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美剧《心灵猎人》原著)
18784600000003

第3章 推荐序

在我看到这本译著的前不久,2017年的6月,在本书作者的国度——美国刚刚发生了一起中国年轻的女性访问学者在大学附近被人绑架的案件。被绑架的章莹颖——我们应该记住她的名字——是位品貌兼优的年轻学者,她在大学附近上了一辆黑色轿车后再无音讯。她的亲人、同事以及在美华人和祖国同胞一直锲而不舍地追查她的下落。尽管十几天后美国警方抓捕了一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嫌犯并很快起诉了他,但章莹颖始终下落不明。美国警方披露了嫌犯克里斯滕森曾在绑架后两次洗车、在电话里谈及理想的绑架对象以及被绑架的章莹颖如何激烈的反抗等细节。根据未完全披露的信息判断,章莹颖可能已经遇害。

所有一直关注此案的人们在悲愤的同时也在质问:嫌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逐渐披露的信息让我们知道:克里斯滕森此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物理学和数学双专业。2013年他进入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研究凝聚态物理,长期担任研究员和助教,而且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助教。2016年,他退出物理学博士研究项目,但继续担任助教直到2017年5月拿到硕士学位后离开物理系。案发前,克里斯滕森处于已婚但无业的状态。曾经指导过他研究生学业的导师、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物理系教授库珀表示,在克里斯滕森读书期间没听说有异常表现。曾与他关系密切的威斯康星大学物理系教授赫恩顿也表示,对曾指导过的这位学生涉嫌绑架很震惊,感觉他是个完全普通的学生,没有任何不平常之处。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出生28年,生活正常、学业有成、已经结婚的男性知识分子为何在某一天突然成为绑架案犯甚至是杀手?是什么原因?他又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对于警察来说,这类犯罪分子所做的案件通常侦查起来难度最大。因为一个看似完全正常的人,他们在熟人面前彬彬有礼、聪明好学、外向乐观,甚至友善助人,却在作案时冷酷、无情、残忍、变态。如果不是刑事技术将事实显现原形并戳穿其伪装,人们仅凭外貌观察及交往和接触印象,如何能够知道眼前或身边的某个彬彬有礼的人心怀叵测、杀心深重,是个变态系列杀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类杀手一旦启动作案,在没有被发现和逮捕的情况下,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作案。本案嫌犯克里斯滕森就被发现已经在物色第二个被害人。

大概20世纪50年代前后,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就有一个推测:全美有几千起失踪与遇害的未破案件大概是由35名活跃的系列杀手所为。为此,联邦调查局专门成立了犯罪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BSU),本书的作者道格拉斯就是这一部门中的一员。他们为了提高此类案件的侦破率,专门设立研究项目,深入监所访问已经抓捕并被判终身监禁的杀手,通过谈话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作案动机、作案方式等内容,逐渐对这类杀手有了一个初步的心理画像描述。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以专家身份(被称作“心理画像师”)介入这类疑难案件的分析侦查,通过对这类作案人员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分析进而描述出他们在生活中的形象,这一过程被称作“犯罪心理画像”(台湾地区译为“犯罪心理侧写”)。对未知嫌疑人分析后形成的言语描述如同一本历史小说,任何一位阅读者在其文字描述中都可形成每一历史人物的内心形象。同理,侦查人员听闻心理画像师的分析描述后也可在内心形成一个未知嫌疑人的心理形象,从而去社会上寻找这类貌似正常的变态杀手,缩小侦查范围。

《心理神探》的写作重点似乎不完全在于如何侦查分析,而是重点介绍了作者对已经破获并抓捕的杀手的访谈研究。通过书中对杀手的文字描述:成长经历、心理变化、作案时的心态等,已经足以让我们在内心形成这些系列变态杀手的心理形象。他们大多聪明但极端自私,看似友善但缺乏真正的情感,貌似绅士实则兽性十足,他们不乏对被害人的控制力但从不控制自身的欲望;他们因聪明而算计、因算计而自信、因自信而无耻,这类“怪胎”的养成大多源于他们有过一个异常的童年或成长经历,有一个看似正常却问题重重的家庭背景;他们的父母关系大多存在问题,亲子关系具有严重的间隙。要想认识哪些人危险,就要去了解危险的人是从哪种环境中滋生,又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心理神探》让我们走进这类犯罪分子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走近并看清他们成长中的阴影、他们内心的畸形与曾经的情感创伤。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成长涉及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家庭氛围,涉及母亲早年是否到位的情感抚养,涉及父母有意而为的性格培养,涉及早年爱语绵绵和谆谆教导形成的观念,甚至有时还涉及遗传基因问题。养大一个人很容易,但通过养育让一个人内心丰富、富有人性、懂得自我约束、能将自身的价值与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结合起来,这,有时真的不那么容易。

李玫瑾

2017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