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18859100000004

第4章 两岸对和平论坛均有期待

以“两岸和平、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两岸和平论坛今天(10月11日)在上海拉开帷幕。由于此次论坛有两岸不同立场、不同“颜色”的专家学者参与,因而无论是论坛主题还是参加人员,均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论坛嘉宾阵容“豪华”

此次论坛主办单位包括大陆全国台研会、台湾21世纪基金会等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共14个单位,邀请两岸120余位两岸学者参加,阵容堪称“豪华”。

据报道,大陆主办单位为全国台湾研究会,协办单位为上海台湾研究所、上海东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与会的嘉宾有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成思危、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孙亚夫,以及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厦门大学台研所所长刘国深、上海台研所所长倪永杰等学者。

台湾地区主办单位为21世纪文教基金会,协办单位为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两岸与大陆研究中心、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两岸政经研究中心、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新台湾国策智库、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出席人员包括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前“行政院副院长”吴荣义、前“外交部长”田弘茂、前“外交部次长”高英茂、国民党前军系“立委”帅化民、21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等人,以及台大国发所教授周继祥、淡大陆研所副教授张五岳、文化大学陆研所教授邵宗海,还有接近民进党的中山大学陆研所教授林文程、政大国发所教授童振源等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方面的成思危乃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其父成舍我为台湾世新大学创办人、“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台湾方面的21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乃前台湾省议会议长、国民党“明日之星”新北市长朱立伦的岳父,自1984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参赞决策核心。

民间对话重要平台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去年在参加海参崴APEC会议期间,就曾呼吁由两岸学者举办“和平论坛”,对此大陆各界亦有回应。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一届“和平论坛”,两岸自然都有期待。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杨毅日前在记者会宣布,首届“两岸和平论坛”讨论项目包括两岸政治关系、涉外事务、安全互信、和平架构等四大议题,就两岸关系中的政治、军事、涉外事务等问题务实探讨解决之道,为新形势下开展两岸民间交流对话搭建重要平台,为今后两岸开启政治商谈积累共识、预做准备。

21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8日举行行前记者会上指出,这次论坛“是一个开始,也不是期盼有多大的成果,但是有了开始,相信会逐步地解决、逐步地走下去”。不难看出,无论是大陆方面还是台湾方面,对此次和平论坛均持有理性的期待。

广开言路意义深远

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频繁,已到了必须面对政治问题的阶段”举办两岸第一届和平论坛,其意义明确而深远。

有利于广泛参与、广征博议。由于参加首届两岸和平论坛的嘉宾“为纯民间、纯智库、超党派、超颜色”,这在人员结构上有了广泛性,和平论坛也就成了“开门论坛”,不同党派、不同颜色均可各抒己见,执政当局亦可广征博议。同时,由于是“纯民间、纯智库”,这样便少了一些顾忌和禁忌,因而可就某些棘手问题先行试水、测温。

有利于构建政治交流机制。由于和平论坛可以“谈论政治”,借此可以跳脱政治对话的窠臼,确立政治交流模式,使政治交流常态化、制度化,进而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不断透过沟通协商来增加政治互信,避免人为干扰、派系影响,确保两岸关系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有利于逐步解决政治分歧。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会见萧万长时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解决几十年积累的政治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那么,由民间先行探讨解决方法和路径,形成共识,再交由执政当局努力,长此以往,必将大有裨益。

(原载于2013年10月11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