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76

第176章 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杨继盛(1516—1555)明朝大臣。容城(今属河北)人,字仲芳,号椒山。嘉靖进士,任兵部员外郎时,弹劾仇鸾,贬官。后任兵部武选员外郎,又劾严嵩十大罪状,下狱,受酷刑折磨。三年后被杀害,有《杨忠愍集》。

李大钊喜欢杨继盛在济南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曾将其中“辣”字改为“妙”字,书赠给吴弱男。

杨继盛肝胆相照,忠贞如一,是铁血男儿。毛泽东喜欢杨继盛的诗文,杨继盛的诗文如其人,正大刚直,颇见气魄。1938年7月7日,毛泽东为延安各界举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大会所献挽词:“抗战到底,浩气长存”,就是出自杨继盛死时的《临刑》诗句:“浩气归大虚,丹心照千古。”

杨继盛品格高尚,颇为后人仰慕。毛泽东对于后人歌颂他的好诗也相当欣赏。曾细加圈读清人方觐的五律《定兴县谒杨忠愍祠》:

倔强杨员外,乡闾尚有光。

何须冠獬豸?直欲问豺狼!

伏领差无补,当车肯自量?

荒祠临野水,肃拜奠椒浆。

1959年7月4日,毛泽东在庐山,邀王任重、刘建勋等人共进晚餐。席间,他念了杨继盛的一首诗:“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并说: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此去做。这几十年的体会是头一句“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遇事”这两个字上,即有时虚怀,有时并不怎么虚怀。第二句“与人和气察群言”,难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颜观色,而是要虚心体察,这样才能从群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诗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诗。这一点并无惊天动地之处,但从平易见精深,这样的诗才是中国格律诗中的精品。唐人诗曰:“邑有流亡愧俸钱”,这寥寥七字,写出古代清官的胸怀,也写出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写诗就要写出自己的胸怀和情操,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使人振奋。

毛泽东对杨继盛相当尊敬,呼其号,称先生而不名。他谈话里所引的“邑有流亡愧俸钱”乃唐苏州刺史韦应物七律《寄李儋元锡》中的一句。韦应物也被史书誉之为关心民间疾苦的好官,当然他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