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400000045

第45章 观赏植物(5)

病虫害:当栽培管理不当时,植株生长虚弱,这时易遭受介壳虫和蓟马的危害。过多的浇水或水太凉也易使植株腐烂。

观叶胜似观花——变叶木

变叶木别名:洒金榕,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属大戟科植物。

变叶木叶形千变万化,叶色五彩缤纷,是观叶植物中叶色、叶形和叶斑变化最丰富的,也是最具形态美和色彩美的盆栽植物之一。

变叶木原产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的热带地区。1804年引种到英国,开始被人工栽培。到20世纪初逐步传至欧美各地。至今,大洋洲、非洲均已广泛栽培,成为城市中最普及的观叶植物之一。目前,美国的艾格艾贸易公司、荷兰的门·范文公司、范德·维尔登公司和以色列的阿格雷克斯科植物繁殖公司等为生产变叶木的专业公司。近年来,选育出不少色彩斑斓的新品种,使变叶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我国变叶木的栽培历史较早。1872年台湾省首先从英国引入。20世纪前后又从日本引入。以后在广东、福建等地有零星栽培。70年代开始变叶木的品种逐渐增加,直到80年代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目前,盆栽变叶木在花卉市场、宾馆、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已到处可见,成为重要的环境装饰材料。

变叶木喜高温多湿和强光,适宜在夏季30℃以上的高温。气温过低会产生落叶的现像。适宜在肥沃、保水性较好的土壤栽种。常用扦插、压条和播种方法繁殖。

变叶木叶形千变万化、品种繁多,叶色丰富多彩,是观叶植物中叶色、叶形和叶斑纹变化最为诱人的观叶植物,真是有“观叶胜似观花”之感。

阳台上的小点缀——彩叶草

深绿、大红、淡黄、褐紫,这可不一定都是花的颜色。懂花的人知道,五颜六色的花坛之所以赏心悦目也不全是花的功劳,彩叶草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彩叶草,顾名思义,因叶子的绚丽多彩而闻名,是盆栽、庭院、公园布置花坛、列植、丛植等大面积美化环境的首选观叶植物。彩叶草与其它花卉植物搭配种植,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可衬托出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是春夏季节布置园林花坛的理想植物。

据了解,彩叶草为唇形科彩叶草属植物,是1837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被发现的,同时在非洲和南美洲也都发现了彩叶草的原生种,但由于原生种还不够鲜艳美丽,后来引入欧美后培育出了新品种,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杂种彩叶草,即彩叶草的杂种后代,是叶色、叶形、叶面图案都富有特点和观赏价值的品种或品系。杂种彩叶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别名有五彩苏、洋紫苏等。植株高约为几十厘米,四棱形花茎,叶子为对生的卵形或长卵形,前端较尖,叶缘有锯齿,茎叶全株密密地覆盖着一层绒绒细毛;而大型植株基部基本已木质化,叶面发皱,叶色有黄绿、深绿、大红、褐红、紫红、黄、淡黄、橙黄、褐紫等不同组合搭配,因此组成了不同的彩色图案和镶边,花花绿绿,五彩缤纷,成为观叶植物中最光鲜亮丽的一个类群。

如今,形形色色、美不胜收的杂种彩叶草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大面积栽培、花卉园林业中常见的观叶植物的重要类群。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日益个性化,以往只有在花坛中常见的彩叶草也开始走进居家装饰。卧室里、客厅里可以是奢华的装修与高科技的家电产品,而阳台上不经意地点缀些彩叶草,会有种意想不到的返璞归真的感觉。

彩叶草品系繁多,按照叶子特点通常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大叶型彩叶草叶子大、植株高、叶面皱;彩叶型彩叶草叶子小、叶面较平滑、叶色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如虹;皱边型彩叶草叶子边缘褶皱如彩裙花边;柳叶型彩叶草叶子呈柳叶状,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和缺裂;黄绿叶型彩叶草叶子黄绿色、形状较小。

彩叶草起源于热带,因此对温度要求较高,在储运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13℃就会使植株受到冷害,气温超过21℃时它的寿命最长。但尽管这样,他提醒养花人千万不能通过增加日照的方式提高温度,因为彩叶草不能忍受全光照。随着夏天的日益临近,尤其在阳台上盆养彩叶草的人们,一定别忘了给彩叶草遮光;而且每天至少要浇水两次,以防止萎蔫。

当然,彩叶草的价格非常便宜,在花卉市场里,一般每盆的售价仅5元左右,而且彩叶草的生命力也很旺盛,尤其适合没有养花经历的家庭盆养。此外,彩叶草还适宜摆放在房间的几案上,或者用作切花和装配花篮的素材。

