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1942800000008

第8章 经典新读(7)

第二次发飙就更见威严。在第七十三回,贾母认为园中存在不安定因素,主要是值夜班的老妈子聚众赌博,“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做不出来……这事岂可轻恕!”贾母定了调子,自然是查得出来,查得大头家三人,一个就是林之孝家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黛玉、宝钗、探春等一起向贾母求情,这一向是最得宠的三个姑娘,但贾母毫不容情地给驳了回去,说:“你们不知。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黛玉、宝钗、探春等只得罢了。

这一段,最见贾母的铁腕。别看她平时是最和蔼的老祖宗,对一个小道士也要连叹数声“可怜见的”,关键时刻,谁也不能阻碍她的意志,她从来都不是李纨那样的大善人,把她们姐妹的面子放在心上。

就是在日常点滴里,贾母的一把手面孔也时有展现。比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携她玩乐一天,喊她老亲家,戏称自己是老废物,好似全无架子。但是等这一天过完,刘姥姥前来辞行,贾母只令鸳鸯带几句话,全不像昨日的亲密无间。一把手有可能降尊纡贵,却不大会随便跟谁交朋友。

有人说,李鸿章吃饭穿衣里都是文章。贾母也是这样。她成长于四大家族的鼎盛时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大家族的勾心斗角中,在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中,吸纳了太多的经验,能够不动声色地运用权谋。

贾母一生领略马屁甚多,都是赞叹她的福分,八十回《红楼梦》,只有两个人赞扬过她的智商。一个是薛宝钗,在第三十五回里,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不但没有稍做谦虚,反而跟着自吹自擂起来,接着又捎带着把宝钗大夸了一通。还有一个是王熙凤。贾母夸她,又忧虑她聪明太过,怕活不长。王熙凤说,“这话人人都说,人人都信,只有老祖宗不该说,不该信,老祖宗只有比我聪明十倍的,怎么这样福寿双全呢?”贾母听得哈哈大笑,和她一道幻想起,若干年后,只剩下她们这两个聪明人的好光景来。

这却也不是全然的马屁,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出聪明人的聪明来,她们这老中青三代人,倒也有些惺惺相惜呢。

自由和禁锢之间的孙悟空

《西游记》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也是他的一段人生历程。在这部书里,孙悟空完成了从石猴到人,再到佛的蜕变。在这段向西的旅程中,与其说孙悟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如说是他的社会属性和职责发生了变化。也因为这种变化,孙悟空便一直在自由与禁锢之间,迷茫,徘徊……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作为石猴出现的描写。这时的它还没有名字,只因为从石缝中蹦出而被称为石猴。猴子生理结构与人类相近,也有一定的社会结构和地位。自从带领花果山众猴进入了水帘洞,因为之前一句“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众猴“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美猴王之名便诞生了。此时的孙悟空是最自由的,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

在猴群中有了一定的社会阶层,也就有了一些类似人类的属性,比如欲望。不过,此时的欲望是比较单纯的,希望吃好喝足,长生不老。于是美猴王坐竹筏前往南瞻部洲(人类地界)学习长生不老之术。一旦登上这块人类的土地,穿人类的衣服,“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终究会染上人类的色彩,具备一些社会人的特点。

当美猴王终于找到菩提祖师拜师求学时,祖师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孙悟空。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从此时起,孙悟空真正从一只石猴过渡到了人的阶段,终日在菩提洞中学道。因其本性不与人同,菩提祖师悄悄授与些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后来却因为炫耀本领怕其惹出祸端,便将孙悟空赶出洞外。与那些真正的人相处了十年之久,孙悟空多少有点同化吧。不然,一个猴子怎么会有炫耀、骄傲这样的人类独有的情感呢?

