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1943100000008

第8章 秦汉(4)

这么一想,景帝心里就有气了:老周头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皇帝要整人,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不久,北方匈奴有几个头头投降了过来,为了鼓励这种认清形势弃明投暗的行为,景帝就想封这几个人为“侯”,但又遭到了周亚夫的坚决反对。周亚夫说:“他们背叛自己的祖国来投降您,您却要给他们封侯!那请问陛下,您还能用什么来要求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忠诚?”

景帝一听丞相这话,心里很不爽,大声宣布说:“丞相反对无效!按我的意见办!”周亚夫一听也来气了,心想,小子你行!按你的办,老子还不干了!于是,他就请了长期病假。看他这样,景帝很高兴,心想,你自己找死,可别怪我心狠!于是,景帝索性撤了周亚夫的丞相职务。

汉景帝虽为一代好领导,但其实也是个小心眼。撤了周亚夫的职还不过瘾,他还想整点事出气。有一次,景帝假惺惺请周亚夫吃饭。在宴席上,周亚夫的小饭桌前,放着一大块肉,既没切,也没给刀叉和筷子。这不明摆着是刁难人嘛,周亚夫心里也很不爽,气一上来,故意大声嚷嚷着叫服务员拿筷子来。这时,景帝看着他,冷笑着说:“你想干吗,给你一大块肉难道还不够吗?”

一听领导这话里带着杀气,周亚夫连忙脱下帽子谢罪。但景帝只冷冷地说了一句:“起来吧!”周亚夫站起来,见这饭也没法吃了,就顺势走了。景帝狠狠地目送着周亚夫说:“这个骄横跋扈的主,如果以后让他来做小皇帝的辅政大臣,肯定靠不住!”

树欲静而风不止。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周亚夫的儿子,为了让自己老爸死后能继续在地下“威风”,就给他盗买了政府兵工厂的五百副甲盾,价格低于成本价。赚了国家的便宜也就算了,他连苦哈哈的挑夫的钱也要赚,脚力钱是一分不给。挑夫们委屈,于是就把周亚夫的儿子盗卖政府武器装备的事给捅了出去,这下就把周亚夫给连累了。景帝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吩咐有关部门逮捕周亚夫审讯。但在审讯时,周亚夫一声不吭,就是不开口。景帝听说后大骂说:“他不交代问题,行!马上让廷尉审他!”

到了最高法院(廷尉署),廷尉就问他:“你为什么要造反?”

周亚夫说:“我买的武器装备是用来做随葬品的,怎么能说是要造反呢?”

旁边一个审讯官就说:“你即使不想在地上反,那也是想在地下反!”于是,对周亚夫的审讯更加严酷。堂堂前大将军和丞相,哪受得了这个羞辱,于是,周亚夫以绝食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五天后呕血而亡。

【读懂历史】

领导,都希望自己的手下,既工作能力很强,独当一面,又特别忠厚老实、死心塌地。可这个世界并不是按我们想象的方式来安排的,过于完美的事情往往只存在于幻想。手下,有品德的,大部分都老实巴交,干不了大事;而那些有才能的,又是狡猾狡猾的,说不定哪天就把领导给卖啰!所以,领导,特别是那些小心眼的领导,对有能力的手下,心里都会保留几分,怕他跑了,怕他日后成为自己的对手或敌人。

宽厚的领导只是处处防着你;不那么宽厚的领导,就有可能置你于死地。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中,才演出了那么多“功高震主”的故事。

个性名片

姓名:周亚夫

生卒年:公元前199-前143

所处时代:西汉前期

职业:军人、丞相

工作业绩:平定七国之乱

标签:治军从严。曾在外作战时,军令如山,老板汉文帝到他的营中慰问视察,他命令汉文帝必须遵守军营规定,见到汉文帝,也不跪拜

主父偃:大丈夫要么做大官,要么上刑场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

——(西汉)主父偃。西汉武帝名臣主父偃年轻时,立下的血淋淋的凌云壮志:要么做大官,要么轰烈死!

