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屠蛇记
19279300000005

第5章 才女刘玫

正想午休,手机响了。

一个非常陌生的女人的声音传了过来,我是刘玫。

刘玫?我的面前顿时出现了一个高挑个儿、留着短发的圆脸姑娘,笑时眼睛眯成一条缝儿,两排洁白的牙齿半露着。

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她的消息了。

认识她,是在我老家所在乡的乡政府。那是1989年,我在乡政府当专职新闻报道员,兼乡广播站的编辑。刘玫原是村里的幼儿教师,后来因普通话好,被推荐兼任了乡里的广播员。

刘玫当幼儿教师有一份工资,当广播员虽然每周只录制一次节目,可每月也能领40元的补助。同时,她的稿子写得比较多,稿费也不少。这样,她一个月的总收入大约在一百二十元左右,比乡政府的一般干部还高一些。但刘玫非常简朴,穿得和一般农村姑娘没什么两样。那时候,村村都有广播,她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广播里,这一来二去,她就成了我们全乡有名的才女了,上门求亲的都挤破了门框。据说我们乡长的儿子也托人去过,同样碰了一鼻子灰。

每月的二十号,是我们报道组的例会。无非是通报上一个月的上稿情况,对上稿多的表扬几句。同时,发放上月的稿费及奖金。在开会之前,每人还发一本印着“新闻报道组”的方格稿纸。开会的时候,刘玫每次都把她的那本子稿纸翻来翻去地摆弄。有一次会后,她极严肃地把她的那本稿纸递给我说,你数一数吧,这本稿纸差两张。我一愣,大大咧咧地说,差两张就差两张吧,稿纸又不是我印的。她将稿纸扔在我的桌子上说,说得轻巧,差两张就能少写一篇稿子哩,给我换一本!我强忍住笑说,谁要娶了你呀,可算把日子过好了。

我们经常独处一室录制节目,又都是单身,很多人以为我们俩会有故事发生,可我们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1992年夏天,全国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特大干旱。就在这一年,乡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乡里有几名干部因此被处分了,我们的自办节目也因此停了,报道组也解散了,我呢,应聘去了市里的一家企业。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刘玫。后来听人说她嫁到了北京。

我问,刘玫,这么多年没见了,你过得好吗?

电话里没有声音,我连续“喂”了很多声,才传过来压抑的抽泣声。

不用问了,她肯定生活得很不好,她原先是多么要强的一个姑娘呀。

过了片刻,刘玫才在电话里说,我一直在北京昌平的农村,还干村里的幼儿园老师。

我问,那你丈夫干什么工作呢?

刘玫叹了口气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什么本事也没有,现在全家三口都靠我每月几百块钱的工资过日子。

我忍不住问,那时候,有那么多好条件的你不同意,你干嘛……

刘玫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我没办法呀!你还记得我们乡里发生的那件事情吗?

那年大旱,乡里有几个干部以领导村民抗旱的名义,驻在了一个村子里。但他们对抗旱的事情连问都不问,每天都猫在村支部书记的家里喝酒,经常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不知哪个报道员知道了情况后,写了篇稿子,题目叫《大灾之年别喝了》,署名“难言”。稿子在地区党报很重要的位置发表了,很快,那几名干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最严重的一个被开除了公职,那个村支书也被撤了职。当时,我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是谁写的。不过我一点儿也没有往刘玫身上想,不仅是因为她的性格,还因为那个支部书记,就是刘玫的亲哥哥。到今天我才从刘玫这里知道,那篇稿子竟然就是她写的。后来,被开除公职的那个干部打听到稿子是刘玫写的,扬言要找人弄死她,并多次往她家的大门上插过刀子。刘玫的父母担心女儿在当地早晚会被人暗算了,就托刘玫在北京昌平农村的一个远房姑姑,在那个村里匆匆给她找了个对象,把她远远地嫁了出去……

我非常吃惊,刘玫,这个沉默的姑娘,那么的简朴,那么的小气,竟然在当时的当地做了那么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情!她那么高傲的一个姑娘,曾经的生活多么优越,却因一篇稿子把自己的亲哥哥拉下了支书的宝座,自己在异乡一个她并不爱的丈夫家里默默地度过了十多个春秋,把自己推向了清贫的生活境地……

刘玫说,我在《北京日报》副刊上读到了你的作品,不知为什么,特别想对你说说我憋在心里十多年的事儿,就通过报社查到了你的电话。

她明显比以前爱说话了,简直和我印象中的刘玫判若两人。谈兴浓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当年不敢问的一个问题,刘玫,当时那么多条件好的追你,你干嘛都回绝了呢?

她的声音明显低了,她说,我在等一个人,可那个人太傻,一直没让我等到……不过,现在看来,那个人是聪明的,人家是有大出息的人了。

我又吃了一惊,不知说什么好了。

她在那边轻轻地说,挂了吧,有时间再打给你。

我放下手机,呆呆地在床上躺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