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空战武器
1950500000024

第24章 武装直升机(2)

前苏联近期研制成功的单旋翼带尾浆布局的米-28,和共轴式反向旋转翼布局的“噱头”直升机,其空战性能大为提高。与此同时,美陆军也在加紧研制新型的武装直升机。目前美国正在一种侦察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空战武装直升机。预计,这种直升机将装备轻型机载毫米波雷达和旋翼轴瞄具;武器系统将包括高初速机炮和激光制导的空对空导弹。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使武装直升机具有空战能力,在现装备的军用武装直升机上纷纷加装空战武器,以便可以进行空战自卫。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

在苏伊士运河畔曾大量使用,并首创奇迹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一经出现,便有人尝试着将这种反坦克导弹加装在直升机上。例如法国制的阿尔耶特工上就装上了SS-10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遗憾的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目视有线制导方式,要求射手需在导弹飞行的全过程中,一面用瞄准镜紧紧盯住目标,一面用手控操纵杆修正导弹的飞行姿态,其操作非常复杂,很难向坦克作正面挑战,所以未能在直升机上推广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外半自动制导式导弹的出现,使以往只能用航炮攻击软质,半硬质武装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大为改观,装配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能够完成攻击硬质目标——坦克装甲车辆的任务。第二代反坦导弹,像美国的“陶”式,法德共同研制的“霍特”导弹以及欧洲的“米兰”式,一般都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它利用红外测角仪和控制箱代替手控操纵,射手只需将瞄准镜中的瞄准线对准目标,导弹就可以命中目标,操作十分简单,为了使反坦克导弹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并实施远距离准确攻击,就将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安装在了专用的反坦克直升机上,使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功能大大增强。西方国家寄希望于这种大量携带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能够完成阻止集群坦克的重要使命,所以将这携带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装备于以色列等国家,并投入于中东战场进行试验。然而,真正能够配合直升机发挥卓越作用的却是第三代反坦克导弹。

像西方国家的“地狱火”和前苏联的AT-6反坦克导弹,这类导弹采用激光制导或红外制导方式,不需要射手一直瞄准目标,只要将导弹大致对着目标方向发射,当导弹离目标还有100~20000米时,导弹上的制导头就会自动跟踪目标,前苏联携载AT-6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在6公里的距离上发射后,可准确命中装甲目标。

这种由直升机与反坦克导弹组合而成的武器系统,经过战术模拟表明,武装直升机在与坦克对抗时,可取得1∶18的损失交换比,这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数。当然,武装直升机的价格昂贵,美国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采购价高达1050万美元,而美M1主战坦克的单价为260万美元,二者的价格达到1∶4。所以,从表面看起来买直升机比较还是合算的。但直升机的使用费、训练费、维修费要比坦克贵得多,而且一发“陶”式反坦克炮弹的价格是坦克炮弹的几十倍,当然仅从此尚不能妄下结论。不过从战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显得魅力十足了。加之坦克装甲部队无法像武装直升机那样具有三维空间的高速机动力,可在5000米的距离上发射命中率高达95%的反坦克导弹;如果武装直升机能与坦克装甲部队密切协同,执行歼灭敌坦克装甲部队的任务,则更可以发挥强大的威力。所以反坦克武装直升一跃而成为一支强大的空中机动力量,变为各军事国家的抢手货。

现代战争的尖刀利刃

尽管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主要是一场游击战,但由于以色列是以西方的装备和战术对付依靠前苏联体制的叙利亚,因而形成了这场冲突与西欧防务密切相关的特殊格局。且在这场战争中以叙双方都采用了新的技术,尤其以色列有效而熟练地运用了先进的武器系统而受到关注。作战双方在中东首次使用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和战斗直升机并取得战绩,因而确立了其反坦克武器的地位。

曾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中,独领风骚的反坦克导弹,在黎巴嫩战争中却黯然失色。虽然以色列和叙利亚军队都大量使用了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但终因双方猛烈的炮火轰击和密集的机枪扫射,使反坦克射手无法抬起头来瞄准目标。而叙利亚飞行员驾驶着携带“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直升机,巧妙地躲避了以色列的防空探测雷达,出乎意外地成纵队飞过舒夫山区,给以色列以沉重打击。享有空中优势的以色列却无法阻止沿低空掠过的叙利亚直升机。这场战争,叙利亚出动了93架次携带“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直升机,命中了7辆以色列坦克。富有实战经验、素质优良的以色列人当然不甘落后。在这场战争中,以军动用了12架AH-1S“眼镜蛇”和30架休斯MD-500反坦直升机,出动了130架次,进行了400小时的作战,取得了击毁叙利亚29辆坦克,4辆装甲运输车,52辆轻型装甲和各种车辆,及1架直升机的辉煌战果。

从这场冲突可以清楚地看到,绝不能把“陆战”和“空战”看成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地面部队的机动和作战,极需要空中支援;而地面系统和部队也能为空中机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兵贵神速”,在现代诸兵种协同作战中,有了武装直升机这支空中突击力量,今天的陆军机动能力是早先步兵部队的20倍,是机械化部队的8倍。武装直升机的参与可大大缩短战争的进程,明显提高了陆军整体作战效能,并对未来战争的结局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美军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派遣了350余架AH-64A“阿帕奇”、50余架“休伊眼镜蛇”与法国派出的80架“小羚羊”一起,共计600架武装攻击直升机,参加了海湾战争,利用武装直升机攻击战场目标灵活广泛的特点,从攻击雷达、导弹发射架到前沿阵,在战术上大胆运用。特别是在地面阶段,创造了大规模直升机打坦克的成功战例。同时,在地面作战中,陆航直升机在第18空降军的迂回、包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部队快速机动。

随着直升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久,未来陆战的很大部分将延伸到离地面100米的低空,将会出现大规模直升机降部队之间或武装战斗直升机之间的激战,同时还穿插着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遭遇战,这将是令人振奋的景象。由此迎来的是武装直升机的飞速发展时期。

对武装直升机本身而言,除所应具备的高飞行速度,较强的装甲防护和抗坠毁能力以及强大的火力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还应装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如同人的眼、耳、脑一样,对于提高武装直升机在战场环境中的作战有效性和生存力至关重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和光电新技术在军事上的普遍应用,也促进了陆航武装直升机设备的改进。不久人们便发现,对于在原有系统中增添新的单一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的传统作法不可取。这样不仅使直升机的设备越来越多,重量越来越重,而且操作繁杂,其弊多于利,反而使武器达不到预期的作战效能。因此,自20世纪70处代初,美国就提出了航空电子信息发展计划,并使电子综合化系统在武装直升机上获得普遍应用。

电子综合化系统是把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显示构成一个信息综合化系统,是一个可进行综合控制与多功能显示的系统。电子综合化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半自动目标识别,探测和跟踪,飞行和控制,导航,飞机生存性,武装控制与显示,及用甚高速综合计算机。此系统广泛采用了标准结构,数字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采用这套系统可使航空电子系统的重量减轻30~40%,体积缩小40~60%,使空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2/3,成本降低15~30%。而可靠性,维护性和抗干扰能力却成倍地提高。同时大大改善了目标的自动控制、识别,缩短了搜索时间。

美国陆军为直升机研制的ASQ-166综合化系统,无论是多用途武装直升机还是专用反坦克攻击直升机都可以安装,英国的“山猫”、意大利的A129“猫鼬”直升机和美国和530“防御者”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均采用了电子设备综合系统。

今天,为了完成其作战使命而装着通讯设备,自动测向仪、多普勒导航仪,自动驾驶仪各种电子设备的武装直升机,其复杂先进程度可与喷气式战斗机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