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语文探谜
1917700000031

第31章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

师:教师的通称,自先秦至清末,未能例外。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师保:古代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学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

师父:又称“师当”和“师家”,宋元时代对教师的尊称。《潇湘雨》二折:“好秀才!看了他这等文章,还做我的师父哩。”

博士:先秦以来的国学教师,源于战国。《史记·循使列传》:“公议休者,鲁博士也。”

祭酒:祭酒本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汉代始作官学中教师之称谓。《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荀卿三为祭酒焉。”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太学中教官,相当于现今国立重点大学正校长。

司业:司业原来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因兼教国子,故有教师之称。在太学中所设国子监司业,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助教:国子监教师。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立国子学,开始设置助教,协助国子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先生:先秦时代的国学教师。《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后世塾师也称先生。

门馆先生:宋元时代对家塾教师的称谓。《看钱奴》二折:“家道艰难,因此将儒业废弃,与人家做个门馆先生。”

门客:宋元时代对家塾教师的另一称谓。《赵氏孤儿》三折:“不如只在我家做个门客,抬举你那孩儿长大成人,在你跟前习文。”

教授:原为宋代学官,后用以对教书先生的尊称。《水浒传》十五回:“(阮小二)出来见了是吴用,慌忙应诺道:‘教授何来?甚风吹得到此’。”

老师:古时称年辈最尊的学者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也称老师。

教师:宋元时代称教授歌曲、戏剧、武术的技艺人为教师。沈义父《乐府指迷》:“古曲谱多有异同,至一腔有两三字多少者,或句法长短不等者,盖被教师改换。”

教谕:教谕是宋代京师设立的小学教师。元明清县学都设教谕。

教习:明代掌课试之事的教师,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由学士一人(后改为礼、吏两部侍郎二人)任教,称为教习。

教职:原是周礼小宰六职之一,掌教导事宜,清代时沿用为教师之称。《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三《钱大昕》:“自以不习吏事,就教职,选授江南府学教授。”

学官:汉代太学教师,也称校官。《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弦为学官。”

讲郎:东汉时太学教师。《后代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则擢高第为讲郎。”

学政:宋代太学的教师。《宋史·汪传》:“等宁大学成,分录掌政。”

学正:宋元明清时国子监教师,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监学:清中等学堂以上设监学,掌稽察学生出入,考察学生功课勤惰之事。

监丞:明清时期,对太学中国子监教师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