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1922600000080

第80章 致沅弟(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沅弟左右:

二十三日张成旺归,接十八日来缄,旋又接十九日专人一缄,具悉一切。

弟读邵子诗,领得恬淡冲融之趣,此自是襟怀长进处。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如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去年所讲“生而美者,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一段,最为豁达。推之即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亦同此襟怀也。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趣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余所以令刻“劳谦君子”印章与弟者,此也。

无为之贼十九日围扑庐江后,未得信息。捻匪于十八日陷宿松后,闻二十一日至青草塥。庐江吴长庆、桐城周厚斋均无信来,想正在危急之际。成武臣亦无信来。春霆二十一日尚在泥汊,顷批令速援庐江。祁门亦无信来,不知若何危险。少荃已克复太仓州,若再克昆山,则苏州可图矣。吾但能保沿江最要之城隘,则大局必日振也。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评点:豁达光明之识与恬淡冲融之趣

北宋学者邵雍字尧夫,谥康节,是一个理学家。他是象数学派的创立者,多次授官不就而潜心研究学问。他也爱好写诗,其收入《伊川击壤集》的诗号称三千首。他最有名的诗就是《水浒传》开篇的那首:“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但是他的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高,历代人编宋诗,邵雍的诗作都收得极少,钱锺书先生的名著《宋诗选注》于邵雍的诗干脆一首都不选。选家都不看重的缘故,是因为他的诗说教气味较重,而意境不够。曾氏说他“非诗之正宗”,其观点正与众选家同。但曾氏还是肯定他的豁达、冲融。

曾氏认为,历史上凡有成就的人,尽管从事的职业有所不同,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有一点一定是共同的,即都有豁达光明的胸襟。所谓胸襟,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吐纳。这种吐纳,既有程度的差别,也有品性的差别。豁达与否,指的是程度方面;光明与否,指的是品性方面。人生的意趣建筑在胸襟之上。恬淡冲融的意趣只能建筑在豁达光明的胸襟之上。

曾氏认为,人生除勤劳治事外,还得有豁达光明的胸襟和恬淡冲融的意趣。换句话说,即有意味的人生包括内外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外者为事业有成,在内者为有淡泊宽阔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