主父偃,西汉时山东临淄人。打小学过纵横之术(用嘴皮子给人陈述利害的一种本领),也学过儒家的经典,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知识分子。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响叮当。为了避免沾上他的穷酸气,文化界的人都不太爱搭理他。更要命的是,这个人人品还不太好,所以弄到后来,大家都排挤他。父母兄弟也因为他读书没读出名堂,跟他断绝了关系。

没吃没喝又没人缘的主父偃,在山东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只好背起行囊去河北谋生。但穷而又人品不好的人,无论到哪他也不受待见。在河北的日子,这位老兄,三天就有两天得喝西北风。最后,主父偃躺在茅草堆里叹了一口气,说:河北的这些当官的真是瞎了眼!连我这样优秀的人才都没发现,我看我还是去首都长安碰碰运气吧!

到了首都,他运气还算不错,大将军卫青高看了他一眼,并马上向汉武帝推荐了他,但国家领导没兴趣。时间一久,本性一露,首都的知识界也开始讨厌他。逼得无路可走的主父偃,最后横下一条心:给皇帝写份申论试试,再不行,就跳护城河自杀!

书读得多还是没错,主父偃漂亮的文章一到汉武帝手中,就让他拍案叫绝,马上让主父偃去皇宫面试。经过一番对答后,汉武帝更加满意,他感慨地说:“你在山东没死,是吧!?怎么就不早点来找我呢!”立即让主父偃做了自己的随身秘书(郎中,秦汉时的官名,其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而且一年之中连升了四级,最后成了高级秘书。

成了最高领导的红人后,主父偃非常嚣张,一口气收拾了几个以前没看上自己的河北老刘家的王爷。后来,不管是中央高官还是地方大员,都非常害怕主父偃在领导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于是纷纷向主父偃行贿。没过两三年,主父偃就成了亿万富翁。

这时有人就劝他说:“主父大人!收手吧!太过分了就怕没好事!”

主父偃沉默了一会,说:“我自打成人后,就一直在外面混,现在都四十多年了!这些年来,父母不认我,兄弟不搭理我,同行欺负我,可以说人间的炎凉辛酸我是尝遍了!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我现在已经六十多岁,离死已不远了,何不疯狂它一把呢!”

疯狂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后主父偃因为陷害别人而被汉武帝所杀。但他始终没有反省、后悔过。

【读懂历史】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主父偃说出了无数冒险家们的心声。“鼎”,简单说就是煮肉的大锅,也被视作权力的象征,“五鼎”是高级官员(诸侯、卿大夫)才可以使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如果生不能荣华富贵,那就让我死个痛快吧!

人,每个人,都想荣华富贵、呼风唤雨。看惯了白眼的弱势群体,这个想法也许会来得更加强烈。像主父偃,父母不认他这个儿子,兄弟不认他这个大哥,同行又排挤他,整天还得饿肚子。他的痛苦心情,我们想象都能想象得出来。

长期压抑困苦的生活,肯定会让主父偃心里发生扭曲。所以,他一旦掌权后,就疯狂地报复别人,疯狂地贪污受贿。就算是走向毁灭的悬崖,他也要狠狠地玩一把。最终,虽然他被汉武帝所杀,但从来没表示过悔恨的意思。因为他觉得他的选择是对的,只要high过,他就知足了。

权力与金钱会使人疯狂。尝过侮辱、贫穷滋味的人,会疯狂得更厉害。

【延伸阅读】“功名控”吴起

春秋时的吴起,在中国的军事史上,是可以与孙膑媲美的人,但他的人品却令人不敢恭维。这是个为了功名,什么都可以不顾的人。

吴起,卫国人,家里也是家财万贯。但这个人功名心比较重,有钱不行,他还想当大官。于是,就到处去走后门求官。最后,公务员没当上,倒把家里弄得个倾家荡产。于是,乡里的人就嘲笑他:不务正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吴起非常愤怒,拿把剑就把笑话自己的30多个人全给报销了。逃命前,吴起咬着自己的胳膊对母亲发誓说:“娘!此生官不做到宰相,我绝不回卫国!”好狠心!根本就没有为自己的孤独的老娘着想。

