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
1937000000008

第8章 历史事件中的博弈(7)

像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在唐玄宗时,吐蕃人进攻瓜州,守将王君焕战死。张守圭被派去做瓜州刺史。他到任后,立即修城筑墙,还没等城墙修好,吐蕃人又突然来攻。这时大家都很惊恐。

张守圭说:敌众我寡,不能用利箭,擂石顽抗,必须使用计谋退敌。于是,他命令众人在城楼上摆好酒席,找来乐工吹打弹奏,和将士们饮酒作乐,并大开城门。吐蕃人见了,疑心城里有埋伏,便撤兵而去。

再如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

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百余骑兵前去追击。

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二十一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余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两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谎,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第二天一早,李广等不见了匈奴的大队人马,才从容不迫、扬长而去。

从上面的几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所用的谋略,也就是他们所施的心理战术,它们所取得的胜利并不是通过实力战胜敌人的,而是通过研究敌人主帅的心理活动,以谋来胜敌的。

所以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正确的,也是比较理想的。要学会施计用谋,学会“攻心为上”之妙计,这样才能够以少胜多,以劣胜优,才能够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取得最终的胜利。

魏文侯与乐羊

战国初年,魏文侯派将军乐羊出兵讨伐中山国,巧合的是乐羊之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两国交战,中山国利用乐羊之子,想迫使魏国退兵。为了能够争取民心,乐羊就对中山国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当消息传到魏国的时候,一些官员便纷纷向魏文侯告状,称乐羊之所以围而不攻,是为了保护他的儿子。魏文侯听了之后,并没有立刻相信官员的谣言,而是随即决定做两件事:

一、派人到前线慰问部队;二、为乐羊将军修建新的住宅。

被围困已久的中山国国君眼看着已经没有突破敌人的方法了,只好杀死了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乐羊说:“乐舒帮昏君做事,死如粪土。”随即下令攻城,中山国灭,国君自杀。

乐羊得胜回朝后,还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沾沾自喜。文侯命人拿来了两只箱子,让乐羊看。乐羊打开之后,发现全是揭发他围城不攻的奏章。乐羊什么都明白了,激动地对文侯说:“没有大王的明察和气度,不但破不了中山国,我乐羊早成为刀下之鬼了。攻下中山国并非我的功劳,大王排除各种杂音,彻底相信我,因此这份得胜的功劳应当算在大王您的头上!”

魏文侯高兴地对乐羊说:“既然我派你去攻打中山国,支持你、相信你那是必然的,无论怎样,这次能够攻下中山国你的功劳是无人可比的。”

随后,魏文侯重赏了乐羊。

从这个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乐羊和魏文侯两人之间所存的博弈关系,先看乐羊,在他受了魏文侯的重托攻打中山国时,而刚好他的儿子在中山国,这里就需要乐羊的对彼此利益的权衡了,如果他以不攻打中山国来救他的儿子,那么他就不能完成使命,就无法向魏文侯交待,而且即使是他不攻打中山国,魏文侯也会派其他的人宋继续进攻,那么他儿子的处境同样危险,而最好的选择就是攻打中山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的利益,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再看魏文侯,在他派乐羊讨伐中山国时,正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做官,而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人纷纷地告他的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到,如果魏文侯听信了他人的状告,把乐羊治罪。这样一来的话对自己所用的部属疑神疑鬼的不信任,势必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样一来自己的利益是得不偿失的。所以,特别是作为管理者信任他人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能够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完成任务是一种道德心理素质。所以,具有这种素质的管理者是一个把利益冲突看得很清楚的人。

管理者信任下属才能够发挥出他们的智慧。能够信任下属、依靠下属这样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只要管理者的动机是纯正、真心相待的,那么其下属肯定会报之以礼、待之以诚的。不然的话,即使是有大才也是会被湮灭的。在用人的时候就要信任人,切勿猜疑,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先秦时期的苟况就认为“知莫大于弃疑。”高度信任下属,是满足下属的精神需要,是激励其行为的有效方式。如果领导高度信任下属,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做事,那么这样就会激励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可以这样说,管理者给下属多高的信任度,下属回报给管理者的积极性也就多高。所以管理者要能够慎重地对待下属,对下属要毫无疑问地信任、支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智取南郡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各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唾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

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

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曰可下,如何不取?刘各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当,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各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

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