斑纹叶植物——冷水花

冷水花,又名蛤蟆叶海棠,其绿色叶片脉间有银白色条斑,似白雪飘落,甚为美观,是一种很容易栽培的观叶植物,配上淡黄色或紫红色花盆,置茶几、案头或悬吊都很适宜。

冷水花原产于东南亚,株高15~30厘米,性喜多湿高温荫蔽环境,在散射光下生长良好,耐寒性不强,怕霜,冬季移入室内即可越冬,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冷水花生长旺盛、迅速,当年扦插当年成型,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以梅雨季节最易成活。取枝5~10厘米,去掉下部叶片,枝条扔在潮湿的地上都可以生根。扦活后,可一盆多株,并进行摘心,促其多产生侧枝。

生长期间,要避免日光直射,特别是强烈的日光下,叶色会泛黄绿色,叶上白色斑块也不明显,降低观赏效果。实践证明,透光率在30%~50%的条件下,叶色最好,白、绿分明。将植株置于北向窗台及树荫下养护皆适宜。

冷水花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平时要保持盆土湿润,并要向叶面及周围喷水,保证有较高的环境湿度。为了促进扦插幼苗生长,可每周施一次饼肥水或人粪尿,待盆头丰满后,改为半月施一次肥,就能满足生长之需。

对栽培多年的老株,枝条下部叶多已脱落,且茎杆长而弯曲,影响观赏效果,这时可进行短剪回缩,促使重新萌发更新,或将其淘汰,用嫩枝重新繁殖。

穿孔喜林芋——龟背竹

龟背竹叶片边缘羽状深裂,叶脉间有长椭圆形孔眼,形似千年龟背,茎又多节似竹,因而得名龟背竹。又因有多条深褐色细长的延伸很远如电线状的气生根,所以有人叫它电线兰。龟背竹叶形奇特,叶冠雄伟,终年碧绿,摆放于客厅,典雅大方。近年来,很多家庭喜欢养此花卉。

家庭栽培龟背竹注意事项

光照:龟背竹为耐阴花卉,最怕阳光暴晒。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室后,放在庭院葡萄架下或房檐下。略见阳光就行。龟背竹叶面趋光性强,摆放时,必须使叶面朝向阳光,否则植株将发生扭曲。入室时间在10月中下旬,入室后放在南向玻璃窗下,使其接受足够的光照。每隔10天左右用湿布擦拭一次叶面,利于光合作用,也使植株更显美观。

浇水:浇水是培育龟背竹的重要环节。浇水少枝叶发育停滞;浇水太多可能招致烂根死亡;水量适度,则枝叶肥大。龟背竹的浇水有以下原则:其一是“宁湿勿干”,即比一般花卉水量要大;其二是“两多两少”,即夏季高温季节要多,冬季要少;生长旺盛的成年株要多,新分栽的幼苗要少。

浇水量大发生烂根的症状是:植株停止生长,叶子下垂,失去光泽,叶面凹凸不平。此时,应立即将植株移至浓阴处,浇水量减至最少,只要盆土不干即可。每天用喷壶对叶面多次喷水,停止施肥水。这样管理半月左右便能逐渐缓过来。如果家中养有金鱼,每天抽换的老水用来浇龟背竹是十分理想的。

施肥:龟背竹为喜肥花卉,对肥料的需求量大于一般常见花卉。每年换盆时,肥土的比例可占1/3甚至更多。肥土的来源广泛,可在秋季阔叶树落叶时大量收集,加入少许土、水沤制;也可用人粪尿加土沤制。此肥效力高,方便易行,但应注意充分腐熟。此外,在龟背竹生长期还应追施液肥。液肥可用麻酱渣、马掌及鱼腥水混合泡制。追施液肥,要做到薄肥勤施,不可施浓肥和生肥。一般每隔10~15天浇一次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

花中皇后——月季

月季为植物分类学中蔷薇科蔷薇属的植物,是野生蔷薇的一种。野生蔷薇经过人们对它长期的人工栽培和品种选育工作,最后培育出在一年中能反复开花的蔷薇,即月季。月季因月月季季鲜花盛开而得名。别名有:月季花、月月红、斗雪红、长春花、四季花、胜春、瘦客等。在1986年与菊花一起被选定为北京市的市花,初步统计在我国选定月季为市花的城市还有天津、大连、锦州、西安、长治、石家庄、邯郸、邢台、沧州、廊坊、济宁、青岛、威海、郑州、商丘、漯河、淮阳(县)、驻马店、焦作、平顶山、三门峡、新乡、信阳、随州、宜昌、恩施、娄底、邵阳、衡阳、南昌、鹰潭、吉安、新余、芜湖、安庆、蚌埠、阜阳、淮南38个城市。

