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1922600000095

第95章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

接弟十二夜信,知连日辛苦异常,猛攻数日,并未收队,深为惦念。弟向来督攻,好往来于炮子如雨之中,此次想无二致也。少泉前奏至湖州一看,仍回苏州。此次十六启行,不知径来金陵乎?抑先至湖州乎?难禁风浪四字璧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子弹日内装就,明日开行,不知果赶得上否?余启行之期,仍候弟一确信也。顺问近好。

评点: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要说倔强,老九比起乃兄来,自有过之而无不及。吉字营人马最多时也不过五万;江宁城,论其城墙之长来说乃世界第一,城内有十余万将士,城外又常有各处援兵来攻打,多则二十余万,少也有数万。围城两年来,所遇之困难亦不少。先是瘟疫流行,人心恐惧,连曾国葆的命也搭了进去。继则是饷银匮乏,欠饷多至八九个月,军心动摇;又杀出个沈葆桢截江西厘金事,倘若其他省看样,则军队随时可能哗变。再下来是老九自己生病,病到“六月尚盖棉被三床”,体质之弱可想而知。此外,还得忍受来自京师各省及同在江南作战的友军中各种指责讥讽等等。所有这些,曾老九都挺过来了。他没有听从乃兄的多次“暂时撤退”的规劝,也不理睬朝廷三番五次的派遣李鸿章来援的谕旨,他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只认定一个“夺取天下第一功”的死理。要说湘人的“犟”“霸蛮”“骡子精神”,在曾老九的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典型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