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400000051

第51章 观赏植物(11)

在春夏生长期间,宜薄肥勤施,以腐熟的饼肥水较好,肥料中可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使其叶色翠绿。生长期每2周施追肥一次。棕竹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即少量多次,并做到氮磷钾三结合,以有机肥占主导,微量肥作补充。要求每10~15天根部施一次肥。以中等偏大的盆栽而言,每次每盆施氮磷钾复合肥25~30克,腐熟花生麸50~60克,兑沤制过的粪水2公斤左右,淋施于盆土中。另外,每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1%硫酸镁、01%硫酸亚铁、01%硫酸锌、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均匀喷湿所有叶片,特别是要喷洒到生长点,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喜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保持盆土湿润,浇水原则为宁湿勿干,并尽量提高空气湿度,但也不可积水。夏季要早晚浇水,并喷叶面水。冬季要适量减少。

棕竹比较耐阴,在有明亮散射光的温室内生长良好,要避免阳光直射,夏季需搭棚遮荫。夜间16℃,白天18℃~20℃生长正常。冬季要放进温室,越冬温度在5℃以上。

棕竹的修剪很简单,主要剪去其枯黄叶及病叶,如层次太密,也可进行疏剪。

棕竹生长较快,需每年春季换盆一次。对新生的植株,可进行分株栽植或重新布局。盆栽棕竹的根系长时间在盆土中生长,因此微量元素很容易被吸收至尽,同时容易积累病毒、虫害,影响根系生长。所以,一般每年换土一次;换土时间宜在根系生长高峰出现前,即每次新叶即将展开时最适宜换土。换土时,将盆口向下,轻轻抖出棕竹,将其底部和上部泥土各削去五分之一,然后在盆底放上由50份塘泥、50份垃圾肥混合而成的营养土5~10厘米,将棕竹放回盆内,再在其上部放上3~5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淋透清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接触。根据实际,换土亦可以与换盆结合进行,即小盆上大盆。

繁殖方法

以播种、分株繁殖均可。播种繁殖可4~5月盆播,播前用35℃温水浸泡1天,播后1个月发芽,半年后移栽小盆。

棕竹利于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应结合早春换盆时进行。小的株丛,换盆时,切取其四周的小苗带根另形移栽。对于大株丛,可以分为几个小株丛分别移栽。如果不是大量繁殖,可在不破坏母株株形阶情况下用长刀将盆株边缘的幼小茎秆连同根系一起挖掘出来,立即上盆栽种,即可长成一棵新株。大量繁殖时应将株丛稠密的多年生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来,清除掉根团外围的泥土,以2~3根茎秆为一丛,用利刀或修枝剪将丛间相连的横生主根断开,同时撕开须根立即栽种。分株后根系上的伤口很多,最好用不加肥的培养土上盆,放在庇荫处把水浇透,2天后松1次土,暂时不要浇水,每天向叶丛上喷水2~3次,如果盆土变干,可向盆面少淋些水。半个月后再浇透水,以防根系上的伤口腐烂。

播种繁殖于冬春进行。棕竹种子于冬季成熟采摘去种皮沙藏,播前用35℃温水浸泡1天,然后播于半砂砾苗床中,条播或点播都行,播后覆15厘米薄土,保持温度25℃以上和较高的湿度,经常保持床土湿润,但忌积水。如春播则须在种子采收后,妥善贮藏好种子待用。播后约2个月左右可发芽,半年后移栽小盆。棕竹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砾土盆栽。待新根生长后,每月追施一次稀薄腐熟液肥。

似竹非竹——文竹

文竹是“文雅之竹”的意思。其实它不是竹,只因其叶片轻柔,常年翠绿,枝干有节似竹,且姿态文雅潇洒,故名文竹。它叶片纤细秀丽,密生如羽毛状,翠云层层,株形优雅,独具风韵,深受人们的喜爱,是着名的室内观叶花卉。文竹的最佳观赏树龄是1~3年生,此期间的植株枝叶繁茂,姿态完好。但即使只生长数月的小植株,其数片错落生长的枝叶,亦可形成一组十分理想的构图,形态亦十分优美。文竹可配以精致小型盆钵,置于茶几书桌,或与山石相配而制作盆景。

文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百合科。别名:云片竹、芦笋山草、蓬莱草。主要品种:矮文竹、细叶文竹、大文竹。

文竹是常见的盆栽观叶植物。文竹似竹而不是竹,它体态轻盈潇洒、清幽娴静、貌似软弱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它那一片片舒展的枝叶既似青松,又如绿色飘逸的云雾,令人遐想。结果时,浓绿丛中紫星点点,雅致悦目。在百花中,文竹不羡慕牡丹的富贵、不嫉妒玫瑰的芬芳,默默地立于书桌几案,以其纤巧地姿影,翠绿地色彩让人们养目怡神,疲劳顿消。

