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军事
1951800000004

第4章 着名战役(3)

战斗开始时,“定远”发炮震塌飞桥,丁汝昌摔伤,随之信旗被毁,各舰失去指挥。日舰队一面以炮火突击北洋舰队右翼,一面横过北洋舰队阵前。继而第一游击队转向左后,主队转向右后,穿插包抄。北洋舰队队形顿乱,腹背受敌,“扬威”、“超勇”被击沉,“扬威”管带林履中、“超勇”管带黄建勋及两舰官兵战死。此时,“定远”、“靖远”、“致远”、“来远”和“经远”围攻日主队后尾之“比睿”、“赤城”,将其击伤,并击毙“赤城”舰长坂元。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急援该两日舰。此时,已受重伤且弹尽的“致远”正遇来援的“吉野”,管带邓世昌指挥已侧倾的“致远”舰向“吉野”猛冲,以求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日舰击沉,邓世昌及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经远”继续迎战“吉野”,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等阵亡,随之舰亦被击沉。“来远”在围攻“比睿”、“赤城”时被击,弹药舱爆炸,机舱浓烟充塞,三管轮张斌元俯身舱底操纵轮机,大副张哲说、炮官谢葆库指挥士兵将火扑灭,使舰得以保全。15时,日舰夹攻“定远”、“镇元”,“镇元”以及赶到战场的“平远”将“松岛”击成重伤。伊东被迫改“桥立”为旗舰。傍晚,日舰队撤出战斗。北洋舰队由“靖远”管带叶祖川,主动代为指挥,收队撤离。“济远”、“广甲”在战斗中先行撤逃。“广甲”于当日夜间在三山岛附近触礁,后被日舰击毁。8月24日,清廷下令将“济远”管带方伯谦处决。

此战,日本联合舰队占有航速、中小口径速射火炮方面的优势,战术运用比较灵活,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中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及其顾问C·汉纳根(德国陆军军官)不谙海战,先是列出不利的阵形,后又中断了指挥,致使己方舰队在舰艇数量、大口径火炮和装甲等方面的优势未能发挥,始终没有摆脱被动局面,结果主要战舰损伤过半。

日军攻占平壤,控制黄海制海权后,积极向叫中国进攻,并于9月26日,在第1军向鸭绿江进攻的同时,陆军上将大山岩率领第2军2.4万余人,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开始登陆,企图夺取旅顺。登陆历时12天,未遇任何抵抗。10月初9,日军经皮子窝(今皮口)占金州(今金县)。负责旅顺、大连防务的清道员龚照玙逃往天津。次日,日军占大连,准备进攻旅顺。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背山面水,港阔水深;港内建有船坞、电报局,是清廷经营10多年的北洋海军基地。黄金山、老虎尾雄峙口门,筑有炮台12座,安炮70余门,驻有清军8营。在旅顺侧后依山凭险筑炮台17座,安炮近80门。时清廷判断鸭绿江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原旅顺守军被调往鸭绿江防线,接防的多为新募之兵,各部之间互不统属;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海军主力已退避威海卫,故旅顺水陆防御力量均较薄弱。10月20日,日军开始向旅顺发起进攻,次日控制咽喉要地南关岭,前锋进至土城子。这时,驻防旅顺清军统领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均已逃离,只有总兵徐邦道率部抵抗,给日军以一定打击,但因敌后队陆续涌至,徐部被迫退守旅顺。24日,日舰队进攻港口,掩护陆军对旅顺发起猛攻,涂邦道率部再次抗击,终因兵单势孤而败。25日,日军攻占旅顺制高点椅子山炮台,周围各炮台相继失守,清军纷纷溃散。日军占领旅顺并血洗全城。

日军侵占旅顺后,其大本营鉴于渤海湾行将封冻,遂组成2.5万余人的“山东作战军”,于12月中旬陆续运抵大连,企图与海军相配合,进攻威海卫。

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遥对旅顺口、大连,建有拱卫渤海门户的北洋海军基地。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而在此时,慈禧太后仍派张荫桓赴日,向日军求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建议预作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炸毁南岸炮台,以免资敌;但阻于道员戴宗骞、刘超佩,未能实行。

12月23日,日舰炮击登州(今蓬莱),实行佯动。其山东作战军则从大连乘25艘舰船,于25日在荣成湾龙须岛登陆。荣成仅有清军4营,稍事抗击后即不支而退。27、28日,清廷接连命令北洋海军乘间出击,断敌退路,但北洋海军未出击。28日,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致劝降书与丁汝昌,遭丁拒绝。30日,日军分南北两路扑向南岸炮台。21年1月初1,总兵孙万龄率部2000余人于桥头抗击,阻滞南路日军;但因北路阻击不力,日军迅速进至鲍家村、崮山后一带,南岸炮台受到严重威胁。初3,山东巡抚李秉衡命孙万龄部及戴宗赛所部北岸炮台守军夹击北路日军,但戴部违令不进,孙部孤军力战,情退守桥头。