回到花果山之后,孙悟空从龙王处得到金箍棒,到阎罗殿勾去生死簿上的名字,真正实现了“长生”这个追求已久的梦想。但孙悟空怎会就此满足?他现在已经是一个人,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要知道人的欲望是可以无限膨胀的,而现在对它又恰好没有任何约束,于是他凭借自己的本领,开始了与神仙之间的一段矛盾。

与其说大闹天宫是神与妖之间的战争,还不如说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孙悟空是为了抵抗天兵天将,继而为了要求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利而战斗;而玉皇大帝和众神则是为了清除异己而战。每次被任命,孙悟空很快就会发现神仙们只是敷衍他,给一个无名小官做做,这样根本无法满足他,总是要求更高的官位,直至册封“齐天大圣”。然而,“齐天大圣”最终也不过是个名号,实际上却是一个蟠桃园的守门人!这种矛盾的体现在“蟠桃盛会”达到了巅峰。虽然号称“齐天大圣”,像这样的一个盛会居然不邀请他!于是,一场更大的闹事便真正地掀起了。同样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众神仙的手段似乎更加卑鄙,甚至请来了如来,用哄骗的手段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这样的神仙还能称之为神仙吗?当然,如果这能够被众神所认可,也就成为了神仙这个社会阶层的标准之一。那我们只能这么说,神仙不如我们以往想象的那么美好。

天条和五指山,成为了孙悟空受到的第一个禁锢。这个约束是如此之紧,绑得他无法动弹。遇到观音,走上取经之路是孙悟空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旅程中,孙悟空从一个人渐渐走向了佛。

孙悟空被五指山压了五百年后,遇到了去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观音菩萨。这时,他渴望自由,不得已,只能向那些条条框框低头。他恳求观音菩萨:“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要是在以前,在花果山称王时,他又怎肯低头求人呢?这不禁令人想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许用在这里不甚恰当,但为了摆脱束缚,孙悟空宁愿放弃一些旧性情和私欲。毕竟,他也尝到了禁锢的苦果了,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加地向往自由。

待唐僧揭了如来的封皮,把孙悟空从五指山下解放出来,他这才过上了一段相对自由的日子。虽然跟着师父上西天取经也非他本意,但总也算是自在,更何况师父乃是救命恩人,自当全力保他(当然,这也是人类才拥有的道德准则)。然而,孙悟空不受约束、我行我素的性格,和佛门出身的唐僧相差实在太大,因而矛盾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对于行恶之人(或妖),孙悟空的观点是以暴制暴,坚决保护师父;而唐僧却认为佛家不可杀生,要循循善诱。这对矛盾在他们碰到强盗时终于爆发了。由于悟空打死了几个杀人的强盗,两人有了争执才意识到想法的不同,于是分道扬镳。但孙悟空若是不保唐僧取经,就不能修成正果,唐僧想要取得真经也离不开孙悟空,最终在观音的调解下两人又一同上路了。观音在调解的同时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它使孙悟空又进入了另一个束缚,这就是紧箍咒。一旦孙悟空戴上了紧箍,他就注定在这趟旅程中要永远听从唐僧,永远不能变回原来的他了。也许这是件好事,能度他成佛。但如果不从佛家的角度来看,只是把佛神菩萨当成是另一个社会群体,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样的佛界、人界与妖界构成的社会中,孙悟空是个弱者,因为斗不过如来——佛界的最高领袖,就只能听从于他,遵守佛界定下的行为准则,还不得不努力向佛靠拢。其实,孙悟空还是有点向往花果山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吧,修成所谓的“正果”是否真是他想要的,就不得而知了。

紧箍与紧箍咒,是孙悟空第二个枷锁,虽然不是一直造成伤害,却也须得时时提防,不敢越雷池半步。

虽然这趟取经之路也有不少坎坷,师徒间也有过不少摩擦,分分合合地也闹过几回,但最终他们还是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孙悟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并因此去掉了头上的紧箍。

“‘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这十多年旅程中的枷锁终于去除了,孙悟空看起来似乎是回归了自由身。没有了紧箍咒,不需要再向师父言听计从了,可以为所欲为了吗?不要忘了他已经身归佛界,作为一个佛,身上所要背负的行为准则应该更多、更严格了吧。

