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600000055

第55章 对宇宙的探索(6)

1910年11月26日发生日蚀时,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分别观测到“有一个发光的物体从月球出发”,“月亮上有一个光斑”。据当年观测者的描述,日蚀过程中月亮上出现的物体形似现代的火箭。

1953年12月21日,英国天文协会月球部主任威尔金斯博士在广播谈话中透露:在月面的危海地区观察到了大量的“圆屋顶”。这些半圆形的“建筑物”呈耀眼的白色,它们中最小的直径也有3公里。

莫杰维耶夫博士说:“我们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我们也相信美国方面也和我们一样,无法解释这件事。”

唯一的推测,就是活动在地球之外的超级智能力量支配的精制轰炸机在月球上的出现与隐没。更多的线索,可能是为地球上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

围绕地球卫星——月球出现和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现象,已使科学界中的有识之士警觉到:地外智能力量正在“使用”我们的月球。

月球上曾有过智能动物吗?

宇宙飞船月球轨道2号在静海(月球上的平原)上空49公里高度拍摄到月面上有方尖石。美国科学专栏作家桑德森指出,“(这些)方尖石底坐的宽度为15米,高为12~22米,甚至有可能达到40米”。法国亚历山大·阿勃拉莫夫博士对这些方尖石的分布作了详细的研究,他计算了方尖的角度,指出石头的布局是一个“埃及的三角形”。他认为,这些东西在月球表面的分布很像开罗附近吉泽金字塔形的分布……方尖石上许多“侵蚀”产生的几何图形线条,不可能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在静海的方尖石照片上人们发现了极其正规的长方形图案。

阿波罗11号在执行计划期间,阿姆斯特朗在回答休斯敦指挥中心的问题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那里有其他的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它们在月球上,它们在注视着我们……”到此无线电播音突然中断,美国地面无线电爱好者也只抄报到这里,那么,阿姆斯特朗看见了什么呢?美国宇航局再没有解释。

阿波罗15号飞行期间,斯科特和欧文再度踏上月球的土壤。在地球上的沃登十分吃惊地听到(录音机同时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20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陌生的发自月球的语言切断了同休斯敦的一切通信联系。此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宇航员柯林斯曾独自在月球轨道上飞行,他见到的一些月面痕迹使他大为吃惊。迄今为止,没有解释。

纽约市居民读到那些新闻,无不大感惊异。《纽约太阳报》报道:英国天文学家赫谢尔爵士发现月球上确有生物。

该报报道,赫谢尔使用一架放大能力为42000倍的大型望远镜观察月球,极其清晰地认出多种动植物。仅在月球一角,就看到38种森林树木、70多种其他植物和16种动物,其中包括状如驯鹿的小兽、驼鹿、麋、长角的熊、无尾的两足海獭。

《纽约太阳报》每天都刊载新的发现。记者洛克根据赫谢尔在权威的《爱丁堡科学学报》上发表的报告,为惊奇不已的读者天天报道月球上的景象:有60多尺高的紫水晶、大片大片的罂粟田、一座蓝宝石砌成的宏伟庙宇、一群群的水牛,等等。水牛眼睛上长着肉帘,帮助眼睛适应交替的光和黑暗。

更加引起读者兴趣的,自然是发现了月球居民。他们的样子既像人又像兽:高约4尺,全身长满有光泽的紫铜色毛,脸部稍黄,从脸色看来相当聪明。背部有翅,会飞,说话时手舞足蹈,在湖里洗澡。

这些文章轰动一时,《纽约太阳报》销量激增。在此之前,它的销量本来一直下降,这时一跃成为纽约市销量最大的日报。全美国甚至欧洲的报章都转载该报的文章。《纽约太阳报》把文章印成小册子,发行6万份,一销而空。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洛克的独家新闻竟然是一派胡言。洛克为了扭转《纽约太阳报》销量不断下降的趋势,捏造了整个故事。赫谢尔在开普敦主持的天文台确有一架放大能力不小的望远镜,只是在洛克笔下,体积比实际大了10倍,放大倍数更大了几千倍。《爱丁堡科学学报》这份刊物也是有的,不过已在两年前停刊了。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构的,只是洛克文笔极好,引用科学资料又恰到好处,令人信以为真。

当然,并非人人都轻易上当。美国天文学界就十分怀疑。某天,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代表团突然找到报馆,要求看看赫谢尔的原文。

洛克施展诡计,推说那些报告在印刷厂里。科学家满腹狐疑,不肯罢休,逼着洛克说出印刷厂的名字和地址,随即赶往印刷厂。

洛克想尽办法,总算在科学家赶到前找到印刷厂老板,说服他欺骗科学家,推说那些文章刚送到别处了。就这样他抄小路走捷径,赶在科学家之前找到他的印刷厂朋友,编造一些谎言,让科学家再找别家印刷厂,到处奔波,徒劳无功。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骗术也能得逞,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可是那时通信事业不发达,没有飞机、电话或电视,骗局要好久才会败露。大概过了两三个月,赫谢尔才听到有关自己“惊人发现”这回事,出来澄清真相。事情败露后,洛克自然无地自容,被迫辞去在《纽约太阳报》的职务。

