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89

第189章 吴伟业王士稹作诗无古今,唯适平谈难;代有才人出,风骚几百年

吴伟业(1609—1671)明末清初诗人、学者。江苏太仓人,晚号梅村。初授翰林院编修,后任南明弘光朝少詹事。清顺治间,任国子监祭酒。诗文俱佳,尤工诗。有《梅村家藏稿》、《春秋地理志》和《绥寇纪略》。

王士稹(1634—1711)清初文学家。山东新城(今桓台西)人,号渔洋山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为国子监祭酒。诗作被视为清初诗坛正宗。有《带经堂全集》、《渔洋山人精华录》。

吴伟业和王士稹是清初两个大诗人。他们的诗风格清淡闲远,且多涉及近世史事,很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喜爱。

1913年,毛泽东《讲堂录》里,就曾记有与吴伟业、王士稹事迹和评述。毛泽东说:“吴伟业之诗,雄于一时。”又说:“王士祯(稹),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诗为前清一代正宗。吴、王并称。天下事物,万变不穷。”(《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83页)

人以理胜,诗以情胜。毛泽东对两人的诗作,都有相当高的评述,曾引用吴伟业“冲冠一怒为红颜”指责吴三桂爱美人不爱江山,也曾圈点王士稹为蒲松龄《聊斋》题词:“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称赞蒲松龄。

吴伟业原是明臣,且颇有点好名声,但后降清,为读书人所耻,吴也自感羞惭。所以毛泽东也说:“吴以官清故,每对苍雪、(王澣)若有痛惭者然,其意常于其往来诗中见之。然吴亦有所逼耳,母老一也,清法严二也。始盖与苍雪约同玩者。”(同上,第583页)苍雪、王澣都是吴的好友,对吴晚节不终颇不以为然。

王士稹晚年昏聩,动辄教训人,毛泽东对此不以为然。他曾读王士禛著《分甘余话》,就其中所言:“余门人朱书,字绿,宿松人。攻苦力学,独为古文。癸未登第,改翰林庶吉士,未授职卒。尝为余作《御书堂记》二篇,录之以存。其人,今文士中不易得也。”毛泽东眉批有:“动辄余门人,好为人师,何其丑也。”(《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