月季花姿秀美,花色绮丽、花大色美,按月开放,四季不断,历来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素有“花中皇后”的美称。在花卉市场上,月季、蔷薇、玫瑰三者通称为玫瑰。用作切花的玫瑰实为现代品种月季,因此,称它为玫瑰不如称它为月季更为准确。月季在各种礼仪场合是最常用的切花材料。在花语中,红月季表示纯洁的爱,热恋或热情可嘉、贞节等,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爱的代名词,是情人节首选花卉,红月季的蓓蕾还表示可爱;白月季寓意尊敬和崇高,在日本,白玫瑰(月季)象征父爱,是父亲节的主要用花;粉红月季表示初恋;黑色月季表示有个性和创意;蓝紫色月季表示珍贵、珍稀;橙黄色月季表示富有青春气息、美丽;黄色月季表示道歉(但在法国人看来是妒忌或不忠诚);绿白色月季表示纯真、俭朴或赤子之心;双色月季表示矛盾或兴趣较多;杂色月季表示博学多才、深情。

月季历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宋代大诗人苏辙在《所寓堂后月季再生》的诗:

何人纵千斧,害意肯留木卉,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苗。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这首诗表现出月季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和敢于与恶劣环境搏斗的精神。

月季是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最普遍的“大众花卉”,在一年中“四季常开”。

“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长借日边红。

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费尽主人歌与酒,不教闲却买花翁。”

宋代大诗人徐积的《长春花》这首咏月季,赞美月季的诗,从大处落笔,描写的绘声绘色,使读者诵读后赏心悦目。

在日常生活中,好花长开,好事常来,好人长在,是人们美好的盼望,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赞美月季的诗这样写到:

花落花开不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为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在历代诗人中,赞美月季花美气香,四时常开的诗海里,最有名的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腊前月季》这首诗,诗是这样描写的:

只到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己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这些历代赞美月季的诗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月季在我国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蕴涵的人文文化历史。

月季原产于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神农时代就有人把野月季挖回家栽植,汉朝时宫廷花园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时更为普遍。由于我国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适于蔷薇生长,所以我国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中国的六朝南齐(公元497~501年)诗人谢朓有《咏蔷薇》诗句描述蔷薇花为红色。而古代月季的栽培,见之记载的则要比蔷薇晚二、三百年左右。宋代宋祁着《益都方物略记》记载:“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属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那时成都已有栽培月季。明代刘侗着《帝京景物略》中也写了“长春花”,当时北京丰台草桥一带也种月季,供宫廷摆设。在李时珍(公元1950年)所着的《本草纲目》中有药用用途的记载,但我国记载栽培月季的文献最早为王像晋(公元1621年)的二如堂《群芳谱》,他在着作中写到“月季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红’,一名‘瘦客’。灌生,处处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茎长蔓,叶小于蔷薇,茎与叶都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逐月开放,四时不绝。花千叶厚瓣,亦蔷薇类也。”由此可见在当时月季早已普遍栽培,成为处处可见的观赏花卉了。这比欧洲人从中国引进月季的记载早了约一百六十多年。到了明末清初,月季的栽培品种就大大增加了,清代许光照所藏的《月季花谱》收集有64个品种之多,另一本评花馆的《月季画谱》中记载品种月季有109种。清代《花镜》一书(公元1688年)写到:“月季一名‘斗雪红’,一名‘胜春’,俗名‘月月红’。藤本丛生,枝干多刺而不甚长。四季开红花,有深浅白之异,与蔷薇相类,而香尤过之。须植不见日处,见日则白者一二红矣。分栽、扦插俱可。但多虫莠,需以鱼腹腥水浇。人多以盆植为清玩。”这已简单说明了栽培繁殖月季的主要原则,并可看出有白色月季遇日光变红的品种,类似当今栽培的某些现代月季品种。由于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建立,中国大多时间处于战乱年代,民不聊生,中国的本种月季在解放初期仅存数十个品种在江南一带栽种。

据《花卉鉴赏词典》记载,月季于1789年,中国的朱红、中国粉、香水月季、中国黄色月季等四个品种,经印度传入欧洲。当时正在交战的英、法两国,为保证中国月季能安全地从英国运送到法国,竟达成暂时停战协定,由英国海军护送到法国拿破仑妻子约瑟芬手中。自此,这批名贵的中国月季经园艺家之手和欧洲蔷薇杂交、选种、培育,产生了“杂交茶香”月季新体系。其后,法国青年园艺家弗兰西斯经过上千次的杂交试验,培育出了国际园艺界赞赏的新品种“黄金国家”。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弗兰西斯为保护这批新秀,以“3-35-40”代号的邮包,投机寄到美国。又经过美国园艺家培耶之手,培育出了千姿百态的珍品。1945年4月29日,太平洋月季为欢庆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消灭,就从这批月季新秀中选出一个品种定名为“和平”。1973年,美国友人欣斯德尔夫人和女儿一道,带着欣斯德尔先生生前留下的对中国人民的深情,手捧“和平”月季,送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此,这个当年月季远离家乡的使者,经历了二百年的发展变化,环球旅行一周后,又回到了它的故乡——中国。

月季被欧洲人与当地的品种广为杂交,精心选育。现在欧美各国所培育出的现代月季达到一万多个品种,栽培月季的水平远远领先于我国,但都是欧洲蔷薇与中国的月季长期杂交选育而成,因此中国月季被称为世界各种月季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