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1871000000039

第39章 花雨满天悟禅机(2)

于是,村民们便上山来欣赏菊花,他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啊!”并且向禅师要求采几株花回去种在自己的庭院里。在得到禅师的同意后,他们就立刻动手挖花根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如此没经过多长时间,禅院里的菊花就被挖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的院子里显得是那样的寂寞,以至于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后,对着禅师感叹道:“真可惜,原本应该是香味满院的。”禅师笑了,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他说道:“这样更好啊!三年后可是一村菊香。”弟子听完也会心地笑了。

睿智的禅师以自己博爱的心胸,与村民分享菊花,所以一院菊香变成了满村菊香,也从而赢得了村民的爱戴。

禅来缠去

面对快乐,独享不如分享。有人分享,快乐会加倍,忧愁会减半。我们应该学会把美好事物与人分享,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幸福。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城堡。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快乐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感受的。当你学会了分享,你就拥有了快乐!

茶中乾坤

稽山章禅师还是一个云水僧时,在投子禅师座下参禅。

有一天,章禅师做完工作之后,在庭院里碰到投子禅师,投子禅师以一杯茶慰劳他,一面斟茶,一面问道:“这杯茶如何?”

章禅师双手接过茶后,说道:“森罗万象皆在这里!”

投子禅师道:“森罗万象皆在这里,如此说来,这是一杯非比寻常的茶,假若随随便便喝下去,谁知道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章禅师有恃于自己对禅的心得,在禅师尚未说完话时,就突然把茶泼掉,并且机锋严厉地说道:“森罗万象在哪里?”

章禅师自以为表现了灵敏的禅机,而投子禅师这时轻言慢语,非常平静地说:“可惜!一杯茶。”

章禅师掉转话锋,道:“这只是一杯茶。”

投子禅师不放过章禅师,以他的话重复道:“虽只是一杯茶,森罗万象都在这里!”

章禅师终于无话可说。

禅来缠去

虽只是一杯茶,森罗万象都在这里!

宇宙就是一杯茶,一杯茶就是宇宙的中心。

一杯茶的内容,可以说很不简单,先要培养一棵茶苗,要它成长,需要不断地灌溉、施肥,还得有阳光、空气、水,可说一棵茶苗集合了宇宙万物的力量才能生长,岂非森罗万象都在一杯茶中?喝一杯茶的后果,岂不等于说喝下了宇宙万物?

可是章禅师虽有见解,却不肯定,唯有投子禅师对这一见解贯彻始终,认定宇宙就是一杯茶,一杯茶就是宇宙的中心,这正是禅的精义所在。

贼走了才张弓

赵州与黄檗禅师素来争锋,只要一见面,便要唇枪舌剑地较量一番,非要争出个高低上下不可。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黄檗禅师甘拜下风。

一天,赵州要进黄檗的禅房,刚要进屋,黄檗禅师就把门给关上了。这却惹恼了赵州,他就跑到院子中,拢了一堆柴草,然后点着了,在黄檗的门前大喊:“救火!救火!”

黄檗禅师开门一看,明白了是赵州放的火,就一把将赵州拧住,对赵州大喊:“说,说。”意思是咱俩较量道行高低只用说就可以了,干吗要放火呢?

赵州却说:“贼走了才张弓。”

黄檗一听,说:“我不如你呀!甘拜下风。”

禅来缠去

“贼走了才张弓”的意思是赶不到点上,是马后炮。这是在说黄檗见赵州来了才关门,赵州放火才出来,很被动。同时也有“说时迟,动时快”的意思。语言与其所指称的对象比,总是第二位的,道不在“说”中,而在行动中。赵州一语多义,让黄檗自愧不如,所以说甘拜下风。

说到总是空的,只有做到才是实在的。

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跟前面对着他,一句话不说。

道吾禅师道:“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摇摇头,表达意见道:“我不如此认为。”

道吾追问:“那你的看法呢?”

仲兴就把道吾手中的杯子抢到手里,大声反问:

“是邪?是正?”

道吾抚掌大笑,说道:“汝不愧为我的侍者。”

仲兴便向道吾禅师礼拜。

禅来缠去

所谓“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有些天堂说道的人,却破坏人的信心;有些好打骂的人却能让人入道。名医治病,砒霜毒药皆成良药,因此说,“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别人不是我

日本道元禅师造访中国天童禅寺,见到一位年迈驼背的老禅师,正在大太阳底下忙着晒香菇。

道元见了心生不忍,便趋前对老禅师作揖:“长老!您年纪如此大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些事呢?何不找人为您老人家代劳呢?”

老禅师头也不回,道:“别人不是我!”

道元继续关心:“话是不错,但您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烈日之下呀!”

老禅师回望:“烈日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才晒吗?”

禅来缠去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现在。禅者的生活,凡事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别人不是我”,“现在不做,更待何时?”这是现代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生活中许多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学习做事就是一种修行,任何一位成圣成佛者,都是经过这样的过程,舍弃此法别无他法,从来就无一步即可登天之理,因此唯有老实修行,才是真修行。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皆文章”,我们只要打开眼睛,所见到的一切事物本身,都潜藏着深奥的学问,因此当虚心地去学习。这就是佛心,佛心即平常心。

修行就是要懂得把握当下,毕竟“无常”常随身,唯有体悟“当下”两字,就离成圣不远了。

一切都还在

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独坐寺内,闷闷不语。

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语,微笑着领着弟子走出寺门。

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

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

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水河。慧能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无一物。

小和尚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过了晌午,师父才起来,还是不说一句话,不打一个手势,领着弟子到寺内。

刚到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上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寺门外。

小和尚不明白师父的意旨,径自坐在门前,半天纳闷不语。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小鸟也渐渐变得不明朗起来。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他的名字,进去后,师父问:“外边怎么样了呢?”

慧能答:“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慧能又回答说。

“不,外边还有清风、绿草、鲜花、小鸟,一切都还在。”

慧能一下顿悟,明白了师父的苦心,这些天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禅来缠去

佛法在哪里?在佛经中吗?其实不然,世间法皆是佛法。慧海只明白无,却不明白“无”中的有。其实,只有明白“无”中的有,才能明白佛法无处不在。

一个人只有真正达到了佛境界的包容万象,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才是佛的境界。世间一切都不是具体的佛法,但是世间的一切却都包含了佛法,这正是佛的境界。一个想要学佛的人,必须首先学会体察万物,因为佛法就蕴涵其中。正所谓: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出世入世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地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我就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水车也不能转动。”

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因此,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广度众生的宏愿才好。使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青年顿悟。

禅来缠去

出世,就是用一种清净淡雅的心情,去面对身边的一切,看淡一切,看空一切,不争不怒,即使身在万丈红尘,也如处江湖之远。入世,就是用客观规律看世界,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处理社会上的事情,点滴留心,处处着意,凡事不悲观、不放弃,始终有热情、有豪情。在入世和出世的关系上,应以中道方法处理,不离入世而出世,表现形式是出世的,内在的本质是入世的。正所谓:“法之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入世间。”

从河面上走过去

释迦牟尼有一天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知道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岸之后,他发现无法过去,若要绕路,走到对岸时法可能已经结束了。怎么办呢?

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个河水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

船夫说:“浅浅的而已,差不多到膝盖。”

那个人听了后很开心,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上走了过去。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有一个人从河面走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几丈深。他们就问佛陀:“这是不是菩萨的指示?要不然他怎么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佛陀说:“不是,他不是菩萨的化身,他跟你们一样,只不过他对我所说的办法有绝对的信心,所以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禅来缠去

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边的事。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倒,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