随后,南路日军占桥头,逼温泉,于初5晨同北路日军夹攻南岸炮台。守军英勇抵抗,丁汝昌率“靖远”、“镇南”、“镇北”、“镇西”、“镇边”等舰抵南岸,以舰炮火力支援守军。日军死伤甚众,少将旅团长大寺安纯被击毙。战至中午,南岸炮台失守。随后,日军采取迂回战术,于1月初7向威海卫西部清军孙万龄部进攻。孙率部抵抗,后因部将间得胜临阵脱逃,孙部被迫撤至酒馆,日军遂占威海卫。是夜,丁汝昌督敢死队毁北岸炮台。初8凌晨,日军占北岸炮台。至此,坐困威海港的北洋海军已被日军海陆包围。

从初10开始,南岸炮台的日军及联合舰队,连续炮击北洋舰队,并用鱼雷艇于夜间突入港内袭击,“定远”,“来远”、“靖远”、“威远”、“生筏”及鱼雷艇两艘被击沉、击毁,13日,北洋海军鱼雷艇10艘自行从北口突围,1艘撞毁,余9艘的官兵弃艇逃走,艇均被掠。洋员美国人马格禄(即J.麦克卢尔)等劝丁汝昌投降,丁严正拒绝,表示要战至船殁人尽而后已。右翼总兵“定远”管带刘步蟾见大势已去,服毒自尽。17日,丁汝昌见外援已绝,突围无望,也服毒自尽。

马格禄等又怂恿威海营务处候补道员牛昶昞,于18日假丁汝昌名义致书请降。20日,牛昶昞与伊东施亨在日“松岛”舰上签署降约,中国在威海的所有军舰、炮台及军事装备等,全部交给日军。

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前449年希腊诸城邦为反抗波斯帝国的侵略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其经过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波斯军采取攻势,连遭失败;第2阶段,希腊人转入反攻,取得最后胜利。

战争第1阶段。波斯军3次远征希腊,声势浩大;希腊诸城邦奋起自卫,成功地击退波斯军的入侵。

公元前492年夏,大流士一世派马多巴乌斯率陆、海大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色雷斯海岸向希腊推进,但其舰船在阿托斯海角遭飓风大部覆灭,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出师不利,被迫撤退。

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和阿尔塔费尼斯率军约5万人(包括1万骑兵,近400艘战船)第2次远征希腊。波斯军自萨摩斯岛启航横渡爱琴海,首先攻占并破坏了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登陆。面对强敌,雅典政府紧急动员全体雅典公民,甚至把一部分奴隶也编入军队,加上北部布拉底千名援兵,仅万余人,由小米太亚得统率,毅然赴马拉松应战。9月12日晨,马拉松会战开始。希腊步兵占据有利地形,主力分置于两翼,趁波斯军大部分骑兵尚未赶到会战地点,佯作正面进攻,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取中央突破战术。希腊中军且战且退,波斯军步步进逼。希腊军突然发起两翼攻击,其长枪密集方阵攻势凌厉,波斯军抵挡不住,仓皇后撤,希腊军乘胜追击,波斯军溃败。退至海上,无所施展而回国。在此后10年间,各方紧张备战。希腊30多个城邦集会于科林斯,结成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成希腊联军,随时准备抗击波斯入侵。

公元前480年春,大流士一世的继承者薛西斯一世动员更多兵力(约25万人、1000艘战船)大举远征希腊。波斯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占领北希腊,迫使一些城邦投降,继而向中希腊进军。在面对强敌的危急时刻,希腊联军(约10万人、400艘战船)决定北上迎敌,选择有利地势,陆海协同,阻挡敌军南进。由斯巴达王列奥尼达率陆军御敌于易守难攻的天险——温泉关。海军由斯巴达人欧里比阿德斯率领,御敌于距温泉关不远、可挟制埃夫里波斯海峡的阿提密喜安海岬。

8月中旬,温泉关血战开始。波斯军首先发起进攻。到达温泉关的希腊联军约5000~6000人顽强抵抗3天。列奥尼达令其他城邦军队迅速撤退,自率斯巴达精兵300人英勇阻击。因双方兵力过于悬殊,加之有奸细为波斯军引路,斯巴达守军全部壮烈牺牲。温泉关失守后,波斯军长驱南下,希腊人处境危殆。这时,地米斯托克利已组织雅典非战斗人员疏散到特里津城(南希腊)及萨拉米斯岛等地,将全部成年男子编入海军,并巧妙地说服欧里比阿德斯,把希腊舰队撤至萨拉米斯岛附近,准备决一死战。波斯陆军进占雅典城,大肆破坏劫掠;其海军绕过阿提卡半岛南端的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

9月下旬,萨拉米斯海战开始。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编成3线战斗队形,呈围攻态势。希腊舰队隐蔽在艾加莱奥斯山后,编成两线战斗队形,勇敢地发起攻击。希腊战船船体小,运动自如,能够灵活地袭击敌舰。船体硕大的波斯战船调度失灵,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甚至自相碰撞而沉没。波斯海军遭受重大损失,亲征希腊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后路被切断,仓皇败逃回国,其陆军由马多尼乌斯带领退至北希腊。

