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97

第197章 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792—1841)清朝学者,诗人。浙江杭州人,字璱人,号定庵。少年从段玉裁学经学。曾任礼部主事。后告退。讲学丹阳书院。为今文经学派代表。语言丰富,风格多变。堪称“开一代文风”。思想清新敏锐,常作惊世骇俗之论。有《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前的最后一个启蒙思想家和诗人。他的诗富有战斗性和创造性,语言丰富、风格多变,堪称开一代风气,很多人都很推颂,毛泽东也很喜欢。

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就党员要有个性,要发挥积极性时指出:这里我记起了龚自珍写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我们党内,我想这样讲:“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使我们的党员成了纸糊泥塑的人,什么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好了。

1956年4月,苏联伏罗希洛夫来华,在宴会上向毛泽东发问:“你们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立即又用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句回答说:“万马齐喑究可哀”嘛。

1958年4月15日,中央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创刊。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毛泽东据河南封丘县应举农业合作社事迹,特地而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在这篇曾经影响神州大地的短文里,他又引用了龚自珍这首《己亥杂诗》之一的全篇:

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城市、乡村、工厂、合作社、商店、机关、学校、部队、街道,总之一切有群众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已经普遍使用起来了,应当永远使用下去。清人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字报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冲破了。

同年,毛泽东读《旧唐书》和《李义山诗集》,就借刘蒉的故事写了一首诗,那就是《七绝·刘蒉》: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蒉。

孤鸿铩羽悲呜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毛泽东诗词集》第200页)

诗中也用了见自《己亥杂诗》的“万马齐喑”一语。按,“万马齐喑”,本出自苏轼《三马图赞引》:“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1965年6月,毛泽东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周谷城、刘大杰等教授谈话时就说:“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就有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出来,像龚自珍这些人既反对‘乾嘉学派’,又反对‘桐城派’。前者要知识分子脱离政治,钻牛角尖,为考证而考证。后者替封建统治阶级做宣传,两者都要反对。”(《毛泽东在上海》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