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18859100000007

第7章 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新起点

以“扩大交流合作,共同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7日在广西南宁落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国共两党高层人士,台湾地区其他党派代表,两岸经济科技界、文化产业界、教育界代表人士及两岸有关专家学者350余人出席论坛。在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两岸民众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的背景下成功举办的这次论坛,无疑是两岸关系新起点、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既谈科技文教亦“讲政治”

此前曾有报道称此次国共论坛“不涉及政治话题”,吴伯雄9月18日在台北圆山饭店参加云南省“七彩云南宝岛行”活动时亦曾表示“有很多政治性问题目前没条件解决”,但近来马英九却少有地高调讲政治,引发许多想象空间。

10月10日,马英九在演讲中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并首度使用“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的新用语。10月22日,马英九在接见吴伯雄等出席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台湾人士时,数度否认两岸“只经不政”,并明确表示“不回避政治敏感”问题。同时,马英九在国共论坛前向大陆“表态”:绿营才是阻碍两岸交流者。10月24日,马英九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更是表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并不是绝对不能讨论”。

此次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就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提出了“加强两岸的科技交流合作,蓄积民族振兴的创新动能”“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夯实民族振兴的经济基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凝聚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密切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培育民族振兴的人才资源”四点意见。同时,俞正声明确指出,两岸必须增进政治互信。俞正声表示,“双方对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形成更多共同认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巩固深化。要勇于排除干扰,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要努力发挥智慧,探索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亦表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

如何处理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对两岸政治家智慧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萧会”时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或许是呼应,马英九在会见吴伯雄率领的代表团主要成员时,一再强调两岸政策从没任何改变,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不是国际关系,“两岸必须正视现实、解释现实”,并坦承,两岸双方先互不否认,在这样的基础上,双方就可以有交集,照顾到双方的需求,“两岸之间就是一个这样特殊的关系”。

此次论坛上,吴伯雄亦表示,“我们都以一个中国的架构定位两岸的关系”。大陆的同胞要到台湾来,不是用“护照”,是大陆居民入台证。台湾人民到大陆,也不是用“护照”,而是台胞证,“这个浅显的事实就证明,两岸之间是很特殊的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吴伯雄还表示,两岸增进政治互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既关注现实更着眼未来

俞正声在开幕致词中,肯定了过去5年多来,两岸关系开辟出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既定的大政方针,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满怀信心同台湾同胞携手并肩,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俞正声所云“既定的大政方针”,显然是指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关于两岸关系的政策方针,而“新的历史起点”,则是要求着眼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力求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共论坛)从举办至今已有九届,发挥的作用,正如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所言,国共论坛对建立两岸政治互信,扩大深化各领域交流、推进和平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良多。很显然,在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这一平台的作用将会更加显现,作用也将会更大。

(原载于2013年10月28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