纽约市的居民很快又会在其他报章看到不同的故事,大概总不会轻易忘记这次有关月球的天方夜谭吧。

关于月球存在智能活动的另一种观点是,月球是空心的。当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1969年7月20日月球登陆成功以后,不少月岩标本被带回到地球上来,对这些样品的分析结果使人吃惊。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瓦西尼和晓巴科夫撰文道:“月亮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15亿年来,它一直是他们的宇航站。月亮是空心的,在它荒漠的表面下存在着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

阿波罗计划进行中,当2号宇航员回到指令舱三小时后,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坠毁于月球表面。设置在距坠毁处45英里的地震记录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声音越传越远,慢慢减弱,先后共延续了半小时。这种无线电震荡,好像一只巨大的钟发出的声音,如果月球是实心的,那么这声音只会延续一分钟。这一现象摈弃了有关科学已完全认识了月亮的构成和月球的性质的理论和假设。我们的月球可能是空心的。

日月能一同升起吗?

离杭州82公里的海盐县南北湖风景区鹰窠顶上见到的“日月并升”现象,是个千古探索。

这种现象,不但在当地群众中世世代代流传,在明代古书上也有描述和记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天下奇景,几乎湮没了千年。直到1980年杭州大学的冯铁凝先生从古书中发现后,于当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终于和武林中学的谢秉公老师有幸见到了太阳和月亮在清晨并升的奇景。这一消息传开,引起了很多人兴趣。这几年每当十月初一清晨,少则一二千、多则四五千人观看奇景。日月并升是一种什么现象呢?从这几年的出现过程看,有这样几种情况。

日月合为一体同时从海(钱塘江)上升起,太阳和月亮重叠,但太阳直径略大于月亮;太阳升起不久,在太阳旁出现一个暗灰色月亮,缠绕着太阳,一会儿跃在太阳右边,一会儿又跃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太阳上面,一会儿又在下面。当月亮经过太阳时,太阳表面大部分被月亮遮盖,颜色变暗;月亮先出,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太阳随之出来,太阳托住月影一起跃动;月影先在日轮中,后又跳出日轮,在太阳四周跃动,阴影呈月牙形;月影在日轮中一起升起,并在日轮中跃动,直到月影消失。

1980~1985年所出现的日月并升现象,最短只有5分钟,最长31分钟,一般在15分钟。而且各次出现的景观,又不完全一致。到目前为止,尚无科学的解释。

是葡萄牙人先登上了月球吗?

1709年6月24日,维也纳的一家日报刊登了如下一条新闻:

一只硕大的“笨鸟”被数以千计的小鸟围攻,盘旋在市中心上空。后来小鸟纷纷着陆,露出“笨鸟”的真面目,原来是一架船状的机器,上有船帆,下有摆动的翅膀,船上的人想着陆中心广场,却不能。风把他吹向塔楼,而且帆挂在塔尖上。

过了两个小时,直到那位空中旅行者从塔尖顶上摘下风帆,“笨鸟”才落到广场上。这艘飞船让卫兵保护起来,免得好奇者围观时把它踏坏,飞行家被领到旅馆里休息,并在那里把政府委托的信件交给葡萄牙公使及其他要员。

这位飞行家说,他乘坐自己新发明的空中机器6月22日从里斯本起飞,当飞船经过月亮时,那里的生命见到他惊恐万分。他说月亮上的居民和人差不多,只是没有脚,有一层硬壳裹着身子,像乌龟似的。还说,如果葡萄牙国王下令,他可以率领类似装置的飞船40~50艘,每艘乘4~5名战士,轻而易举占领月球帝国。

为了不让人怀疑,确信这一事件的事实性,报纸还附印了这艘葡萄牙飞船:躯壳呈船状,船首装有鸟头,后舵上插着葡萄牙国旗,翅膀和后舵上刻画出巨大的羽毛图案。

报纸的消息收效甚大,维也纳居民奔走相告,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突如其来的场面,顿时这期报纸供不应求,人人争相购买。当时,人们对此都深信不疑。

180多年后的今日,人们开始怀疑此事是一个科幻故事。《历史大观园》1989年第12期中刊登了东北师大吴爱林的文章,对此提出了异议。文章认为,1709年6月22~24日自里斯本向维也纳的飞船飞行是编造的,第一个飞向天空的人是在这74年之后。

