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乡村漫笔
19331200000051

第51章 再写故乡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诗人借助明月,清泉等事物来表达对家对人生的思考,对大自然的热爱。许多描写故乡的文章也常常提到这些事物。它们表达的虽然不是同一种感情,读了之后同样让人受到启迪,读了王维的这一句描写大自然的诗句,我想起了久别的故乡大山里那些安静,自由自在,快乐,与世无争的许多事物……为了体验故乡这个词的涵义,我离开家的距离太远了,不止一米两米三米的距离,而是十万八千里呢。

故乡这个温暖的名词,包涵的事物很多,山山水水,田野花香,袅袅炊烟,儿童的嬉笑声,牛羊的嚎叫声,故乡这个词,所以是包容万千事物的词汇,故乡这个词,还有情绪隐藏在里面,这是一种思乡情,人类感情中最为真挚的一种感情。其它的物种有没有这一种感情,有人做过实验,把一只在山里生活了很长时间的狼捕捉去远处的村庄关进牢笼,捕去的时候,没有蒙住狼的眼睛,让狼看清楚把它带去了什么地方,过了几天,给狼打上记号之后,把狼放出来,看它是否还会跑回去,回以前生活的深山,狼果然又跑回去了,傍晚时分以前站过的山头嚎叫,嚎叫完又回到老巢睡觉。这说明狼也是会认家的动物。离家的距离远了,家在的那个地方就成为了故乡。

人是有情感的东西,故乡这种情愫是挥之不去的信仰,没有这信仰,人不可能像人,像狗,狗也有故乡的概念,像猪,猪估计也有故乡的概念,没有这种信仰,人到底像什么,像木料做的木头人,木雕吧,木雕会有故乡的概念吗。

山里生活的人家,总是不喜欢出远门,走它乡,不愿意远离熟悉的地方去陌生的地方,一个地方住熟悉了,什么事物都仿佛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做两家事,到不熟悉的地方,怎么能习惯。

三千八百八十米高原,据说是贵州屋脊的最高点了,我的老家,就在山里,按一些人的想法,山里应该没有多少人户居住,事实怎么样呢,截然相反,每一个地方的山里总有一簇一簇的山寨,像一朵朵花朵在枝头安营扎寨一样给人一种古朴隐蔽美丽的感觉。许多住在大平原的人户,所生的子女没有居住在山里的人家生的子女激灵,硬气,可能就是因为居住地方缺少了清新的空气的造成伤害。

贵州全部是山梁,山是大地的骨头,想要在在大地上站得稳必须像山一样,无论经风经雨,屹立不倒,所以说山梁是骨气的朝向,喻指。

山里流水的身体不沾一粒尘埃,洁白,无暇,清澈见底,这可能与山里植物的吸收力度有关,尘埃经过许多植物的吸收,挥发到流水里的几乎很少,所以山里的流水总是这样纯净。另外,山里的气温低,几乎给人的感觉全部是凛冽,寒冷,阴森森感。冷似乎也有过滤尘杂的作用。山里的流水,淌过平坦的地方,给人一种冷飕飕的感觉,淌到悬崖绝壁上,变为了瀑布,飞起浪花儿一朵朵,样子更加美丽,浪花有的像一片片云朵,细碎细碎的一朵两朵飞起来又落下去。有的像马,万马奔腾……。流水的声音也动听悠扬,流水声不比歌声嘈杂,流水声再吵也能让人感到安静。我要留守,田间、山梁、云端,和大自然来一次邂逅,或者发生一场撕心裂肺难以忘记的相恋。

仿佛只在梦境里,才能遇见一次故乡。那个时候,故乡是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没有多大的欣赏价值,没有把家所在的地方走成为故乡,并非我的人生过得失败,把家所在的地方走成为故乡也并不见得过得成功,在一个地方生活一辈子,不是见的世面小,没有见过大世面,这种人才是幸福之人呢,你看猪一年四季都在窝窝里吃睡,几乎很少到外面溜达溜达,据说猪为此感到幸福,不知道真假,人如此,当也是幸福的。时时刻刻都在家乡生活,几乎很少出远门,知道故乡这个词是在书上,许多人用故乡写诗,写文章,文字深情悠扬,脍炙人口,读来琅琅上口,太有诱惑力啦,我也情不自禁想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写一写故乡的山河静美,田野丰收,大地美丽如画。独步红尘就想起了它,然而没有灵感,一再搁笔至今。

今年终于有机会写了,感觉却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