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子(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18841600000001

第1章 藏在童诗里的童年味道

读林焕彰的儿童诗,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童年味道。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一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一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这首诗再次选入教育部新编《语文》课本。读着读着,你是否感觉到了“影子”是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前后左右形影不离,又好像东躲西藏躲猫猫……“影子”,记录着童年的快乐。

提起《影子》这首儿童诗,林焕彰爷爷曾经有过一段创作谈:“这是40年前我接上幼儿园的儿子放学时,在路上做游戏启发创作的儿童诗。”林焕彰爷爷回忆,当时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离家很近,大概是5分钟步行时间。他想鼓励儿子走路回家,但夏天中午的太阳很大,儿子怕晒怕累,有些不情愿。“我看到地上的影子,灵机一动,带着儿子观察走路时影子的变化。儿子走得快,影子就走得快;儿子走得慢,影子也慢了下来,总是跟着他,像一个不说话的朋友。”他说,“一路上跟影子做着游戏,儿子开心地走回家。”到家后,林焕彰爷爷将路上游戏的语言整理了一下,加上小黑狗和好朋友等比喻,创作了儿童诗《影子》。谈到教学,林爷爷希望大家能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在太阳下、影子里、游戏中学习这首诗。

打开这本林爷爷的儿童诗集,你会看到一个个这样的“影子”。

儿童是好奇的,无论是春夏秋冬,都充满着诗意。

春天的早晨,你看到过这样的花和蝴蝶吗?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蝴蝶是/会飞的花。//蝴蝶是会飞的/花,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花是蝴蝶,/蝴蝶也是花。”这真是一个特别的想法。在诗人的心目中,花和蝴蝶是一样的美,一样的可爱,一样的神奇。林焕彰爷爷如是说:“《花和蝴蝶》是我自己相当满意的一首童诗,它是我三十多年前的作品,三十多年后我还是非常喜欢它;三十多年前有许多人喜欢它,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它。”

夏天,夜晚的天空,你会看到什么?“夜晚的天空,/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他们好像很怕冷,/躲在妈妈的怀里,/只露出小小的眼睛。/我很喜欢看看他们,/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秋天的访客,有桂花香、秋日、枫树、小河……“我秋天的访客特别多,特别是/每位访客都喜欢,用枫叶/留下他们的/脚印;/小小的,一枚又一枚/像要送给我的小星星,/可惜,我常常不在家!”

冬天的雨,也是淘气的,顽皮的,或许还是令人讨厌的:“小雨点,滴哩哩,/滴哩哩,滴……/下来就下来嘛,/怎会有那么多话?/整夜都在屋顶上,/滴哩哩,滴哩哩/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弹上又跳下!滴哩哩,滴哩哩/好讨厌的,/不睡觉的小雨点呀!”仔细读一读,你觉得讨厌吗?这既多嘴,又爱跳上跳下的,就像教室里爱说话的小学生,是一种活泼可爱,是诗人对小雨点的宠爱。

童年是美好的,无论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还是充满灵性的大自然,都是至亲至爱。

林焕彰爷爷的诗集《影子》,也是小学生习作的范本。其中《影子》一诗,是林老在儿童诗创作初期的一个作品。他说,他的早期很多作品都是在观察儿女和与孩子们做游戏中受到启发而创作的。林爷爷给自己的儿童诗总结了“甜”“白”“浅”的特点,也就是诗意甜美、口语化、简明易懂。由此我们明白了什么?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首首诗;儿童的许多语言,记录下来就是诗句……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为何不动笔写一写儿童诗呢?如何写儿童诗?打开林老的诗集《影子》,一首首阅读,一首首背诵,一首首仿写,一首首练习写儿童诗,或许下一个诗人就是你。

我们鼓励儿童读诗、赏诗、写诗,能不能成为诗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阅读与写作中,进一步得到了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学者方卫平先生曾评价道:“林焕彰先生首先是位诗人,其次是一位儿童诗作家。”读焕彰先生的许多优秀的童诗作品,“我们一方面看到,它们所书写的确乎只是一些属于童年的小趣味、小意境和小哲理,但另一方面,诗人又总能令童年的这些‘小格调’焕发出某种不同寻常的诗的精神。”如此说来,林老的童诗“甜”“白”“浅”,除了可亲可敬之外,值得反复吟诵与细细品味。

浙江省特级教师

施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