那时的葡萄牙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是一个贫穷、经济落后的国家。1707年以后,葡萄牙国王若望五世开始振兴昔日强大的军队,繁荣经济,重新将政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里。此时,有一个名叫巴托罗缪·罗伦索·德·古日芒的人,从巴西来到奥地利,他受到葡萄牙国王的接见,并向国王宣称自己发明了一昼夜可行600英里的飞船,可使葡萄牙恢复昔日的强盛。不过,他没有提及任何占领月球之说。

古日芒提到了飞船的多种用途:在飞船上可以指挥军队;解救被围困的要塞城;迅速、无阻地取得情报;空投军用供给及食品;可以从被围困的地方救出各种人员,而且敌方对此无能为力;商人也可用此送期票与资产,亦可从中取出它们;并预见到从飞船里往堡垒、军舰扔炸弹这一军事用途。无疑,这比第一次使用飞机轰炸的时间早200年。

葡萄牙人因这项发明而自豪,当时国王如获至宝,自然,秘密也不向外泄露,至今人们无从得知。维也纳报纸公布的插图是否就是古日芒飞船的图纸。

1934年,意大利发现了另一份古日芒草图。它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见的最老的一份飞船图纸,凭旁边的附注判断,它是据葡萄牙的正本临摹下来的副本。图纸的标题是:《本年度葡萄牙国的发明,日行600里的运载飞船,用手商贸》。标题可能是个伪装,因为古日芒设计的目的根本不是用于商贸运输,而是军用。

古日芒飞船图纸的两种记载可能该作如下理解:“故意泄露假情报。”其中掩盖了发明飞船的真正目的——军用。连维也纳报纸也仅一笔带过要征服月球。葡萄牙也罢,奥地利也罢,它们的书报检查机关都不允许在争夺西班牙遗产战争之际散布飞船用于军事的想法。

在古日芒发明之前的1670年,北意大利的耶稣会学者弗朗西斯克·德尔齐·德·拉尼斯出了一本书,献给皇帝列奥波里一世,其中有飞船的草图,与上述飞船图相似,它的外表很像一艘多桅帆船,躯壳近似楼船,是当时极普通的海船外形。不过飞船的升力不是来自气流,而是四个大铜球,里面抽出空气。拉尼斯认为,铜球里的空气抽尽,飞船能够升空。而古日芒的发明很可能是基于拉尼斯的图纸。两者存在一些最相同之处。在古日芒问世21年前,拉尼斯也极为现实地勾勒了一幅图画:飞船轰炸房屋、城堡及船只的可怕威力。

1709年8月3日、8月5日、10月30日,古日芒进行了三次重要的公开试验。他把热气强行灌入开口向下的气囊里,迫使升空。气囊的质量是硬质的,多半是柳条糊上纸。气囊里面装上盛可燃物质的小储存器,点燃导火芯生成热气。第一次试验刚点着整个装置就烧毁了;第二次试验上升到升限处也突然起火了;10月30日的试验在因吉亚宫的庭院进行,飞行装置飞得很高,并完好无损地着陆。这就是葡萄牙飞船试验的经过。其实,古日芒的飞船试验从升到落时间短暂,即使未原地不动地落在宫廷院内,也不会飞出葡萄牙国界。因而很可能是人们把第三次试验成功讹传夸大,并与同年6月24日的维也纳报纸混为一谈所编撰出来的。

然而,古日芒在科技史上留下的功绩是现实而显然的:他毕竟是第一位利用热气力量进行试验的升空者。而他的飞船能否从葡萄牙飞到奥地利的维也纳,是真是伪,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破译火星的未解探索

现代探测表明,火星表面所以呈红色,是由于火星大气能够发出红外线激光,使火星形成一个巨大的气体激光器。火星地表也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幻想着“火星人”的存在。但实际上,火星远不具备地球上的生存环境。这里的大气极其稀薄,只相当于地球3万米高空的大气;同时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而且异常干燥。火星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仅达到15℃。春季的大风暴异常猛烈,可在火星上空形成经久不散的、面积极大的“大黄云”。火星表面类似月球,球形山密布,大约有几万座。

经过地球人的探测努力,尽管未能发现“火星人”的现实踪影,但从“人面石”到金字塔等古建筑物的发现,已经表明火星上确有文明遗迹的存在。而最先为揭示火星文明秘密提供证据的,正是美国于1976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维京1号”。

同年7月31日,“维京1号”拍下了着名的火星表面照片,这就是火星“人面石”照片。从照片上看,一处巨大的建筑犹如五官俱全的人脸仰视着天空。该照片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重视,为此还成立了由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研究小组,来分析这令人莫名其妙的画面,以鉴别是否属于自然侵蚀或自然光影所致。

专门研究小组成员采用计算机最新的处理技术对火星“人面石”照片进行分析。他们认为:“人面石”是修建在一个极大的长方形台座上,刻有轮廓分明的鼻子以及左右对称的眼睛,还有略张开的嘴巴。“人面石”全长(从头顶至下巴颏)为26公里,宽度为2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