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18850300000003

第3章 译序

若干年前,当我还是个初中生时,我就听见老师们崇敬有加地对我们讲述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好几十年前的我那听得入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在脑子里仍旧不时地浮现出来。少年时的我,只知道她是个外国女人,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今天,出版社约我翻译她的自传,我当然是欣然从命,因为这可以让我有机会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这位伟大女性的一生。这种有意义的事情,谁都会很乐意地去做的。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是一位谦虚的科学家。她之所以写自传,完全是不好意思驳了一再劝说她写自传的美国好友、女记者梅乐内夫人的面子,怕扫了她的兴。这位美国女记者为了支持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工作,曾呼吁美国妇女积极捐款资助居里夫妇因经费紧张而陷于困境的研究工作。最后,梅乐内夫人用妇女界的捐款购买了一克镭相赠,美国总统哈定亲自主持了捐赠仪式,令前来美国接受捐赠的居里夫人感动不已。在这个异国友人的敦促下,居里夫人只好勉为其难地动起笔来。她的自传有四万字左右,直白,坦诚,不加修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只身前往巴黎大学求学。她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其苦其累尽在不言中。在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到喜结良缘之后,夫妻二人性格相近,志趣相投,为了科学研究而甘于寂寞,乐于过清贫的生活,终于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运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她带领医疗队,奔赴各个战区,利用与丈夫共同发明的X光设备,积极地投入到抢救伤病员的行列中去。一位知名的科学家,战争爆发后,在前线又当上了白衣天使,其高尚的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她与丈夫一样,整天待在由于经费不足而设备简陋、条件极差的实验室里,冒着受到有毒气体伤害的危险,为寻找新元素而废寝忘食,先后发现了镭、钋、钍等当时尚不为人所知的这些新的元素。由于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卓越成就,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获奖者。在居里先生不幸遇车祸而英年早逝之后,不到四十岁的她,一度被这意外的沉重打击所压倒,终日在思念自己的丈夫——科学研究事业上的战友和朋友。最后,她还是把自己的痛苦深埋在心中,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照顾年迈的公公,一边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两次诺贝尔奖的得主,而且与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她单独获奖,真可谓史无前例,后无来者。

这本十多万字的“小书”的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撰写的她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其篇幅大大地长于她自己的生平传记,她对丈夫的深情由此也可见一斑。书中详细记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无私、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精神与自己的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的精神在感染着、鼓舞着自己的妻子,二人并肩战斗,终于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人类造就了幸福。尽管自己的生活很清贫,但有妻子这样一位志趣相投的伴侣,他很满足,一门心思地埋首于实验之中。婚姻美满,事业有成,但天不遂人愿,很不公平地让他惨遭飞来横祸。这不仅是法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他的突然逝世令世界为之震惊。唁电唁函如雪片般纷纷飞来,有各国著名科学家发来的,也有一般平民百姓发来的,足见他的崇高品德、伟大贡献是如何深入人心。

我仅在此摘录几篇知名科学家对他的吊唁与评价的片段,作为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缅怀。

法国著名科学家普安卡雷在法国科学院的悼念会上的悼词:

在物理学研究中,居里先生头脑缜密细致至极,能够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别人很可能被引入歧途的错综复杂的谜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所有与他交往的人都能体会得出他的真诚、率直,可以说,从他的温柔谦和、天真坦率、思维敏捷之中散发出巨大的魅力。在他的朋友们,甚至对手们面前,他总是礼让三分……谁能想到这么温柔可爱的一个人却深藏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呢?他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在绝对真诚的道德理想上也绝不妥协……

著名科学家让·佩兰在1906年5月的一期《当月》杂志上撰文:

但凡认识皮埃尔·居里的人都知道,与他在一起,你就会感到那种急于工作、急于研究、急于弄出个水落石出的需要油然而生。我们将把这种感受广为宣扬,以此来更好地缅怀他。我们还将从他那张苍白但英俊的面庞上探寻那种使得接近他的人力量倍增的感召力的秘密……

他的学生、著名科学家什内沃1906年4月在物理和化学学校校友联谊会上的发言:

我们中间有些人对他不无道理地崇拜至极。就我本人而言,除了我的家人以外,他就是我最爱戴的一个人,因为他懂得如何以一种极大的、细心的爱去关怀我这个卑微的助手。他对人和蔼可亲,他的助手们都非常崇敬他。当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听见噩耗,一个个泪流满面,痛不欲生……

他的学生、后来的继任者、著名科学家朗之万1906年7月在《当月》杂志上撰文:

我作为学生走进他的实验室时,他只有二十九岁,但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整整十年的时光使他做起实验来游刃有余。尽管我们才疏学浅,笨手笨脚,但一见到他那副成竹在胸的坚定神态和细心指教以及他那腼腆但坦然的表情,我们便心中有底,不慌不忙地认认真真地跟着他做起来……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也许就是在实验室里的那段时光,我站在黑板前面,听他兴致勃勃地同我们交谈,启发我们的丰富的想象力,激起我们对科学的热情与爱好。他的探索精神很强,而且极富感染力。他知识面广而扎实,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还有许多人,包括名闻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以及皮埃尔·居里的学生们的缅怀文章和讲话,就不一一摘录了。从以上所摘录的不多的一些片断中,就足以看出皮埃尔·居里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引述居里夫人的原话来结束我的这篇译序吧:

他像是一个感悟真理的先知,完全摆脱了羁绊,全身心地向往理性和真知。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只要以追求理想为自己的生活目的,以自由和正直的精神鼓舞自己勇往直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我们就完全可以像他一样达到尽善尽美的精神境界。

陈筱卿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