文竹是文质彬彬地象征,人们认为它有“鸿鹄将至”、“出人头地”、“一本万利”的吉兆。文竹的根入药,有凉血、解毒、利尿、通淋、润肺、止咳之功效。

文竹栽培管理常识

文竹喜暖,冬季宜向阳。冬季若将其长期放在见不到光线的地方,通风不良或寒冷,均易引起枝叶枯黄。此时可将其移放到有阳光的温暖处,室温保持在12℃~18℃之间,适当控制浇水,可以逐步恢复正常。

文竹怕烟尘,若遇到有毒气体,则枝叶易发黄。为此,养护时应注意将其放在清洁的环境中。文竹宜肥沃土壤,若长期没有换土加肥,养分供不应求,就会出现枝叶发黄现象。此时,需每周浇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化肥,并及时浇水、松土,这样不久即可由黄转绿。如施肥过浓或施未腐熟肥料,均易引起“浇根”,导致叶子干枯、脱落。这时,需要倒盆除去肥料,并用清水冲浇土坨,然后换进新的培养土。

文竹为阴性植物,不应放在光线太强的地方,否则易造成枝叶枯黄。浇水要适当,保持盆土见湿见干,一般浇水使表土湿润即可,干燥季节应多向叶面喷洒清水。文竹喜肥,每10~15天施1次以氮、钾为主的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或牛奶残汁掺水浇入。文竹生长快,要随时疏剪过弱、过密及老枝、枯茎,有利通风及保持低矮姿态。文竹也可用竹筒栽种,其透水性、存水性都好,不必盆底钻孔。

文竹喜湿、怕旱,忌过湿、水涝,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掌握适宜的盆土水分是文竹日常养护的一大关键。平时如浇水过多,造成盆上长期过湿或积水,会造成根系生长不良,进而引起烂根。表现为地上部先是枝叶徒长,继而叶梢黄化枝叶渐渐枯黄、落叶,新长出的嫩芽中途枯萎,二三年以上的藤本植株则出现大量落花、落籽现像,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浇水过少则盆上过干,造成叶黄枯梢,小枝脱落,体态干瘪,同时落蕾落花。因此应始终让盆土处于间干间湿的交替状态,如发现盆上过湿,切莫再继续浇水,应通过松土、换盆、疏通底孔,促使多余的水分迅速散出。

文竹怎样整形

文竹是人们喜爱栽培的观叶花卉之一。它整株青翠,茎、枝虽然纤细但却挺拔,叶状枝水平伸展近似于三角形,退化成膜质鳞状的叶,附于枝上如同羽绒。由于它的茎自根基处丛生,高矮不同,使那云片般的枝叶层层叠叠,故又有云竹之称。

要想使它苍翠清秀、风韵潇洒的色姿常在,就必须对它进行适时(春季或秋季)合理整形。

繁殖文竹有播种和分株两种方法。利用播种繁殖,经一年左右培育的文竹,在生长期主要应加强对它自然生长的管理。当见到新茎长出,并达到一定高度,即出现整个叶基,特别是茎上端分枝头都长出时,就要把花盆放置的位置按自己的要求确定下来,新枝即会朝着阳面水平伸展。这个时期的文竹一般不会长出具有攀援性能的新茎,所以株型一般不必修剪,只需适当的绑扎就行。经两年左右培育的文竹,开始长出具攀援性的新茎,这时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条件和爱好,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可以让它自然地悬绳生长,也可将其攀附在花架或文竹的老茎、老枝上,或随意剪掉一些。但后面所说的两种做法不仅影响文竹的生长,而且有损整株的美观,最好进行适当的修剪。方法是根据整株的形状,结合个人要求先后分几次修剪较长的攀援老茎,把老茎上部带枝叶的部分全部或部分剪掉。为使修剪后的老茎叶基处长出的新枝具有一定的层次,修剪时应使相邻老茎之间有高低之差。经过修剪的老茎经20天左右,就会从最上面的叶基处萌发出新枝叶来。至于新长出的枝叶伸展方向的确定方法,同前所述。

新生长出的枝叶在生长期间不能触碰在其他枝叶或物体上,否则影响新枝叶的正常生长及株型的美观。

为使文竹整株长势良好,外形美观,还需要将过密的、枯黄的枝叶及娇弱的茎剪掉,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和有利观赏。

由于文竹的枝叶水平伸展,极易落上灰尘,这样也不利它的生长和美观,需用水喷除尘。喷水之前,最好用手轻轻抖动一下茎、叶,或者用打气筒吹一吹,先去掉一些浮尘,再用细孔喷壶慢慢喷洗,这样效果比较好。喷后轻轻抖去留在上面的水珠即可。有人用透明塑料口袋把文竹罩起来暂时防尘,这虽也可以,但会影响通风、光照,也不利观赏。

