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50

第150章 沈括平生心事堪谁诉,尽在《梦溪笔谈》中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存中。嘉祜进士。任昭文阁校勘,曾提举司天监。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数理、生物、矿业和药学无所不通。有《梦溪笔谈》,记述当时科学技术的内容尤多。

毛泽东很喜欢读宋人笔记小说。据五六十年代替毛泽东管理图书报刊的逢先知记录,毛泽东外出时,常常携带沈括的《梦溪笔谈》,如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视察,在所携带的几十种图书里,其中就有《梦溪笔谈》。

北宋熙宁八年(1075),沈括出使辽国,理直气壮驳斥辽国强求黄嵬(山西原平西北)土地的行为,并就沿途调查所记,写有《使契丹图抄》。毛泽东对沈括的这段故事颇见兴趣。1950年3月10日,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和即将赴任的中国驻外使节谈话时,当那些刚脱下戎装的将军大使公使们,向毛泽东皱起眉头说:“我们连外国话都不会说,怎么搞外交呀?”毛泽东就随口谈起了沈括。他说:“你们出使,可以学学沈括的办法,他每到一地,都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险要关口,画成地图,还把当地的风俗人情也调查得清清楚楚,并叫随员背得滚瓜烂熟。所以和辽国边界谈判,他对答如流,有凭有据,辽国没有空子好钻哪……”(尹家民《将军不辱使命》第10页)据逄先知说:毛泽东也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必先作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向人做调查,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一是向书本作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写的有关当地的诗文。所谓心有灵犀。因而对沈括的作为必然会引起共鸣,予以推荐也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