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希波双方陆军在布拉底附近进行一次决定性会战。斯巴达统帅保萨尼阿斯率领希腊联军约10万人,重创占有明显优势的波斯陆军,马多巴乌斯战死。波斯人的第3次远征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希腊海军东进至萨摩斯岛附近的米卡利海角,亦打败波斯军。希腊人以艰苦卓绝的战斗所赢得的这一系列重大胜利。

战争第2阶段。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采取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雅典在爱琴海的霸权。战争的性质也随之起了变化。

公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因同盟会址和金库设于爱琴海上的提洛岛,亦称“提洛同盟”),其最初目的是共同反对波斯,但很快变成了雅典对外扩张和压榨各加盟小邦的工具。公元前476年以后,希腊军队在雅典统帅西门指挥下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约公元前466年,西门在小亚细亚欧律墨冬河口的会战中大败波斯舰队,基本上解除了波斯海军对希腊的威胁,战争的主动权已掌握在希腊人手中。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又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同年,雅典派全权代表卡利亚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利亚斯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至此结束。雅典成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

亚述战争

公元前8~前7世纪末,西南亚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国亚述对外扩张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公元前10世纪末,亚述曾是西亚的军事强国,但到公元前8世纪,数次被北方新兴强国乌拉尔图(即凡湖王国)战败,国力衰落。公元前744年,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即位后,开始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建立常备军,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又把行省由大划小,加强集权统治,亚述再度兴起并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战争。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为了击败主要对手乌拉尔图,采取首先击破其同盟者的战略。公元前744年,亚述王进军东北,征服乌拉尔图的同盟者米底各部落。次年,又西征乌拉尔图的北叙利亚各同盟国。由于无法攻克阿尔帕德城,亚述军转而与乌拉尔图和北叙利亚6国军队鏖战并获胜,俘敌7万余人,乌拉尔图王败逃。公元前742年,亚述军再次西征叙利亚,围攻阿尔帕德城,3年始下。邻近各国亦臣服。

公元前739年,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巴基及阿拉伯等地区19国联合反抗亚述,亚述大军在黎巴嫩山区与之会战,又获胜利,各国再次降服。公元前736年,提格拉·帕拉萨三世长驱直入乌拉尔图,围困其首都图什帕(今凡城),但未能攻破。

公元前732年,亚述军攻下反叛的大马士革,大肆屠杀,并在此设置亚述行省。公元前722年,亚述新王萨尔贡二世即位伊始,便率兵攻陷撒马利亚(以色列都城),俘2.7万人而归。公元前714年,萨尔贡二世奔袭乌拉尔图腹地,最后攻占其宗教中心穆萨西尔,掠获大批金银财宝。至此,乌拉尔图锐气尽挫,无力再与亚述抗衡。

为了争夺两河流域的霸权,亚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南邻巴比伦。约公元前8世纪,由叙利亚迁徙到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塞姆族部落迦勒底人开始占据巴比伦坡。亚述王萨尔贡二世发兵赶走迦勒底统治者,取代其王位。公元前704年,萨尔贡二世之子辛那克里布即位后,巴比伦王位又落入迦勒底王米罗达克·巴拉丹二世手中。

亚述王出兵争夺,欲攻巴比伦坡。迦勒底及其同盟者埃兰的军队驻扎在巴比伦城东南的基什,另一部驻扎在东北的库塔,准备夹击进攻巴比伦坡的亚述军。亚述王遂暂不顾巴比伦坡,转兵首先攻陷兵力薄弱的库塔,然后进兵基什,与敌军主力接战,大破迦勒底和埃兰联军,辛那克里布胜利进入巴比伦坡。公元前694年,亚述军乘船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到达波斯湾,追歼逃到埃兰沿岸的迦勒底军。但不久,埃兰军袭击巴比伦,俘虏亚述王子,帮助迦勒底人夺回王位。

公元前691年,埃兰、迦勒底等联军进攻亚述,在亚述边城哈鲁里展开激战。亚述自称歼敌15万人,其本身损失也很大。3年后,亚述军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俘虏迦勒底王,从此巴比伦被亚述控制达数十年。

亚述占据叙利亚,使埃及丧失了在这一地区的优势。因此它极力鼓动和支持叙利亚境内各小国反叛亚述。为征服埃及,约公元前671年,亚述王伊撒哈顿率军越过西奈半岛侵入埃及,攻克下埃及旧都孟菲斯,上埃及各地王公亦表臣服。不久,埃及发生暴动,伊撒哈顿前往镇压,死于途中。上埃及都城底比斯的努比亚王朝法者乘机夺回孟菲斯。约公元前667年,亚述新王亚述尼拔驱兵入埃及,战败法老军,再克孟菲斯。约公元前663年,又挥师南下,一度攻陷底比斯。埃及人为摆脱亚述统治而进行的斗争从未间断,约公元前651年,埃及法者萨姆提克一世终于彻底驱逐亚述占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