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29

第29章 廉颇蔺相如一出《将相和》,千古有余音

廉颇蔺相如战国后期赵国大臣,两人辅赵惠文王,卓有政绩。廉颇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蔺相如面斥强秦,不辱国体。司马迁很称赞他们的武文合璧。在《史记》中有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大臣,一武一文,为国家栋梁。毛泽东饱读《史记》,对他们事迹很熟悉,他常常在谈话中举例。建国初,京剧《将相和》在北京上演。毛泽东观看后,对蔺相如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和廉颇勇于认错、负荆请罪,最后两人结成刎颈之交的故事十分赞赏。他说:我党干部要学将相和,宽宏大量,襟怀坦白,做维护团结的模范。

1950年3月,毛泽东和即将出任大使的黄镇谈话。他解释“黄镇”名字时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你也做个蔺相如吧!”(尹家民《将军不辱使命》第10页)五十年代,毛泽东曾两次赴河北邯郸。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至今还留存有关廉颇和蔺相如的古迹。毛泽东每次赴邯郸,都谈到廉颇和蔺相如故事。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曾回忆:1955年9月,毛泽东在视察时介绍说:邯郸是古时赵国的都城,历史上出了不少典故,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接着,他就说起了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