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68

第68章 袁绍外宽内忌非君子,好谋无决是懦夫

袁绍(?—202)东汉末军阀。字本初。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世族官僚出身,曾率兵讨伐董卓;与地方割据集团混战中,据河北四州(冀、青、幽、并),兵多地广。公元200年在官渡为曹操击败。病死。

东汉末年军阀林立,盘据河北四郡的袁绍势力最大。毛泽东多次把袁绍作为负面人物来开导、教育干部和群众。1959年3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慢了,得出一个方针就处于被动。毛泽东同时又说蒋介石也是见事迟,得计迟。并举了1948年蒋介石在辽沈战役中指挥国民党军队失败的例子以资说明。几个月后,毛泽东在浙江杭州西湖刘庄和秘书林克又谈起袁绍其人。他说: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接着又引用曹操批评袁绍的话说:“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事也。”同年6月,毛泽东和《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言,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5页)接着毛泽东又引用了上述曹操批评袁绍的一段话。不久,毛泽东在庐山与周小舟、胡乔木等谈话时又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不会用将。《三国志》的《曹操传》、《郭嘉传》中对此都有反映。

毛泽东多次提倡要多谋善断,他要干部不能学袁绍。1971年11月8日,在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前夕,毛泽东约见周恩来、姬鹏飞、乔冠华等。他在谈到进入联合国是一个大胜仗后就说:还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遇事要商量,要多谋善断,不要像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更不能“不谋专断”。谨慎不是谨小慎微。看准了的该说就说,该做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