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黛清醉红楼
189100000061

第61章

两人进了雅间,上了酒菜,宝玉也不用人劝先自灌了两盅酒下肚,才苦笑道:“我如今才知往日都是我自误了,以为外边的世界腌臜不堪,成日待在府里待在女孩儿中间才能略略清爽些,原来只是我自欺欺人而已啊。”说完,自己又斟了杯酒一口而尽。

水溶担心这么喝法宝玉很快就醉了,不敢让他多喝,趁他不注意把酒壶放到身后的案上,才踌躇着问道:“可是因着林小姐的事?”

宝玉没见到酒,也就不管,既像说给水溶听又似在自语:“林妹妹刚来那会,我怕她被外边的腌臜污染了,很想让她一直住在我家才好。可是,现在我才知道,我们府里才是那个最脏的地方,便是连门口的两个石狮子都干净不到哪里去。

上次,林妹妹在王府梅园里那些话,我总不信,老太太太太那么喜欢林妹妹给她的什么都是最好的,哪里会是有其他想法呢?可笑、可笑我是最傻得那个人。

太太不问缘由赶走晴雯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可怕,她是那个素来慈善和蔼的太太吗。若是没有这件事,想必我并不一定会相信太太竟然想出那样的法子陷害林妹妹,我真的不想相信。所以我睡了三天三夜,以为一觉醒来一切都没发生过,唉,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宝玉的话让水溶无从劝起,自己的母亲平日都是一副慈母的样子,却会这么处心积虑害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任是谁都一下子接受不了,何况宝玉这样一直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的人。想起黛玉,冷不防拿回酒壶连喝了三盅酒,压下心底的旖旎。

良久,水溶才看向宝玉问道:“你可听说,林小姐回扬州了,正是前几日的事。”

宝玉眉心一跳,手指一颤,旋即恢复平静道:“当年她孤身来京孝顺老太太,现在自然是应该回京了,留在京里实在没意思的紧,回的好回的好。”

“你果真放下她了?”水溶非常怀疑以宝玉的性子会轻易放下他的表妹,不经意间话已出口,又后悔不该勾起宝玉的伤心。

宝玉望着窗外繁忙的街头,沉默半晌,方道:“不放下又能如何?其实我早知和她是不可能的,只是心里难免有点奢望,最后的奢望也没了,也就死了心。”

水溶觉得无话可劝宝玉,只能由他去了,两人又喝了不少酒,直到日色偏西都有点醉醺醺了,才命人送宝玉回去,自己也便回府,夜间歇在书房。

贾母和王姨娘看到宝玉的样子吓了一跳,问了跟的人知是和北静王喝的酒才放下心,还欢喜北静王对宝玉真的是另眼相看。由着鸳鸯和一众小丫头把宝玉送回怡红院去,嘱咐袭人等人好生伺候了。

残阳似血,午后炙热的天气一会就冷下来,漫天黄沙中,有一片小小的绿洲,几人几骑停在河边吃着干粮。

“少主,京城分堂传来消息,这几日接到两宗生意,出手阔绰而且都是针对的同一个人。”一个黑衣男子对着眼前戴着银色面具的男子拱手道。

面具男子浑身冰寒如冰窖里出来的一般,在那一站就有种让人神魂俱颤的感觉,简短的问道:“谁?”声音和人极不一样,听着不但年轻而且坦荡,似乎故意装出老成的感觉。

黑衣男子虽是有点害怕他的主子,但依旧一字不少的回答:“江南总督林如海的独女,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子。”

“哦,有趣,是谁要她的命?”不似方才的毫不在意,现在的声音里仿佛多了些温度。

“他们虽不愿暴露身份,但我们查到是威亲王妃和薛宝钗。”

面具男子虽然没有笑,但眼里已经有了笑意,暗道:京城的女子真是不同凡响啊,为了争风吃醋不惜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个小女孩更不简单,小小年纪就让这么多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只是出口的话只有一句:“查女孩的所有底细,马上。”

第二日,大漠之中有一小队人马向东南方向奔去,一路上几乎不作任何停留和休息。

黛玉他们出了京城,沿着运河向南而去,白天行路晚上歇息。这次出来带的人不少,除了素来跟着的丫鬟侍卫,五皇子又安排了十二个人保护黛玉。

到了济宁县时才是午饭后,王嬷嬷瞧着连日来赶路黛玉都没吃好睡好,精神有点差,而且船里的食物也不是很多了。好歹济宁不是小地方,采买东西也便宜些,就和黛玉回道:“小姐,船上的食物不多了,正好济宁也算个大地方,不如今儿先不赶路,派人手下船去采买些必要的食物。再者,小姐赶路累了几日,趁着歇歇,明儿一早咱们再赶路可好?便是老爷知道了也是这么说的,若是回去让老爷以为小姐身子不好,倒不自在了。”

