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空战武器
1950500000093

第93章 “海盗旗”轰炸机

前苏联十分重视发展轰炸机,曾先后发展了多种喷气式轰炸机。TU-22M“逆火”轰炸机,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中程轰炸机,高空最大速度M2.2,作战半径2500~5000公里,内弹仓可载9000公斤的核炸弹,翼下还可挂2枚空地导弹,因此具有远程攻击和低空突防能力。图-95“熊”H巡航导弹载机,虽然其航程达到14000公里,但由于最大飞行速度仅M0.85,又只能在3000米高度以上飞行,突防能力弱。因此,前苏联于80年代初在此机上加装巡航导弹,每架可携载6枚射程为1800公里的AS-X-15空射巡航导弹。但是轰炸机却不具有洲际作战的突防能力。

1981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刊登了一张不太清晰的照片,但却引起世界航空界的注意。照片本身可能是由一张小底片过度放大而成,因此满布微粒,不过所拍摄到的机种却是从未见过的大型飞机。图片只说明摄于1981年11月25日莫斯科近郊的机场上空。照片中的大型机,是变后掠翼轰炸机,不久被北约组织定名为“海盗旗”。

“海盗旗”的照片安排得最恰当的是,它与图-144大型超音速客机一起并排飞行而被拍摄下来。从众所周知的图-144的尺度,可推算出海盗旗的大小。经测算,“海盗旗”的外形尺度比美国B-1B大,与B-52相当,机身长53米,机高13.5米,最大起飞重量267000公斤,超过B-1B约50000公斤。至于翼展尺度,由于照片是侧面拍摄,再加上变后掠角的关系很难测算。经过多方反复推算,机翼面积约370平方米,后掠20°、60°时翼展分别为54米和36.7米。

1988年8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F·卡卢奇和他的高级助手,在访问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时,曾参观了“海盗旗”轰炸机。据随行的国防部官员说,“海盗旗”在结构布局上与B-1B非常相似,但它的外形和加工平滑度类似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初制造的B-70,其尺度却与B-52差不多。

航空界有句行话,尾翼是设计者的注册商标。“海盗旗”垂直尾翼的外形的确不像B-1,倒是跟它身旁的图-144的尾翼一模一样。就以这点而论,便能断定“海盗旗”很可能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

除尾翼外,它与B-1B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变后掠翼。“海盗旗”的主翼铰链,位置比B-1B更远离机身,这样固定翼部变得较大,好像是在三角翼的外侧加装外翼一样。而且主翼的后掠角度变化范围也比B-1B小,最大后掠角在55°至60°。

铰链采用宽间隔,又缩小外翼,而后掠角变化又小,在结构上自然比较省事。不过,却不利于空气动力,更无法完全发挥变后掠翼的长处,也许“海盗旗”并不像B-1B那样重视超低空高速突防能力。

海盗旗是前苏联空军首次拥有洲际攻击能力的远程突防战略轰炸机。它和美国空军B-1B是同一代产品,都是超音速飞机,也都具有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海盗旗”可以利用美国加拿大预警系统的低空盲区进入美国本土实施攻击。

回顾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苏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中,TU-22M“逆火”轰炸机突然成为争论话题。美国主张“逆火”应作为战略武器包含在限制内,前苏联则认为它只是中程轰炸机,双方几经僵持,最后前苏联答应拆除“逆火”的空中加油装置与抑制生产,才解决此一争端。

逆火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如果不作空中加油,是不能到达美国本土的。事实上,就算进行空中加油,要直接轰炸美国本土,还是相当困难的。而“海盗旗”轰炸机是货真价实的远程轰炸机,前苏联拥有它是空军装备技术的飞跃,具有重大意义。

“海盗旗”装有4台推力为13600公斤的风扇发动机,最大速度达到M2.1,超过B-1B达M0.85,不进行空中加油时作战半径达7300公里。

“海盗旗”可挂载多种核炸弹、常规炸弹和导弹,包括:20枚AS-X-15空射巡航导弹,机腹下可挂半埋式的大型BL-10空地导弹。最大载弹量达16300公斤。

“海盗旗”除配备有远程通信、导航等设备外,还装有用于攻击、地形跟踪和尾部告警等雷达以及电子战设备。

“海盗旗”已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服役,90年代继续装备部队。可以预料,俄罗斯可能也在着手发展新一代先进轰炸机,使战略轰炸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