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241

第241章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读——毛泽东谈《红楼梦》

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一部好书,要精读它。他欣赏《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给了它很高而又是恰如其分的定位。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他说得幽默风趣,表示了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

《红楼梦》遍被华林,它所沉淀的中华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世界罕有的文化典籍,确实可以为中华民族引为骄傲。

《红楼梦》你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从现有文字记载,毛泽东看《红楼梦》,比《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同类小说都要迟些。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毛泽东少年的乡邻,没有《红楼梦》藏书;民间通常收藏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所谓“家里藏书不须多,只须《水浒》和《三国》”;(二)《红楼梦》文字曲折缠绵,不易为少年接受和阅读。但是善于思考、更富于联系现实生活的毛泽东,当他走出韶山冲,接触到《红楼梦》,他就不断产生出新的思维。

大概在辛亥革命后长沙求学期间,他已经读《红楼梦》了。见于1913年毛泽东《讲堂录》修身课记有“练达世情皆学问”以及《与翁止园书提及》“而意淫之为害,比实事尤甚”。可知他在长沙读书时,就接触《红楼梦》了。

此后不久,毛泽东就已将《红楼梦》当作历史读了。他说: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在上井冈山前夕,他该是深谙《红楼梦》了。在山上曾以讲《红楼梦》为例,向萧克等红军将士说,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子是颈上那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子是它的军队。只有消灭敌人,缴了他的枪,抓到俘虏,才能挖掉他的命根子;还与贺子珍谈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哩!《红楼梦》里也是写斗争的。《红楼梦》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

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这些议论发前人之未所见,创今人之新说。也是二十年代初期俞平伯、顾颉刚和胡适等学者讨论《红楼梦》所未涉及的。由是可见毛泽东对《红楼梦》很早已形成独到的见解。

毛泽东喜欢读和谈《红楼梦》。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他曾谈论《红楼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他也和作家及干部解说《红楼梦》;在陕北行军到西柏坡,他又和警卫战士讲解《红楼梦》;五十年代初期,他读《红楼梦》,对周围工作人员说:你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毛泽东不仅读小说,也读有关《红楼梦》研究的著述,如周汝昌、俞平伯的“红学”著作,以及青年学者如李希凡、蓝翎的《红楼梦》论文,由是点燃一场全国范围上层建筑领域对旧红学的批判,这在《红楼梦》和其他古典文学的研究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多次提及《红楼梦》,甚至风趣地说:对《红楼梦》出20题,如学生能解答出10题,答得好,其中有的很好,有独见,可以打100分。他还要高级干部读《红楼梦》,再次发出号召:《红楼梦》最少读五遍。毛泽东自己就说:我至少读了五遍。他说,只有读五遍,才能懂。他曾经说,读《三国演义》或《水浒》要读三遍才能懂。《红楼梦》竟还得增读二遍。足见这部小说有丰富的内涵。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读得最多的一部书就是《红楼梦》。他也曾说:《红楼梦》我都读过十几遍了,有的地方还是没有看懂。不动笔墨不读书。他仍保持青少年时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在书上批批改改,现所知的,就有一部5000余字的《红楼梦》眉批;他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见存的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在字里行间,就画了不少圈圈。

因为重视和嗜好《红楼梦》,毛泽东也注意《红楼梦》的版本价值。在北京中南海书房,他收藏有多种《红楼梦》版本,晚年还常将十多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对照着阅读。七十年代初期,还让有关部门组织学者核校《红楼梦》,以期有一部最合作者原意的《红楼梦》定本问世。

书内有四大家族,你知道吗

中国古典文学小说都蕴含有抒情言志托意的内涵,而《红楼梦》别树一帜,鲁迅说它:“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中国小说的历史和变迁》)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见解,颇与鲁迅相通。但是,毛泽东更是把《红楼梦》置放在二十世纪文化大背景的平面上作审视和评定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大动荡、大变化时代,毛泽东用政治战略家的明睿眼光分析解剖《红楼梦》,以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把它放进现实社会圈去进行审视,因而得出很多为他人未有的卓见。比如他把《红楼梦》比作认识封建社会的镜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1967年10月12日,在与外宾谈话时,他就说:不学点帝王将相,不看古典小说,怎么知道封建主义是什么呢?当作历史材料来学,是有益的。就此,他把《红楼梦》定位为社会政治小说,推翻它是“情场的忏悔”的“自然主义杰作”等结论。而此中最独特的,是他在红学圈中首次提出《红楼梦》的总纲是第四回的四句话,还有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都是须加以注视的,它们乃是读懂读通《红楼梦》的关键所在。

