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德国足球风云
18550300000004

第4章 职业化的创立与“广告热”

德国队走马换将,第三任主教练率队出征英格兰,结果败在一只有争议的“第三球”下,只获得亚军。

德国足球界从此兴起“广告热”,球员成了各种商品的形象,但他们决不为香烟和酒做广告……

小资料三

1962年秋天,海曼·戈斯曼博士走马上任,成为西德足协新一任主席,他极力主张将德国足球运动由业余向职业化“转轨”,并于1963年8月24日举办首届德国足球职业联赛。

但是,在“转轨”之初,戈斯曼博士受到各方面的反对,许多人坚决反对德国足球运动职业化,反对创办职业联赛。当时科隆俱乐部是最有力的反对者之一。

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夺得德国首届职业足球联赛冠军的,竟是这家反对最有力的俱乐部队——科隆队。从此,足球职业联赛取代了已有60年历史的全国联赛,每年举办一次,成为德国球迷生活中的节日。

1964年,67岁的赫贝格尔退休以后,经过德国足协严格的挑选,第三任主帅海尔默特·舍恩接过了他的教鞭,从事他未竟的事业。舍恩上任之际,正是西德足球职业化转轨时期,他率领这支新的队伍冲锋陷阵,为德国足球事业屡建功勋。时至1966年,职业化的创立已经初见成效,德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是年,第8届世界杯赛在英国举行,舍恩率队出征。

早在1963年,为主办第8届世界杯,英国、德国和西班牙3国之间,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因为在整整一百年前,英伦4个足协正式成立,宣告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这样,英国就成了现代世界足球运动的发源地。这时,正好是一百年大庆,英国足协便向国际足联申办第8届世界杯赛。与此同时,作为足球大国的德国和西班牙也不相让,都在据理力争,希望能获得主办权。

当时,国际足联也认为第8届世界杯赛由英国人主办比较合适,这对现代足球运动无疑是有重大的纪念意义。最后经过各方面的协商,西班牙人首先放弃了当初的想法,而德国人则毫不相让,硬是要与英格兰一争高下。时任德国足协主席的戈斯曼博士也推波助澜,鼓动德国人要力争主办权。于是,两国之间一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国际足联召开的罗马会议上,英国最终以34票对27票的优势,取得这届世界杯赛的主办权,让德国好梦未圆。

当时报名参加世界杯赛的国家,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到1964年报名时间截止时,竟有71支国家队,因此,预选赛的过程激烈而又精彩。德国队在舍恩的统率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打入了16强之列。

1966年16支参赛队伍齐集英国伦敦,他们是:保加利亚、德国、法国、瑞士、葡萄牙、匈牙利、苏联、西班牙、意大利、乌拉圭、阿根廷、智利、墨西哥、朝鲜和上届冠军巴西队以及东道主英格兰。这16支队伍,几乎汇集了当年世界足坛所有的精英,完全可以代表当年足球运动的最高水平。

然而,正当英国人欢天喜地,迎来各路人马,准备拉开第8届世界杯赛战幕时,突然,一件世界足球史上前所未有的丑闻发生了——

1966年3月20日,伦敦举办国际邮票展览。为了扩大邮展的影响,主办单位特向英国足协借来刚从巴西空运来的“雷米特杯”,陈列在展览厅中心大厅。可是,在严密的保安措施中,这只雷米特杯却不翼而飞,被人偷走了。这一下可急坏了伦敦当局。因为“雷米特杯”就是当年的“金女神杯”,也是世界杯赛的最高奖杯和荣誉的见证。在1946年,国际足联为纪念雷米特先生对现代足球运动的贡献,便将“金女神杯”改名为“雷米特杯”,全世界仅此一只,决无第二只代用品。如今大赛在即,全世界16路精兵强将都是为此杯而来。现在奖杯没有了,何以交待?到时候大赛一结束,拿不出奖杯,岂不是开国际玩笑!