绑扎文竹时,盒内不宜插粗的竹、木条及用太粗的绳子,这样与文竹纤细的茎枝不相衬。应用细的,颜色与文竹接近的线绑扎茎、枝和调整株型,这样不会影响它的苍翠风姿。只要我们仔细认真地管理,盆栽文竹定会更加秀丽多姿,引人喜爱。

山林美容师——杜鹃花

杜鹃花,群众又叫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其实杜鹃花哪只红色,现今植物分类学上仅把“映山红”作为其中一个种类(包括许多栽培品种)。杜鹃花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全球800余种,我国就有600多种,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无疑,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中,当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遍地一片红,故杜鹃花又叫做映山红。那里被誉为是“世界杜鹃花的天然花园”和“杜鹃花王国”。由于杜鹃花对土壤有严格的选择性,所以它成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有些杜鹃花科植物如羊踯躅是有名的药材。

传说,远古时候蜀国国君望帝杜宇,被人暗杀而死后化成杜鹃鸟。杜鹃鸟啼声哀怨,不到吐血啼声不止。四月清明节,杜鹃鸟哀怨声声,火红的杜鹃花开的满山遍野,人们都说,火红的杜鹃花是杜鹃鸟吐血染红的,故有“杜鹃啼处血成花”,“鲜红滴滴映霞月,尽是冤禽血染成”的名句。

杜鹃花是世界着名的花卉,唐朝诗人白居易赞美杜鹃花“花中此物是西施”,人间美女是西施,花中美花是杜鹃。中国是杜鹃花的发祥地和世界最大的分布中心,资源异常丰富。有匍匐生长在石岩上的紫背杜鹃,也有高达25米的大树杜鹃。杜鹃花有红、粉、白、黄、紫等颜色。每当仲春时节,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杜鹃怒放,万紫千红,缤纷灿烂,美不胜收。有位外国朋友登上大理苍山,看到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热泪盈眶地惊呼道:“上帝,这是我要寻找的天堂。”

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重要价值,我国品种丰富的杜鹃花资源早就为西洋各国所觊觎。早在19世纪初,他们曾不惜巨资多次派人前来云南采集标本、种子,现今英国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花系多自云南采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开之际,英伦士女,往来如梭,流连忘返。

由于杜鹃花在山林中生长繁衍,使整个山林绚丽夺目,故人们称它为山林的美容师。

1919年,英国采集家傅利斯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西坡,意外地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杜鹃巨人”——大树杜鹃。贪婪之心,驱使他雇来苦力,横着心,举起斧,硬将这一株高达25米、胸径达87厘米、树龄达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捞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回去,至今仍陈列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但在63年之后,1981年2月,科学家又在原址,找到了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鹃花王。后经腾冲县林业局进一步调查,现有胸径在1米以上的大树杜鹃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径粗达307米,树龄在500年以上。大树杜鹃的花序是一个十分秀美的花团,水红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长6~8厘米、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序直径达25厘米。这顶天立地的大树杜鹃,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灿烂的花朵美如云霞,它是云南的骄傲,它是祖国的骄傲!

杜鹃花多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乔木,亦有高仅几厘米、匍匐于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鹃、紫背杜鹃,也有高达数丈、繁花万朵的大树杜鹃、巨魁杜鹃。杜鹃花的顶成伞形花絮,由数朵钟状或漏斗状的花朵组成,宛如有一个饱满的绣球。叶片多为革质,大如枇杷,小似指甲,尚有一种吐尖杜鹃,叶片竟长达70多厘米,宽20多厘米;果为蒴果,种子细如尘埃,播种须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鹃花在云南生长于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种类最为丰富。尤其是高山冷湿地带。多种常绿杜鹃如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宽钟杜鹃等各色杜鹃花,常成密集的杜鹃花灌丛和纯林,竟有连绵一二十公里尽为杜鹃花“花海”的奇观。杜鹃花的花期依气候和品种而不同,低山暖热地带多在2~3月开放,中山温凉地带多在4~6月开放,高山冷凉地带多在7~8月开放。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态环境之复杂多样,杜鹃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千枝百干;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红似火、金光灿灿、晶蓝如宝,或带斑带点,或带条带块,粉红的、洋红的、橙黄色的、淡紫色的、黄中带红的、红中带白的、白中带绿的,真是千变万化,无奇不有。有的浓妆艳服,有的淡若缟素,有的丹唇皓齿,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风姿,仪态万千。

花卉传说——杜鹃与谢豹

在浙南闽东一些山区里,杜鹃花有两种名称:大红和深红色的叫“杜鹃花”;水红和白的叫“谢豹花”。同是一种花,只是色素不同,为什么名称就不同呢?据说,从前有两个结拜兄弟,一个叫杜鹃,一个叫谢豹。他们都是单身汉,靠挑盐到山里卖,过着清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