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94

第194章 雍正帝貌恭而心狠,志大而情险

雍正帝(1678—1735)即爱新觉罗·胤稹。清朝皇帝。公元1722—1735年在位。康熙帝第四子,在诸兄弟夺帝位中获胜。在位期间,严禁朋党,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严格控制思想舆论。又实现摊丁入亩,以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

康熙帝第四子叫爱新觉罗·胤稹,即雍正皇帝。他继康熙即位,把大清帝国事业推向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极为强大的一个帝国。毛泽东曾以独特的文化思维评述过雍正帝。

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和于光远、周培源等从曹雪芹故事谈到了雍正。毛泽东说:“曹雪芹的家是在雍正手里衰落的。康熙有许多儿子,其中一个是雍正,雍正搞特务机关压迫他的对手,把康熙的另外两个儿子,第八个和第九个儿子,一个改名为狗,一个改名为猪。”(《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93页)翌年6月,毛泽东在上海与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刘大杰谈话时,又指出清代雍正时代对知识分子采取高压政策,兴“文字狱”,有时一杀一千多人。虽然毛泽东不赞成雍正这种残酷的手段,但毛泽东尊重历史事实,认定雍正是个能干皇帝,很有政治头脑。1975年某一天,毛泽东和身边护士谈《资治通鉴》,他把《资治通鉴》比拟是面镜子,说:你是嫌这面镜子还不够大,怕照得不够全面。其实,这面镜子已经不小了。统治者如果真是认真照一下的话,恐怕不会一点益处都没有。如书里论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赞赏,并据此得出了结论,治国就是治吏。如果臣下个个寡廉鲜耻,贪得无厌,而国家还无法治他们,那非天下大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