这时,英国绅士们再也顾不得绅士风度了,他们一面急忙调集警坛特工、侦破高手进行侦破,一面十万火急电告国际足联,请求他们提供雷米特杯的有关资料,准备重铸一个。同时,还悬赏4000英镑追回原杯。

就在伦敦当局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奇迹却出现了——在雷米特杯失窃后的第7天,一只名叫皮克斯的杂种看羊狗,在一家住宅的花园中找到了这只轰动世界的金杯。这真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时令英国上下皆大欢喜,尤其是英国足协顿时愁眉舒展,压在心头的千斤巨石落地了。

于是,那只杂种狗的主人科贝斯没费任何多余的口舌,就意外地发了一笔横财,顺理成章地获得4000英镑的奖金。至于金杯失窃的过程及其他有关事项,无论是伦敦当局还是英国足协都一言以蔽之——无可奉告。这又断了许多新闻记者的财路,让他们空忙了一场。

金杯既然失而复得,赛事便如期举行。

7月11日,第8届世界杯赛正式拉开战幕,绿茵场又是一番龙争虎斗。

西德队这次由于没有争到主办权,便立志要争到这不寻常的雷米特杯,因此在小组赛中打得异常勇猛,接连将瑞士、西班牙、乌拉圭斩于马下。东道主英格兰队也名不虚传,竟将阿根廷这样足坛宿将也打得铩羽而归。最后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4强全是欧洲球队,他们分别是英格兰、西德、葡萄牙和苏联队。

两场半决赛是英格兰对葡萄牙,西德对苏联。这两场半决赛实在是精彩纷呈而又险象环生,都打出了真正的高水平。苏联队无论是在当时的欧洲足坛还是世界足坛上,都是身负盛名的劲旅,曾是奥运会的金牌得主,但在与西德队对阵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知道,西德队阵中不仅有铜墙铁壁一样的“超级门神”迈尔,而且有风头正劲的“自由人”贝肯鲍尔。

90分钟下来,西德队还是技高一筹,以2比1的成绩击败苏联队,终于打入了决赛,与东道主英格兰队争夺那只失而复得的金杯。

1966年7月30日,西德队与英格兰队的大决战在伦敦的温布利大球场上拉开战幕。这场精彩的对攻战,不仅让现场的7万多名观众一饱眼福,而且牵动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球迷的心。

决战进行到第12分钟时,西德队后卫哈勒觅得良机,首开杀戒,以1比0领先。但是英格兰队并不心慌。战至第23分钟时,英格兰前锋赫斯特在西德门前一个漂亮的狮子甩头,将比分扳平。下半时第70分钟,英将赫斯特利用角球的机会再次打进一球,遂以2比1超出西德队。

此时离终场时间不远,西德队全线出击。场上除守门员之外,所有的队员几乎都压过半场,在英格兰的门前发起攻击。英队为了将这一战果保持到终场,便收缩战线,在禁区前严防死守,拼命抵抗西德队一波又一波的攻击。眼看终场哨就要响起,然而,就在最后的30秒钟,西德队的维贝尔在英格兰门前短距离铲射成功,一脚将比分铲成2比2平。待到英格兰门将班克斯从网窝捡出这只球,再次开赛时,终场哨声响了,西德队欣喜若狂,但这还不是最后的结局。

加时赛上,双方更是拿出看家的本领,拼死一搏。第100分钟时,英队边锋赫斯特截得一球,立即转身发力,大力抽射。这只球犹如离弦之箭,向西德队球门飞去。西德门将迈尔及时作出反应奋力一扑。不料此球速度太快,角度又大,咚的一声打在门楣上又应声弹落在地——进了!英队球员顿时一片欢呼。

但是,该场瑞士籍主裁判丁斯特却心存怀疑,不敢判定这只球到底进没有进,一时拿不准,便忙问边裁。只见边裁果断地将手中的旗子指向了中圈,答案是肯定的。主裁判丁斯特由此判英队进球得分。

