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1846600000044

第44章 分西南地区[34](2)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时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建国后最早设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1960年升格为重庆师范学院,郭沫若题写校名;1962年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2003年更为今名。该校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设立的西部唯一“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设立的重庆唯一“全国职业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教育基地”。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是其杰出校友。该校2005年成为我国西部省区首所招收残疾考生的高校。最近其“大学生当二奶、搞一夜情开除学籍”的新校规引发广泛争议。

[联接]占地总面积3300余亩。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居重庆市高校第三位。

设23个院系(经济与政治、文学与新闻、外国语、影视传媒、美术、历史与文博、教育、特殊教育、数学与计算机、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音乐、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服装]、成人教育、涉外商贸等学院,及体育系、社会工作系),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油画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现有教职工17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00余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还聘有兼职教授40余人(包括院士5人)。有全日制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成教生30000余人。

重庆交通学院:其前身是1951年创办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发展成重庆交通学院,原隶属交通部,2000年隶属重庆市;1961年至1963年,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工系等先后并入;1972年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合并;1978年恢复今名。临长江之滨、居南山之麓,紧邻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办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由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担任主编。该校在三峡枢纽工程、河流整治等水利工程、万县长江大桥等桥梁工程、成渝高速公路等公路工程、重庆两江滨江路工程等市政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

[联接]占地面积2000多亩。藏书近90万册。

有土木建筑、河海、管理、交通运输、机电、计算机与信息、外国语、财经、人文、应用技术、继续教育11个二级学院,研究生部、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和实验教学部等教学单位;专业98个,硕士点12个,交通部和重庆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实验室2个。

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20多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30多人。各类各层次在校生15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000多人。

重庆医科大学:原名重庆医学院,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学校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居全国各类高校第44位。这个排序对该校来说应该是跟很不错的兆头。该校研制的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超声聚焦刀)属世界首创,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

[联接]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藏书64万册。

有基础医学、临床、第二临床、儿科、中医药、应用技术、人文社会等7个学院和14个系(部)。设本科专业15个: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医学检验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生物医学工程、英语(医学英语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卫生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护理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临床医学、儿科医学、医学检验、药学、口腔医学纳入重点批次录取。有附属医院4所,病床近2600张。有研究所10个,研究室(中心)20个。有临床医学等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44个,博士点22个。

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市级重点学科2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

在职职工431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级技术人员222人;副高级技术人员628人。博士生导师11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在校生7493人,其中博士生255人,硕士生1013人,普通本科生4653人,留学生59人。

第三军医大学:由原第六军医大学和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位于重庆市高滩,校园内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学校以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柱,大力发展相关军事医学学科,形成直接面向高技术战争的,包括高原军事医学、野战内科学、军事预防学、新概念武器防治学的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在发展军事医学的同时,又加强基础和临床学科建设,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重点学科有了新发展,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新兴学科逐步兴起。多年来一直大力倡导赤诚报国、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黎鳌精神”,已有全国影响。

[联接]占地面积2670亩。藏书50余万册。

下设基础医学部、预防医学系、医学检验系、高原医学系、护理系、研究生管理大队、学员旅,3所附属医院,近100个教研室、13个研究室、3个中心实验室、学员队、研究生队和轮训队,承担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病理检验、核医学、高原医学、护理、药学、放射技术、医学实验技术10个专业。

有烧伤外科、防原医学、野战外科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烧伤、野战外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传染病、复合伤和免疫学7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烧伤基础研究、复合伤研究、战(创)伤研究、分子免疫学(开放)、呼吸病研究、交通医学、高功率微波和高原军事医学8个全军重点实验室。有31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两院院士?3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7名,博士生导师?108名。在校学员1万多名,其中研究生2000余名。

四川省[15]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你知道中国“家当”最大的学校是谁吗?那就是它了。学校虽不著名,但其固定资产总额、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生均教科仪器设备值3项指标竟在全国1500余所高校间均排名第一。难以想象。有5个设施完备的飞行训练机场,供教学使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种初、中、高级教练机100余架,及与之配套的数十台高教模拟机、模拟训练器、波音737模拟机、波音737固定练习器,完备的飞机维护设备。这样的庞大“家当”能不可怕?民航飞行学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培养民航飞行人才为主要任务。在中国民航直属航空公司飞行队伍中,90%以上都是该校学生。其校址在四川省广汉市,川北名城,附近有李白笔下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关古栈道。并且该校论面积也是全国最大学校之一。

