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42

第142章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国主,通称李后主。公元961年—975年在位。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字重光。即位后怠于政事,纵情声色。对宋一味乞和,不修武备。975年,宋军围金陵(今江苏南京),降。押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为赵光义(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工于词。与父李璟有《南唐二主词》。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单独会见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当他得知张恨水原名心远,恨水是后来由笔名衍化为名字,并取自南唐后主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中截两字时,就说:先生著作等身,堪可欣慰。后主词哀怨凄凉之作,竞被先生悟出如此深意,可敬可佩!我也用过许多笔名,却无先生之名寓意隽永。“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夜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词属于婉约派。毛泽东对李煜词相当喜欢,李煜一生所留下的三十多首词,为他圈点的就有十四首,其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窗外雨潺潺)》还手书过。这些词极大多数是李煜亡国降宋后囚于汴京(开封)时所作。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曾写有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此词源起自李煜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毛泽东说李煜的词:“他的用词、意境都很美,但是情调柔弱、伤感。婉约派的作品我不大喜欢。”(林克《我所知道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26页)据毛泽东秘书林克回忆:毛泽东同他谈过《浪淘沙》一词的写作缘由。说李煜写的《浪淘沙》都是婉约的,没有豪放的,他要反其意而行之。因此以《浪淘沙》的词牌写了一首豪放的词。

李煜有文才,但不是一个好皇帝,不懂政治,不会治国。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在同《人民日报》社邓拓谈话时,批评“书生办报”,他说: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在有次谈话里又说: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知识的。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接着他又举了一些例子,其中就有李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