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18859100000014

第14章 顺应潮流让两岸关系健康发展

在台湾地区“反服贸学运”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提出了对台政策“四个不会”原则,国台办在5月14日就“四个不会”原则进行了细致解读。依笔者所见,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宋楚瑜时的谈话,还是国台办此后的解读,其实都是在向他们传递“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希望台湾同胞过上幸福生活”的信息和信心,打消某些人的疑虑。

“四个不会”延续对台一贯政策

5月7日,习近平在会见宋楚瑜时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实际上是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回顾和审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表现出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高度信心。同时也指出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追求”,不可能是一厢情愿或“剃头挑子一头热”。“四个不会”原则,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胸怀和远见卓识。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此番讲话,也延续了对台一贯政策。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此时重申有关方针政策,意在表明中共不会因为两岸关系“遇到一些困难”而出现动摇。

“四点解读”意在打消岛内疑虑

5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提出的大陆对台政策“四个不会”原则进行了“四点解读”。他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务实措施,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维护了民族整体利益,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行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三,“两岸同胞一家亲”;第四,“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

他表示“我们将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在打消岛内某些人认为“反服贸学运”之后中共是否调整对台政策的疑虑,也表明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是针对岛内有些人对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会”出现不同解读所作的回应。而马晓光所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使更多的台湾各阶层民众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受益”之言,则是对岛内质疑服贸协议的一种回应,也暗含大陆会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释放更多善意。至于某些人借“反服贸”协议欲行“台独”之实,马晓光明确表示“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实际上是在隔空喊话,让岛内某些人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顺应历史潮流,不要做伤害两岸关系的蠢事。

毋庸讳言,两岸关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近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岛内某些人将岛内经济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归罪于两岸交往;二是岛内有些人包括一些年轻人对大陆不甚了解因而出现了误解;三是少数人为谋求自身利益不惜拿两岸关系说事,以博眼球、博头版。

少数政客拿两岸关系说事,颠倒黑白、胡言乱语本就不值一驳,因为这些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可能还会有,而且时间长了,其本来面目也会被岛内民众看穿、看透、看烦。但岛内确有一些人由于近年来经济不景气、物价上涨、失业率居高等原因,出现了不安、焦虑情绪,对台执政当局发泄不满,甚至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让世人大跌眼镜,也让人们对台湾地区的民主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将心比心”方能彻底解开心结

但两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也有缺少民众深入沟通交流的原因。前段时间出现的“茶叶蛋”风波,反映出岛内确有不少人对大陆缺乏了解,存在不小的心理距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良方:“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两岸青少年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是极富政治智慧和历史眼光的箴言,值得细细品味和践行。毕竟,只要将心比心,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原载于2014年5月17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