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1872200000069

第69章 外交类(1)

§§§第一节 外交策略

【齐桓公以信称霸】齐桓公当政的第五年,出兵讨伐鲁国,鲁将军统率的军队战败。鲁庄公请求将遂这个地方割给齐国换取和平,得到齐桓公的应允,并相约在柯这地方与鲁国国君会面订立盟约。鲁国冈君将要签订盟约时,鲁国的曹沫用匕首在坛上威胁桓公说:“将侵占的鲁国土地全部退还给鲁国广齐桓公答应了这一条件。曹沫立即收起匕首,回到面向北边的臣下站立的位置。这时齐桓公反悔,想不退还侵占的鲁国土地,并要杀掉曹沫。管仲说:“以死威胁时应允他现在又违背约言而杀他,为了一时的痛快,而丧失诸侯的信任,丢掉各国的支援,不能这样做。”于是齐桓公将曹沫三次战败所丧失的国土,还给了鲁国。诸侯听到这件事,都相信齐国,愿意归附于它。第七年,诸侯们和齐桓公在甄地会盟,齐桓公开始成为诸侯的霸主。■/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邻国有圣人为敌国之忧】秦穆公与由余谈话后,对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是敌国的忧患。现在由余是个贤才,会对我产生危害,怎么办才好?”内史廖说:“戎王的国家边远偏僻,没有听过中原的音乐,您可以试着送些歌妓舞女给他,使他丧失励精图治的意志,替由余向戎王请求封赏,以扩大他们君臣之间的裂痕;挽留由余不放他回去,使他延误回国的日期。戌王对此感到奇怪,一定对由余产生怀疑。君臣有了隔阂,才可以俘获他。何况戎王喜好歌妓舞女,一定对政务放松懈怠。”穆公说:“很好!”■/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穆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穆公曰:“善。”

【张仪巧言连横】战国时,张仪奉秦王之命,出使楚国,游说楚王道:“合纵的办法,跟驱赶羊群攻击猛虎没有什么不同,羊不是虎的对手,这是很明显的。……现在楚国跟秦国为敌,两国力量都有所削弱,而韩国、魏国却得以保全,从而从后面来控制你们,没有比这种办法更危险的了。……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建议,跟秦国结好,永远成为友好的兄弟邻邦,就始终不会互相发生战争。”张仪离开楚国,到了韩国,游说韩王说:“……我为大王考虑,你没有比结好秦国更合适的了。秦的愿望是削弱楚国,而能削弱楚国的国家,没有比韩国更合适的了,这并不是说韩国比楚国强,而是地理形势决定的。现在您向西结好秦国,而去攻打楚国,秦王一定高兴。这样,您攻打楚国,夺取它的领土,得到了实利,变祸为利,而又能得到秦国的欢心。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韩国的办法了。”韩王很高兴,听从了张仪。■/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既出,……乃说楚王曰:“……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危于此者矣。……大王诚能听臣,……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张仪去楚,因遂之韩,说韩王曰:“……故为大王计,莫如为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韩王听仪计。

§§§第二节 讲究礼仪

【“客从主便”和“主从客便”】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出席了“关于印支问题伪日内瓦会议”后顺道访问波兰。代表团抵达前,使馆将波方拟定的活动安排报告了周总理,回复是“客从主便”。这是周总理进行对外活动时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而当他以主人身份接待外宾时,却是“主从客便”。这种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对方的谦逊态度,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友好的小国领导人倍感亲切,因而也赢得了对方对我们的尊重和信赖。■/摘自杨琪良《周恩来总理访问波兰和摩洛哥回忆片断》,《新中国外交风云》

【要让外宾过得愉快】1961年9月,英国退役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熊向晖全程陪同。从外地访问回来,在北京要为蒙哥马利安排文艺晚会。事前,周总理向熊了解蒙哥马利喜欢什么文艺节目?熊说:杂技,特别是口技。总理问,他看了杂技《抢椅子》没有?熊说,没有。总理从文件框里取出为蒙哥马利安排的文艺晚会节目单,其中没有杂技和口技,却有一曲折子戏《木兰从军》。总理在听汇报时知道蒙哥马利不喜欢女元帅,就说,又是一个女元帅,幸亏问了你,不然他会以为我们故意刺他。总理马上打电话给俞沛文,要他从节目中撤掉《木兰从军》,加上口技、《抢椅子》和中国戏法,并指定了演员。■/摘自张念宏等《征服世界的魅力》

【尊重当地风俗】有一次,周总理访问缅甸时,正好赶上泼水节。当时,他刚刚种过牛痘,还是坚恃跟同去的陈毅副总理一起穿上缅甸民族服装,同缅甸人民一起欢度佳节,迎接缅甸的新年。缅甸领导人一见,就很风趣地问:“谁是中国人?谁是缅甸人?”总理回答说:“我们都是‘胞波’。”■/摘自张念宏等《征服世界的魅力》

【学习外交礼仪】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决定抽调一批将军作第一批外交官。在赴任前,周总理让他们观摩外国大使来递交国书的场面,又派曾供职国民党外交界的地下党员胡济邦、阎宝航来指导,从如何走路、交谈、吃西餐、喝咖啡学起,一位将军的双手被刀和叉难住了,他要在盆子里叉鸡,鸡却团团乱转,他干脆抛叉操刀,切下一块往嘴里送,这一动作被认为不合格,刀子决不能往嘴里送,刀叉决不能碰出声音。将军们为此开怀大笑,这也被认为不合礼仪,笑时要不张牙露齿,狂声浪语;和人交谈时,不要用手指着人家,更不能唾沫星满天飞;坐着时腿不要架起来摇,对于夫人们也进行了服饰、化妆、发型等教练。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驻外大使和大使夫人。■/事见《神秘的女外交官》《记者文学》1992年第5期

【机智扭转尴尬局面】40年代,一次周恩来在重庆冠生园宴请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主要的一道菜是烤猪,而白修德是犹太人不吃猪肉。面对尴尬的局面,周恩来拿起筷子,指着那小猪说:“请,请。”笑着解释道:“特迪,这是在中国,你再瞧瞧。你看,你瞧,它看起来像猪,但在中国,这不是猪,这是烤鸭。”听罢周恩来的解释,白修德情不自禁地笑了,在座的人也都笑了,大家品尝起“烤鸭”来。■/摘自吕志孔《外交巨擘》

§§§第三节 求同存异

【陆元鼎据理交涉】法国人打死了当地人沈兆龙,死因属内伤,法领事不承认是被打死的。陆元鼎就说:“一块表掉到地上,有时发条断了而表的磁面并无损坏,这情况和沈兆龙情况有什么不同?”驳得领事无言可答。如皋人反抗帝国主义,焚烧了当地的教堂,上级让元鼎去处理,传教士扬言如果谈判不能成功,将要让本国出兵进攻。元鼎说:“如皋这地方军舰开不进来。”根本不怕对方的威胁。传教士抗议十几天,最后商定赔偿损失4000两银子,没有其他的要求。当时江南江北焚烧教堂十几处,先后都按照如皋的办法解决。■/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陆元鼎传》:法兰西人击杀县人沈兆龙,伤隐不见,法领事不承击杀。元鼎曰:“时计表坠地,有钢条内断而磁面未损者,与此何以异?”领事语塞。如皋焚教堂,檄元鼎往视,教士声言议不谐,当以兵戎见。元鼎曰:“如皋非军舰所能至也。”不为动。抗议十余日,乃定偿银四千,无它求。是时江南北焚教堂十余所,次第定议,悉视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