黛玉一想,也是这个理,即便她不休息使得,下人还是要休息的,他们不像她每日在船舱里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就笑道:“嬷嬷说得很是,看我都忘了,就按嬷嬷说的。让他们多采买些,大家吃的好点,赶路时身子最重要了。”

王嬷嬷边从小丫头手里接过茶盏递给黛玉,边道:“遇到小姐这么和顺体顾下人的,是咱们的福分。倘若运气不好卖到贾家那样的人家真是惨了,一个不慎非打即骂,任何事都是下人的错,看那晴雯差点就病死了。”

黛玉放下茶盏不好意思的问道:“哎呀,我实在是糊涂了,只让春纤去说了一句,最后究竟是怎么安排的呢?”

王嬷嬷接着做之前的活计,抬头笑向黛玉道:“小姐不糊涂,小姐整日那么多大事哪顾得来这些小事?晴雯被赶出府后,被春纤接到了庄子里,她和香菱原本就认识,香菱又是个妥当的,是以有香菱照顾她没几日她的病情就好了。晴雯活计又好,人又热心爱说爱笑,去了咱们成衣铺里教那些绣娘改进绣技,据说反响不错呢,小姐放心吧!”

黛玉一听才安下心来,她不是什么人都喜欢帮的人,但晴雯到底是受了她的连累,一直待在怡红院里好好的,因着王夫人要陷害她假装抄检大观园才看到了她把她赶出去的,不过是长得和自己有几分像,所以她不能袖手旁观。好在晴雯是个心气强的,不在乎贾府不贾府的,出了贾府过得更是自由。这样便好了。

晚饭前,出去采买的人都回来了,黛玉用过晚饭卧在塌上看书,却总觉得有事情要发生,忙是起身唤道:“春纤、夏荷。”

不想秋萸和冬香也一起进来了,黛玉直接说道:“让大家全神戒备好,或许今晚会出事。”

冬香神情一凛,她隐隐觉得有点怪异,正想进来请示黛玉,不料黛玉也感觉到了,说道:“小姐也以为可能有事,我也这么担心,我下去吩咐大家做好一切应敌准备。”黛玉点头,冬香转身出门。余下几人围在黛玉跟前保护着。

亥正时刻,平日黛玉和大家已经睡下了,今晚除了黛玉闭目养神外其他人都各自守护自己的范围。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迷人,一轮圆月从东方蹦出,像一只银盘挂在天边,皎洁的月光从这只银盘抖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显得格外宁静、清幽。阵阵夜风,吹动了岸上的枯枝,吹动了阵阵涟漪,空气中反而有一股肃杀的气息。

一声唿哨,一群黑衣蒙面之人全速冲向黛玉所处的船只,杀气弥漫在江面上。霎时间,刀剑破空声,厮杀喊斗声一时响起,原本平静的夜晚被破坏了。黛玉在船舱里听着外边不时传来的汇报,心道:这是谁下的狠手,竟是要置我于死地,同时派出了三十个顶尖的高手。如果不是有这么健全的防备,还真是难免着了这些人的道呢。回头该好好查查,免得什么人都敢欺负到我们头上,真当我是泥捏的了。

黛玉即便深处闺阁,江湖中的打斗之事见得很少,却也一点都不害怕。唤雪雁给她披上月白色锦缎披风,带着八个大丫鬟携着琴具步出船舱,停在甲板上,也不看打斗的两方人员。坐在凳子上,试了一下琴弦,一曲高山流水倾泻而出,月夜下的琴声尤其显得如泣如诉、缠绵低回。

刺客们不禁愣了神,谁那么大胆冷静,这种情况下还有心情抚琴,必定是为绝顶高手了。一齐停下手中的事看向琴声来源,这一惊非同小可,一个白衣仙子,那么小那么纯,便是嫦娥也不过如此吧。随即,忽然想起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刺杀一个小女孩,难道眼前的仙女就是那个女孩,这么多人簇拥着她,一定是她。可是,她难道不害怕,目标暴露的这么明显不是很危险吗,还是有什么陷阱呢。

还是黛玉这边的人最先反应过来,不及细想重新投入未完的打斗中,有几个刺客也想靠近黛玉取她性命,可惜他们根本近不了身。眼看刺客越来越处下风,突然船后飞来一个白衣如雪的男子,英姿飒爽,优美的落在黛玉的船头,挺剑刺向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