西德队员一见,自然不服,便围住裁判据理力争,但结论并没有改变。场上比分3比2,英格兰队领先。这就是世界足球史上最有争议的“第三球”。

“第三球”似乎最后摧毁了西德队的斗志,球员们再无心恋战。在延时赛快结束时,英格兰边锋赫斯特抓住机会再下一城,最终以4比2的比分将西德队彻底击败,夺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

西德队未圆夺冠梦,屈居第二位,让他们一直耿耿于怀。不过,他们能从上届的第7名杀进这一届的决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飞跃。当他们在小组赛迎战当时的欧洲杯冠军西班牙队时,真是打出了八面威风。当时,西班牙全国似乎都在关注这场比赛。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万人空巷,人们或盯着电视机,或抱着收音机在感受这场比赛。当西德队已稳操胜券,击败西班牙队时,让许多西班牙人痛心疾首,纷纷跪到大街上嚎啕大哭,甚至有一些人还发出绝望的喊叫:“上帝啊,这个国家已经完了。”整个马德里几乎是一片哭声。据说,这一天,马德里市有80%的妇女都受到了丈夫的虐待,这一天成了马德里妇女的灾难之日。可见在当时一场球赛的输赢,对某个国家的国民来说,影响是多么巨大。

关于这只有争议的“第三球”,多少年来一直是世人争论的话题。从当时的电影胶片上来看,这粒球似乎从门楣上弹到了球门线以内。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30年后的1996年,德国一科研机构用计算机测出了当时那个球根本就没有进。至于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科研机构本想借此动作一番,为维护本国的利益作些文章,但见人们对这段历史公案已经没有当时那么大的兴趣,也只好作罢。

在这届世界杯赛上,德国人输得似乎有点不服,但又无法翻案,只好自认倒霉。不过,有一个名不经传的西德球迷却小施伎俩,出了一点怨气。当时决赛刚一结束,场上一片混乱,这个西德人趁机把那只比赛用球偷偷地拿走了,让英国人无法收藏。

到1996年,英格兰为纪念他们夺冠30周年大事庆贺,却没有当年为他们赢得世界杯的那只足球,只好登报寻找当时的那只比赛用球。但无论出多么高的价钱,那个德国人就是不肯将球拿出来,并且扬言说这只球本来就是属于德国人的,结果让英格兰人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在筹办纪念活动时,只好找来一只毫不相干的足球摆在那里作代用品,然而所有的参观者都知道这是假的。

这件事同以上那个德国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同出一辙,似乎可以看出德国人对30年前的那场英德之争还心存芥蒂,耿耿于怀。

1966年第8届世界杯赛之后,德国足球界的广告业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当时国家足球队风头正盛的球星弗朗茨·贝肯鲍尔刚从英国回来,由于他在本届英格兰世界杯赛上的不俗表现,一位英国护发露制造商便找到他,要同他签订一份广告合同。那位制造商要用贝肯鲍尔的一张照片为他的护发露做广告,为时一年,开价是1000马克。

当时贝肯鲍尔才20岁零10个月,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好事,真使他喜出望外。他激动地对他的朋友、后来的经营合伙人罗伯特·斯旺说:“一张照片值一千马克,这买卖不坏。”

但是,他的朋友斯旺却是一位很有商业头脑的人。他听贝肯鲍尔这么一说,感到非常吃惊,于是对贝肯鲍尔说:“你难道不看报?报纸上到处都有这样的话:一个球星诞生了!你被称为正在升起的世界级球星,是这次世界杯赛的伟大发现。而你现在却用每月不到一百马克的代价出售了自己。这点钱只够买奶油面包!”

