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1922600000118

第118章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沅弟左右:

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复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逆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始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闻左帅近日亦极谦慎。在汉口气象何如?弟曾闻其略否?申夫阅历极深,若遇危难之际,与之深谈,渠尚能于恶风骇浪之中默识把舵之道,在司道中不可多得也。

评点:逆来顺受面对百端拂逆

鲍超的霆军历来是湘军中一支能征惯战的部队,打下金陵后,已是浙江提督的鲍超被赏一等轻车都尉。这次捻战,他也再上前线,率霆军与淮军、新湘军一道转战豫鲁苏鄂。鲍超本是曾氏一手提拔的湘军嫡系,不料也与老九闹起意见来,并以开缺养伤之举来表示他的强烈不满。继督抚互劾、军事受挫后又遭遇内部不和,老九可谓真正处于百端拂逆之时,大哥劝他采取逆来顺受之法,并于悔字诀外,再授硬字诀机宜。

元、亨、利、贞本是《易经》的卦辞,朱熹借过来,配以春、夏、秋、冬四季物象。冬天草叶凋零,只剩下粗枝强干在酷寒中顽强地生存着。干即贞也,干即硬也,故曾氏又将“冬藏之德”以一“硬”字来概括。这“硬”字诀也就是曾氏有名的“挺经”。

曾氏的孙女婿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一段话,记载李鸿章与他谈“挺经”的事。李鸿章“又曰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至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去,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短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大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份不同,安能叫我让避?’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竞争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

曾氏的十八条“挺经”,李鸿章只听到这一条。两人挺在田塍上互不相让,再来一个老头儿,宁愿自己下水田用头顶别人的担子,也不叫儿子相让。最后这位老头胜利了,对方让步了。谁能硬着头皮挺得住,谁就会赢。这大概就是曾氏“挺经”的含义。《凌霄一士随笔》中记载了一则李鸿章运用“挺经”对付政敌的实例。李与翁同龢一向不和。翁做协办大学士久了,想扶正做大学士,但没有缺,巴望李退休腾出个大学士位置来。袁世凯替翁做说客,李一口拒绝。待袁走后,李对人说:“我决不会把位子腾给翁,让他去想得要死。我老师的‘挺经’正用得着,我是要传他衣钵的。我决计与他挺着,看他们如何摆布!”李鸿章靠什么来挺得住,当然靠的是硬字。

这硬字,既有“强硬”一层意思,也有“忍耐”一层意义,所谓“逆来顺受”便是忍耐。早在京师做官的时候,曾氏就有意培植这方面的修养。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在同治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中记道:“余曰:‘少帅事机不顺,未必能如师宏忍。’师曰:‘吾谥法为文韧公,此邵位西之言,足下知之乎?’余曰:‘此一字简明的当,邵君诚知言也。’”韧者,毅也,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