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18859100000024

第24章 蔡英文找回“陈水扁式”自信?

在15日召开的民进党中执会上,党主席蔡英文被正式提名代表民进党参选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在完成提名程序后,蔡英文以“找回自信,点亮台湾”为题发表的声明中,终为多数人所料,有关两岸关系言辞“模糊依旧”,并未能提出实质性的内容,这也令人对蔡英文的所谓自信到底在哪里更加产生了怀疑。

宣言空洞 似是而非

蔡英文昨天下午以“找回自信,点亮台湾”为题发表声明中煞有介事地“重申”: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维持两岸现状”,并称,当政党轮替已经是台湾的民主常态的时候,未来无论是哪一党执政,两岸关系都必须以人民的意志为依归。还称下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必须要肩负‘超越既有国共关系框架、建立常态化两岸关系’的使命”。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我要请台湾人民相信,我绝对不会辜负这项使命”。

其实,早在9日举行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上,蔡英文就已经抛出所谓“处理两岸关系原则”,亦即“维持两岸现状”,但现状到底是什么,却似是而非。有媒体指出,蔡英文的谈话,就是以“现状”取代“九二共识”字眼,试图创造出一种“没有九二共识的九二共识”,其核心还是没有跳出《台湾前途决议文》。

而蔡英文在昨天有关两岸关系一百多字的演讲中,所谓“维持两岸现状”完全是老调重弹,其内涵是什么、外延在哪里仍然只字未提。因而让世人感到蔡英文端出桌来的还是那道似有似无的“空心菜”“模糊菜”。这让关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人们不得不怀疑蔡英文其实是真实想法不敢说、虚假想法无法说,因而文字上似是而非,内容上空洞无物。

蔡英文演讲中矢言“找回自信”,她大概确实不知道“自信”在哪里,所以才要去“找”。的确,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蔡英文拿不出有说服力的具体政策,于是,只能采取模糊战略,企图蒙混过关,玩一些诸如“峰回路转、波平浪静”的文字游戏,但如此做法蔡英文自己心里实在没底,所以靠“找”自信给自己壮胆,别无良策。

不弃“台独” 自信难觅

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拥抱“台独”党纲,摒弃两岸一中,却奢望民共交流,无疑缘木求鱼,在这三个前提下的维持现状,言下之意就是“台独”、拒统。蔡英文呼吁抛弃国共框架。殊不知国共框架就是一中框架,也是两岸得以和平共存、共荣的基础框架,甚且其所谓的“既有基础”与“维持现状”,难道不是国共这7年来所共同创造、共同建构的良好状态;然而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除了杯葛抵制,聚众滋事,叫嚣反弹,一路唱衰外,大概只能坐等2016年割稻尾了。

昨天,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近期有关两岸关系的言论时表示,如果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分裂立场,势必在两岸关系上难以找到出路。他重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两岸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关系之锚。

人们大概还依稀记得,2012年1月的那个雨夜,蔡英文败选后以“台湾不能没有反对的声音,台湾不能没有制衡的力量”为题发表演讲,曾让人为之动容。但冷静思考后人们发现,无论是两岸关系的发展,还是台湾自身的发展,更需要顺应历史潮流的齐心协力,而不是一味地为反对而“反对”、为制衡而“制衡”。一如马晓光在昨天新闻发布会所言,2000—2008年间发生过的历史殷鉴不远。希望两岸同胞都能高度重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前行,以更多的成果造福两岸民众。

(原载于2015年4月16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