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99

第199章 洪秀全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广东花县人。早年在家乡做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1843年创拜上帝会。1851年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随即分军北伐、西征,颁行《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太平天国力量受到严重削弱。1864年天京(南京)城陷前夕,患病十日不肯服药而死。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领袖。毛泽东是把洪秀全作为农民革命领袖加以认识的,同时,也是把他作为民主革命前驱者加以论述的。

毛泽东很早就认定孙中山革命思想和洪秀全的相通。1925年冬,他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就指出:“我们知道领袖农村无产阶级向清朝贵族及地主阶级作农民革命的洪秀全,乃孙中山先生最初革命思想的渊泉”。(《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第26页)

1926年3月18日,毛泽东为纪念巴黎公社五十五周年在国民党政治讲习班上作《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演讲,他在论述中国农业社会的革命时,谈到了洪秀全:“太平王洪秀全号召广西一班失业农民起来革命,大有社会革命的意义,孙总理也很佩服他。大家只知道打倒他的是清朝政府,而不知真正打倒他的主力军,却是地主阶级。”(《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第35页)1949年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开篇就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69页)这里毛泽东把洪秀全当作是封闭中国开始冲出中世纪、寻找西方真理的思想家和实践家,而且首先将他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并提,这个评价是很高的。而这个评价在既使到了毛泽东的晚年仍然没有改变。1970年,毛泽东在批判陈伯达天才史观的《我的一点意见》中就所谓“天才”说指出:“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一个天才,不符合事实嘛。”就此他又一次举例:“中国有陈胜、吴广,有洪秀全、孙中山,怎么能说几千年才出一个呢?”(王子今《毛泽东和中国史学》第340页)再一次把洪秀全和孙中山并列,而且定位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伟大人物。

当然,毛泽东是从推动历史进程、敢于斗争、敢于革命的无畏精神评估洪秀全的,而对洪秀全个人的错误,也不护短,而作有切实的解剖。早在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与学员讲授《农民问题》,其中就太平天国运动,对洪秀全就批判说:“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即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洪秀全的手段错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献资料》,该所旧址纪念馆1953年版第100页)1949年7月4日,毛泽东在北平怀仁堂接见中央团校学员时又一次提到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他说:中国革命,历史上有很多次,拿洪秀全来说,他们就要搞个太平天国。他们的“太平”意思就是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不打仗的“天国”,不是旧国,世界大同,同天上一样。但是他们不能成功。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南京,登上了紫金山西峰顶的天堡城遗址,这是当年太平军和湘军激战所在地。他就地批评了洪秀全错误的战略,指出:“天堡城地势险要,是保卫南京的前哨阵地,当年太平军与曾国藩血战,坚守了两年多,真不容易。假如洪秀全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情况就会好得多了。”毛泽东批评了洪秀全短视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