仔细想一想,从大闹天宫开始,孙悟空就已经是一个悲剧人物了:巨灵神、四大天王、李天王和二十八星宿之流根本无法和孙悟空相比,从能力上来讲,他绝对配得上天神的名誉;他没做过任何坏事,却被一班庸才诽谤为妖猴。大概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想来只有哪吒和杨戬。可这两个人,也是天庭的另类,也都反过天庭,一个被招安,一个去隐居。孙悟空的悲剧性可见一斑:要对抗天庭,却和自己的潜战友打得不亦乐乎!到了保唐僧西天取经时,就表现得更加清晰了。黑风洞黑熊精窃取袈裟,孙悟空将其制服,结果是帮观音收服了一个打扫竹林、看护庭院的家奴;平顶山的金角、银角大王,在败给孙悟空之前,不知害了多少人命,只因为是太上老君的丹童,就得以逃脱惩罚;朱紫国的妖怪居然抢了国王的王后,而它又是观音的坐骑!观音为了保面子,居然说“若不是你盗了紫金铃,十个悟空也不是它的对手”!还有更加可气的,也是在这一回,紫阳真人把紫霞仙衣穿在金圣娘娘身上,却不去救她,见死不救的行径,哪像个得道的真人?又或许他知道妖怪是观音的坐骑,观音还没管束,他插手不合适?最可悲的要数对付黄袍怪:黄袍怪是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君,是天庭上仙,可他犯下的罪行,哪一条提出来不是可诛之罪?他强虏公主在先,施与诱奸在后,谎言与威逼并举,杀害生灵无数,仅仅是玉帝把他召回了事,还说是惩戒以满,回天庭复职?再往后,唐僧师徒在天竺降服犀牛精,还要对他客客气气的!整部《西游记》,这样的情形数不胜数,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战斗都以“有高人相助”收场,到最后,所有妖魔都是有背景的,不是这个大仙的家奴,就是那个菩萨的宠物或坐骑。总之,不管妖魔做了天大的坏事,也杀不得。可见,即使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他的“斗战胜”也无从谈起。一个伸张正义的英雄,却要屈服于他所应该反抗的阴暗势力之下,是何等的悲剧!不对妖魔斩草除根,能保证他们不再出来害人吗?更何况妖魔还有主子的纵容和保护!现实对英雄的折磨在大雷音寺达到了顶峰,如来座下弟子阿难、伽叶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就连猪八戒和沙僧都看不下去了,而孙悟空却在和如来的理论之中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许这时的英雄已经看倦了天神们的表演,为了取经大业而甘愿隐忍,可不料就连首次传经也是骗局。事实上,整个取经过程何尝不是个骗局?面对善良而质朴的百姓,佛界的掌权者用迷人心智的经书来达到增加自己香火的目的,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孙悟空的存在,明确地说是孙悟空的自由的心的存在。他们不害怕孙悟空的神力,而是怕这种自由的、不屈的精神在百姓之中流传开来。所以,他们选定了由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唐僧在书中是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人物,他平时诚实善良、平和温文,是善良百姓的代表,但他对神灵的盲目崇拜使他在一个时期内对孙悟空十分不信任。三打白骨精时,一个并不高明的把戏就让他毫不犹豫地赶走孙悟空,内心的冷酷让人不寒而栗。这代表着人们可以为了一己私利而抛弃一切,包括自己的恩人和朋友。不幸的英雄要报护这样一个师父到西天,内心的疲惫和压抑可想而知,可没有办法,这是佛为他选择的宿命。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中说,没有伟人的民族和国家是悲哀的,有了伟人(或英雄)却不知道去爱戴,则更加悲惨。代表人民的唐僧驱逐他本应爱戴的孙悟空(英雄),对郁达夫这句话是不是一个标准的魔幻主义似的注脚?等到唐僧了解了孙悟空“不是一个妖猴”时,孙悟空已经被残酷的现实变得麻木了。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他保护唐僧的目的之中,不知不觉地有了一个得道成佛的隐目的,这标志着孙悟空的信仰由道转释(孙悟空的师父是道家大圣),即由自由走向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