武则天时期。唐朝末年乱世,人民思想无所寄托,大为流行。

毛泽东还曾向秘书林克谈过慧能的身世、学说,称赞他不迷信权威,有挑战精神,有独立创见。毛泽东说:慧能三岁丧父,家境贫寒,稍长即以卖柴养母。皈依佛门后,一直是舂米的下等僧。后来,禅宗五世祖弘忍寻觅新传人,要众僧做法偈,以观各人修行。其上座弟子神秀所做法偈,深得众僧推崇,可弘忍并不满意。慧能反神秀意做的法偈,却得弘忍赏识。毛泽东流畅地背诵了两首法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接着说:后一首为慧能所作,与佛教大乘空崇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胜神秀一筹,弘忍遂将法衣传给慧能,为六世禅宗。

毛泽东又说:慧能主张人人皆有佛性,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人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在他的影响下,印度佛教在中国至高无上的地位动摇了,甚至可以“喝佛骂祖”。后世将他的创树称为“佛教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