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1922600000071

第71章 谕纪泽(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字谕纪泽儿:

连接尔十四、二十二日在省城所发禀,知二女在陈家,门庭雍睦,衣食有资,不胜欣慰。

尔累月奔驰酬应,犹能不失常课,当可日进无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着书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尔前作诗,差有端绪,近亦常作否?李、社、韩、苏四家之七古,惊心动魄,曾涉猎及之否?

此间军事,近日极得手。鲍军连克青阳、石埭、太平、泾县四城。沅叔连克巢县、和州、含山三城暨铜城闸、雍家镇、裕溪口、西梁山四隘。满叔连克繁昌、南陵二城暨鲁港一隘。现仍稳慎图之,不敢骄矜。

余近日疮癣大发,与去年九、十月相等。公事丛集,竟日忙冗,尚多和搁之件。所幸饮食如常,每夜安眠或二更三更之久,不似往昔彻夜不寐,家中可以放心。此信并呈澄叔一阅,不另致也。

评点:有常是第一美德

儿子虽忙而不失常课,曾氏加以肯定,并由此而展开,谈到“常”对人生的重要性。早在道光二十二年,曾氏便对诸弟勉以有志、有识、有恒,“常”即“恒”也。这次他又将此当做第一美德来看待。以笔者看来,“常”对人来说,最平实,亦最不容易。所谓平实,是指人人都可以做得,不像“志”,有大志小志之分,大志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立的;也不像“识”,它还要以学问和天分作为基础。所谓不容易,就在于难能坚持。做十天八天可以,做十个月八个月就难了,做十年八年则难上加难。然则又只有“守常”,才能获取成效。曾氏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儿子所说的“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这几句话实在是可以视为垂之后世的格言。

常言说“知子莫如父”,曾氏对儿子的毛病看得也很清楚,这封信里指出了三点,并一一对症下药:以厚重进德,以阳刚医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