斯旺一边说,一边接过贝肯鲍尔同那位护发露制造商草签的合同,一把撕得粉碎。

后来,贝肯鲍尔在斯旺的帮助下,同这位英国商人重新签订了一份新的合同,这份新的合同,让贝肯鲍尔的一张照片升值了几十倍。从此以后,别的合同便接踵而来。别的足球运动员也开始被一些制造商和广告商所青睐,使他们的照片和各种形象渐渐地走上电视屏幕,出现在各种画刊和报纸上,引导着广大市民的消费新潮流。

当时德国的职业球员所做的广告,主要是巧克力、护发露、刮胡子用水、麦芽、啤酒和一些现成的汤饮品。后来,慢慢地发展到服装、家电和汽车等领域。在贝肯鲍尔成为广告形象之后,他的第一任妻子布里吉特也被一位电熨斗制造商看中了。布里吉特站在一块烫衣板后面,手里举着一只电熨斗,嘴里在说:

“这是我丈夫弗朗茨给我带回来的。”

贝肯鲍尔看到这个广告画面在电视上出现后,不禁对他的妻子说,看到这则广告的观众,是不是真的相信我在旅行途中只想买电熨斗,而且只买这种牌子的电熨斗……

从此,足球明星拍广告渐成一种时尚,这种时尚一直延伸到今天。许多足球明星变成了广告明星,并由此腰缠万贯。

时下,最受广告界青睐的德国球星是1996年欧锦赛上一夜成名的英雄奥立弗·比埃尔霍夫。他为德国队攻进的关键一球和他英俊正派的形象是他的魅力之所在。尽管比埃尔霍夫当年效力于乌迪内斯队,但他在德国的媒介中却无处不在。

现在,他作为德国国家队队长更是如此。只要你去德国的任何一家大型超市采购带有比埃尔霍夫形象的各类商品,那么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你完全可以闭门不出,呆在家靠这些商品过日子就够了。

比埃尔霍夫的形象已渗透到各个方面,据《体育画报》的调查介绍说:“目前,比埃尔霍夫手上有十多个广告合同,这在德国国家队队员中是一个最高纪录。他不仅为德意志银行的一家子公司服务,而且还是奶品名牌‘达能’和洛莱雅香波的形象代表。此外,他还无偿地参加一些公益广告的拍摄,例如反毒品的短片。”

比埃尔霍夫是德国足球广告业中的“大户”,但还不是广告收入最多的。尽管有的球员广告次数没有他的多,但由于知名度大,而获取的收入远在他之上。如在1998年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赛球星洛塔尔·马特乌斯,每年的广告收入达到300万马克以上,要比比埃尔霍夫的广告收入多一倍。

此外,代表德国足球形象的拜仁慕尼黑是人们公认的商业气息最浓的德国足球俱乐部。前队长托马斯·海尔默和门将奥立弗·卡恩都和博彩公司SKL签有4年的合同,他们的收入分别为200万马克和80万马克。

最近,德国热门的《体育画报》对时下几位当红的德国球星的“第二职业”作了一番调查,大致情况如下:

△马尔夫·基尔斯滕在德国并不是大红大紫的人物,但在1997和1998年两个赛季内,他以32岁的“高龄”射入22个球而两度成为德甲最佳射手从而引起商家的注意。在那些人眼中,基尔斯滕很有男性阳刚之气,是一个很“上镜”的广告形象。因此,松下公司选中了他为自己的电动剃须刀片拍广告,据说收入不菲。

△拉斯·里肯是个摇滚乐迷已不是什么秘密。他曾为耐克公司拍过一个广告,但没有他所预期的那样大获成功,于是他决定中断与耐克的合作,为一家唱片公司推销一张重金属摇滚唱片,而所得的报酬将全部捎给一家帮助残疾人的基金会。另外,里肯还是S.Oliver时装公司旗下最“酷”的男模。

△托马斯·哈斯勒在德国人眼中,是个可爱而又谦虚的小伙子,他刚和巧克力制造商家Snickers续签了合同,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为自己的唱片做宣传。除此之外,他还很乐意为电子游戏做广告。