[联接]占地面积16624亩。藏书数十万册。

设交通学院、新津分院、广汉分院、洛阳分院、绵阳分院,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飞机修理厂,遂宁、洛阳两个航空站,驻地分布在四川、河南等二省五市。

有正、副教授,讲师和一、二、三级飞行教师及理论教师等500人;有技能熟练的全天候飞行教师100多人,分别获得国家颁发的安全飞行铜质奖章、银质奖章、金质奖章和功勋飞行员称号、全国民航系统安全飞行模范荣誉称号。

四川大学:原川大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100余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厚实的办学基础。其校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派大家气魄。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朱自清、童第周、冯友兰、朱光潜、李劼人、恽代英、江竹筠(即电影《红岩》中的女革命江姐)等,曾在此求学奋进或传道授业。1994年由在文学、史学、哲学、数学、生物等方面具有全国优势的部属文理科重点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与以材料、能源、化工、轻纺为特色的部属重点理工科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强强联手,是走在近些年中国高校合并潮第一家的学校,引起长时期的国内外轰动。2000年再次合并在全国医科院校间举足轻重的华西医科大学,这艘“航空母舰”也更加雄壮。2001年评选古今100位“四川文化名人”的近现代50人中,有36人为川大校友;两院院士中47人为川大校友。

位于自然环境、物质资源、人文基础、历史渊源均结合甚佳的“天府之国”,被称为西部第一文理综合性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院校、“985工程”34所院校之一。在中国高校的综合排名为前15名,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列前20名上下,医学、哲学、史学列前10强。学校紧靠成都著名的望江楼公园与锦江(南河),校园里古典建筑与现代楼宇穿插点缀,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在宗教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植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皮革化学与工程、呼吸系统内科、外科学普外、口腔基础医学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国内高校仅有的综合性博物馆,珍藏文物4万余件。

我大学时的班主任就是在川大念的硕士。据他说,成都的女孩声音很好,有些江南“吴言哝语”的味道,“骂人比唱歌还动听”。他的妻子就是个成都妹子,长得小巧玲珑、体格圆润,偎依在他高大的身躯旁,很是小鸟伊人。奇怪的是,四川人嗜辣,尤好火锅,为什么说话竟那般软和?

[联接]占地面积7050余亩。图书馆藏书约484万册。

设29个学院(经济、文学与新闻、艺术、数学、化学、电子信息、制造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水利水电工程、轻纺与食品、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华西口腔医学、华西药学、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历史文化与旅游、物理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信息、建筑与环境、化学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华西临床医学、华西公共卫生、公共管理、政治、软件)和1个体育部,另建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及网络教育学院。

有15个国家重点学科,29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38个博士点,224个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点,109个本科专业,2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和科研基地,1个工科课程教学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等中心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52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4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是全国高校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全国10个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大学之一。学校科技园是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

有教职工1117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特聘院士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和讲座教授1人,教授(级)1007人,副教授(级)2271人。在校本科以上全日制普通学生4.38余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0172人,硕士和专业学位研究生10392人,博士生2740人,外国留学生412人,港澳台学生106人。

四川农业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1935年并入四川大学,1956年由川大农学院迁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四川农大。位于川中古城雅安市,并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建有分校。它是全国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4所农业高校之一。其作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其国家一等学科。

该校硕果累累:1994年和1996年连续两次在四川省属高校综合办学水平监测评估中名列第一。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2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得王丹萍科学奖,1人获得首届四川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获得首届四川创新人才奖;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另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2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真是一个“获奖专业户”,对这样一个建在地方的非名牌大学而言,实在了不起。而且其中70%获奖成果都得到了推广转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2000年,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党组作出决定,号召全省教育战线学习“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中共中央也做出了学习川农大精神的批示。

[联接]占地面积2300亩,另有分校1600亩。藏书近百万册。

有7个学院(农学、动科、林学、经贸、工学、职业技术、成人教育),2个教学部,4个研究所。

有2个全国重点学科,7个部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33个本科专业。

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2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l05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375人,硕士研究生522人,博士研究生106人。

四川师范大学:其前身是1923年成立的东北大学;抗战期间东北大学迁至四川,办学8年;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返沈阳,一部分留川创建川北大学;1952年政府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和川东教育学院,在南充成立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院迁至成都现校址;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大。许多年来,该校涌现出了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教育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等大批知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