就这样,吴起来到邻国鲁国,并拜孔子的学生曾子为师。没过多久,就传来了他母亲的死讯。曾子,孔子的高徒,最讲究孝道了。于是,他对吴起说:“你娘死了,赶快回去料理丧事吧!”但吴起却说:“老师,不能回!我跟我娘说了,不当宰相我就不会回家!我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曾子摇摇头说:“你这样的学生我教不起,你走吧!”儒学没学成,吴起只好又找了老师学军事。

别说,还是军事对吴起的胃口,没过多久他就达到了博士的水平。于是,就近找工作,他在鲁国政府谋了份差事。

过了没多久,齐国攻打鲁国,吴起赶忙向鲁国国君毛遂自荐,说自己愿意带领三军抵御敌人。本来鲁国国君也想起用吴起,但心里有个疙瘩,那就是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于是,就委婉地拒绝了吴起。

鲁国国君的意思,吴起他懂。于是,回到家,老婆正在织布,吴起二话没说,一剑就把老婆的脑袋给砍了下来。这种人有才能,那是社会的祸害呀!鲁国国君见他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就任命他为将军,带领大家抵抗齐国,最后,把齐国打得大败。这个故事被人概括为“杀妻求将”,成为吴起一生的阴影,每个老板只要一想想这件事,就害怕得睡不好觉,最后,鲁国国君辞退了吴起。

后来七转八转,吴起到了南方的楚国,为楚国的强盛立下了汗劳功劳,但最终仍因为改革损害到了贵族们的利益,而被杀。

不择手段求功名者,最终也死于功名。

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战国)吴起。吴起年轻时对母亲发下毒誓,后来老母去世,吴起因未功成名就,居然不回家送终!

个性名片

姓名:吴起

生卒年:前440-前381

所处时代:战国初期

导师:曾子

特长:文武双全

职业:将军、改革家

工作履历:曾先后任职于鲁国、魏国和楚国;最后死在楚国

荣誉:史上最不择手段奖

汉武帝对匈奴说:想跟我打架么,有种就来啊

南越王头已悬阙下,单于能战,可来!

——(西汉)武帝刘彻。汉匈战争多年后,匈奴已不具备攻击的能力,但心上很不服,汉武帝于是给匈奴单于写挑战书。这句话可谓是气吞万里如虎。

经过“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大盛。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王朝早已戴上了“繁荣富强”的冠冕。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汉武帝主持下的一系列的扩张战争。

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头脑清晰,精力充沛,果敢能干,性格刚硬,这样一位主,腰包里还有花不尽的钱,想不折腾点事也很难啊。汉武帝折腾的事就是打仗,在东北,他派兵灭了卫氏朝鲜(今朝鲜半岛北部),并设郡直接统辖。在北方,他派重兵攻击匈奴,有效遏制了匈奴对边疆地区的侵犯。在华南,汉武帝本来是想与南越国和平谈判,使人家归附自己,但遭到南越国当政者的坚决反对。

南越国,主要在今两广地区。在秦朝时,是归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但秦末天下大乱,其中一个北方籍赵姓郡尉“趁火打劫”,在南越地区称起了王。后来,汉朝建立,为了与民生息,并没有派兵征服,只是让南越国象征性地表示服从中央政府就行。

但王位传到第四代的时候,出了点问题。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使臣去岭南,要求新继任的南越国王入京朝觐。可一件陈年的风流往事坏了大事。原来,汉武帝派去的使臣,与南越国王太后是老情人。久别胜初恋,使臣一到南越,又与王太后勾搭上了。南越国的百姓一听这件丑闻,都非常反感,结果“恨屋及乌”,连带对于归附汉朝这件事也格外反对。因为害怕老百姓造反,王太后是急切想去长安,汉朝开的条件,她是满口答应,而且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马上就出发。但百姓没有发言权还好说,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的反对,却使事情的后果变得非常严重。这个人就是南越国的丞相吕嘉。