△于尔根·科勒尔也同里肯一样,平日里也经常穿着S.Oliver的服装出入公共场合,这是因他在与多特蒙德俱乐部签约的合同中就有这么一条规定。他还有耐克公司给予的丰厚的广告报酬。

△奥拉夫·托恩在最近球迷的民意调查中,他受欢迎的程度已超过了托马斯·哈斯勒,这使得他有机会成为Snickers的主要形象代表;同时,托恩也是德国本土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公司的广告形象。

△安德雷亚斯·科普克有段时间可谓春风得意,那时他在国家队的位置一直很稳固,而他在广告片中的表现也远远超过了球场上的竞争对手卡恩。广告代理商对他的评价是可亲。因此,科普克就毫不费劲地获得了“达纯”公司的一纸合同。……

近年来,在德国体育界尤其是足球界,成为广告形象的不仅仅是一般的运动员和球星,许多有身份的“名人”也往往是广告商人猎取的对象。如多年担任德国足球队队长的尤尔根·克林斯曼,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赛之前,也经常为拍广告片而忙得不亦乐乎。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贝蒂·福格茨——一向冷峻而又严肃的德国足球队第六代主教练也不放过这一发财的机会。他同4头惹人喜爱的花母牛一同为奶品名牌“达纯”公司所拍摄的一则广告,一直是众多的广告短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深受广大观众和球迷欢迎。另外,由于福格茨是公认的高效、严谨的德国作风的象征,所以,他为狼牌取暖器所做的广告更显得真实可信。

德国球员的广告业务除了推销商品之外,还经常为一些文化商人做广告。这种推销的形式不仅仅是拍广告片,而是上台去当歌星或进摄影棚面对水银灯做电影演员。

贝肯鲍尔当年出名之后,经常同另一位大球星格尔德·穆勒一道,坐到电视台“流行歌坛”的“第7号位置”上,为一些“披头士”推出“每周新歌”。当穆勒无限伤感地哼着“那就是蠢事……”之后,贝肯鲍尔便柔情万种地对唱“好朋友谁也不能分离……”。当他们完成了这一角色之后,就可以从节目制片人手中拿到1万马克的报酬。

在当年拍摄《波尔迪去参加演习》这部电影时,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中,至少有一半球员都在镜头中亮过相。不过这一次贝肯鲍尔却没有出场。后来在拍摄《自由中卫》这部电影时,贝肯鲍尔被请去了,他的片酬是20万马克。这部电影拍得比较成功,里面没有色情和其他刺激镜头,主要内容讲的是足球。《自由中卫》1973年摄制完成,1974年最后一次放映,后来一直尘封在电影资料馆中。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球员所接受的广告业务,其产品大多同体育、健身和足球有关,但绝不做香烟和酒的广告。尽管做这类广告可以赚很多的钱,但他们还是放弃了。

除了做广告、当歌手、拍电影之外,他们还有一项赚钱的买卖就是给球迷签名。贝肯鲍尔说,这是一项最经常,也是最累人的活动,“参加一次签名活动,一般可以拿到5000马克,但右手要不停地签名,头也发痛。整整一个小时,被球迷们围着……”

从1966年开始,30多年来,德国足球运动与广告和其他商业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商业炒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会给足球运动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上,由于球员精力分散和各种利益的争端,让他们卫冕冠军之梦成为泡影,由1990年的世界杯冠军退居到第5位,连四强都没有入围。然而,这种倾向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广告热”依然困扰着日耳曼战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结果在4年后的1998年第16届法国世界杯赛上,德国队再次败北,以第7位的成绩从法兰西绿茵场铩羽而归。“广告热”虽然不是德国队大幅度滑坡的主要原因,但不能说没有任何影响。

从近年来德国足球运动走下坡路的现状,不禁让人们回想起德国足球在实现职业化之后进入战后的第二个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