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89

第89章 王弼英物归天上,遗篇留人问

王弼(226—249)三国魏哲学家。山阳高—?—(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字辅嗣。少年即研究《老子》。与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之风,史称“正始之音。”注有《易经》和《老子》。

1940年11月,毛泽东在接见从苏联学成航空机务工程归国的王弼时,很风趣地说:我国历史上也有个王弼,和你同名同姓,他是个文人,你是个武将。你这学武的要争取胜过学文的。这个历史上的文人王弼,就是三国魏国的青年学者王弼。

王弼是魏晋时期的哲学家、玄学大师。毛泽东早年就爱好中国哲学,他读古书讲究好的版本和注疏。因而若干年后,在谈及《老子》各家注疏的优劣时,就正确地开门见山地说: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的。比较以识优劣。可见毛泽东是读了不少有关注释《老子》的著作,方才识得王弼的。

王弼还给《周易》和《论话》作注,邶时他不过只有二十岁左右。毛泽东对王弼年纪轻轻,就有深邃的学问印象犹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曾多次以王弼为例,提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指出从古以来创造新思想新学派的都是学问不多的青年人,他举了很多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青年人,其中一个就是王弼。他说:王弼注《老子》的时候,不过十七八岁,因用脑过度早死,死时才二十几岁。同年5月8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八大第二次代表会议上,就《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题,谈了很多古今中外青少年大有作为的例子,其中介绍了王弼。他说:晋朝的王弼,做《庄子》和《易经》的注解,他十八岁就是哲学家,他的哥哥是王肃。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在此前后,毛泽东在读《初唐四杰集》时,在眉批中提及古今一批有作为的青少年,把王弼与唐朝的王勃、汉朝的贾谊并提。他说,王勃“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八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0—11页)王弼生于魏黄初七年(226年),死于魏正始十年(249年),正是创作力旺盛时候就病死了,天不假年,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