吕嘉,是南越国的三朝宰相,势力有多大呢,这么说吧,整个国家最肥的肉,全都被吕家人叼着,而且吕家和王族是世代联姻。所以,在南越国,丞相比国王的威望高多了。这位吕嘉是坚定的分裂分子,南越王几次上书向汉武帝表忠心,他都进行了劝阻,但国王没听。于是,吕嘉就怀恨在心,有了反叛的企图。

吕嘉的心理,王太后和国王也知道。为了先发制人,母子俩就想借汉使的势力来铲除吕氏一门。于是,有一天,国王设酒宴宴请汉使,通知所有的大臣都来作陪。席间,王太后对吕嘉说:“南越重新归中央政权管辖,有利于南越,而您总不同意,为什么?”王太后的意思,本来是想借此激怒汉使,让他们带头杀了吕嘉。但由于吕嘉的弟弟就带兵在外,汉使们犹犹豫豫都不敢行动。吕嘉也感到情况不妙,早早起身准备退席。看到这种情况,王太后非常恼怒,拿起矛就想刺死老丞相,但被儿子南越王给阻止了。这次事件后,吕嘉下定决心反叛,暗中与大臣策划反叛的计划。

在长安的汉武帝听说吕嘉不听从命令,刚开始还没怎么动肝火。因为他认为,既然国王和王太后都答应归附了,一个年迈的小国老丞相能有什么作为。于是,只派了两千人马去吓唬吓唬。但聪明的武帝,这次真的想错了。他的子弟兵,还有南越王与王太后,全部成了吕嘉的刀下之鬼。

一听这个噩耗,汉武帝是怒火冲天。马上派出十万大军,分五路去征讨吕嘉。在中央军的严酷打击下,吕嘉和他立的新国王全部成了汉军的俘虏,两人后来被押到长安处死。战后,汉武帝仿照秦朝,把南越地区又分成郡县,归中央直接管辖。

虽然周边地区的小国已经征服了不少,但不解决一个敌人,汉武帝永远不会停下手里的剑。这个敌人就是如影随形的北方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汉远征军已经把匈奴打得狼奔豕突,但并未精疲力竭。为了彻底把匈奴从历史上抹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径出塞外,旌旗覆盖千余里,直捣匈奴老巢,威震大漠草原。而且,汉武帝还派了一名使者去下战书说:“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悬在我大汉朝的宫阙!单于(匈奴民族对首领的称呼)如果还想决一雌雄,我在边境线上等你;如果不能,就快来臣服于我,何必往北边的寒苦之地跑!”这句话的战斗力,可与那十八万骑兵相提并论,据说单于听到这句话后,马上收拾铺盖,连夜向北坚持他多年的逃跑策略。

【读懂历史】

民间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财大气粗!”意思就是,人一旦有钱后,就会自信爆棚,说起话来那是牛逼哄哄,谁也不放在眼里。自己曾经走过的艰苦也已经忘到九霄云外,这就有了另一个着名谚语:“丢了讨饭棍,忘了叫街时。”

但没办法,有实力就骄傲、洋洋自得,这是人类的天性,不同的只是程度轻重。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霍去病。霍去病从匈奴战场上大胜归来,汉武帝大加封赏,并为他修建豪华别墅,霍去病拒绝时说了这句话。

个性名片

姓名:刘彻

绰号:汉武帝

生卒年:前156-前87

所处时代:西汉中期

职业:皇帝

特长:好大喜功、残忍好杀

功绩:扫灭匈奴

评价:毛泽东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的“汉武”,成功皇帝的代表之一,但他好折腾,把汉朝家产折腾空了,又好杀,立太子而杀生母的规矩,就是他立下的

历史小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