四十年代,毛泽东在延安与毛岸英谈《红楼梦》,就提出了读《红楼梦》要掌握要点,并指出,这部书的纲是书中的四句话: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就是所谓“护官符”。毛泽东后来多次指出,这是读《红楼梦》的总纲。现见他所藏的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四回影印本的这段话上,用铅笔画了三个圈圈,并在此段话后紧跟着的写门子向贾雨村介绍,“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一段旁密加圈画,由此足见毛泽东的思维定势。毛泽东所说的纲,是他对《红楼梦》的创见。这也是研究《红楼梦》的一家之见。就像俞平伯认为《红楼梦》第五回的十二金钗是总纲;也有学者提出第一回那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为纲。见仁见智,学术百家争鸣,可以诸说不一。毛泽东以第四回为纲,“书内有四大家族”等等识见,丰富了红学内容,人们由此由表及里,细心体察,自可获得更多的启迪。

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是《红楼梦》

毛泽东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是《红楼梦》。他曾说过,人的一生,能写出一部《红楼梦》,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对作家说的,它也适宜于学者圈,这是对精神文明领域所有的人们的勉励和期望。它也意味着作家和学者从事写作要严谨、认真,要有社会生活,“板凳要坐十年冷”。《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耗费十年心血写成的传世之作。传世之作无一不是要耗费成倍的心血,浮躁心理和短期行为是不可能也不能写出一部好作品的。对任何一个读者来说的,一生能够读懂一部像《红楼梦》那样的作品,那也是不错了。因而,毛泽东多次提出:一定要精读《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读《红楼梦》。

《红楼梦》写了荣国府大观园为核心的四大家族圈,有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也有环仆妇走卒帮闲,社会百态,世间诸行,真可谓是形象地写活了二百年前的中国封建社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对于《红楼梦》的人和事了若指掌。他说:《红楼梦》主要是写四大家族统治的历史,他们是奴隶主,一共三十三个人。写封建剥削只有两处。写奴隶像鸳鸯、晴雯、小红等,都写得很好,受害的就是这些人。又说:《红楼梦》里写了多少个人物,一共是三百二十七人,从皇帝、贵族,直到老百姓,都写到了,而且性格各异。刘老老就是个典型的农民嘛。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的语言是最精炼、朴实的,它是中华文字作形象思维颇为恰切的一部小说。毛泽东说《红楼梦》:作者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人物也写活了。我们从他的文章和言谈中经常可以找到《红楼梦》语言的痕迹和人物的音踪。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里,充分应用《红楼梦》语言,且将它们作为教育人民、启导人民和交流情感的工具,诸如他经常采用的就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大有大的难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人怕出名猪怕壮”等等,他将这些出自《红楼梦》贵族王孙之口的语句,运用自如,作为表达无产阶级利益的文字载体,真是恰到好处。

毛泽东对《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有独到的评论。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据冯雪峰回忆,毛泽东早在瑞金苏区就讲过,贾宝玉是我国文学中的一个革命家。五十年代初又说:贾宝玉在曹雪芹笔下是封建家族的逆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具有进步意义嘛。在他晚年又说:贾宝玉,是个很有性格的男孩哩。他对女孩子好,那是因他觉得女孩受压嘛。贾宝玉是同情被压迫的丫头的。贾宝玉要是生在今天,就不会去当和尚,而是参加革命了。对《红楼梦》的女主角林黛玉,毛泽东说她很有头脑。但是她的小性儿也够人受的。林黛玉不是四大家族的。毛泽东能背诵书中林黛玉所写的诗,并从历史惟物观的视角作解读。1951年在与周世钊等教育工作者谈话指出贾、林固有的缺点,说:《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潇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青年培养成贾宝玉、林黛玉式的人。毛泽东高度称赞《红楼梦》里对王熙凤的描绘,认为:凤姐就写得好,王熙凤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王熙凤善使两把杀人不见血的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