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1952600000030

第30章 海军战术(4)

通常在近岸海域由岸防兵火力组织三道火力区。由中程岸导组织第一道火力,与前沿雷障结合,对展开换乘之登陆编队实施突击;以近程岸导组成第二道火力,打击向岸接近的敌大、中型登陆舰船和火力舰艇;以岸炮和地面远程炮兵组成第三道火力,并与基本水雷障碍区结合形成强大的基本雷炮阵地,集中打击敌登陆舰艇。三道火力与陆军的各种炮兵火力相衔接,形成纵深严密的抗登陆火网。

抗登陆作战中,岸防兵主要打击距岸10公里以外的敌舰船,并把打击火力集中在敌展开换乘地域和基本雷炮阵地两个地域。当部署有远程岸导时,还可以远程导弹在远距离上配合海上机动兵力,对航渡中的敌登陆编队实施突击。岸防兵的主要打击目标是登陆母舰、直升机母舰、大中型火力舰艇,力争在敌展开换乘地域给敌以重大毁伤,在基本雷炮阵地粉碎敌登陆企图。

当敌登陆舰艇通过基本雷炮阵地进入地面炮兵火力区时,岸防兵主要打击敌后续舰船,或者压制敌舰炮火力,掩护地面炮兵打击向岸冲击的登陆舰艇。登陆兵上岸后陆军部队实施反冲击时,岸炮和近程岸导则以主要火力打击敌火力舰艇,支援陆军作战,力争在滩头歼灭敌登陆兵,中远程岸导则继续打击远距离的敌舰船。

4.封锁海峡作战,也是岸防兵战时的重要战斗任务

海峡是海上交通要冲,有时是敌人从海上进攻的必经之路。封锁海峡水道阻止敌海上兵力通过是抗敌海上进攻的重要作战行动,对尔后作战影响重大。

岸防兵是封锁海峡的主要兵力,岸防兵火力和水雷障碍构成的雷炮阵地是封锁海峡海上阵地的主体。岸防兵应在海峡两岸沿海峡走向配置岸导岸炮阵地和在航道中布设水雷障碍,形成大密度大纵深的强大雷炮阵地,以抗击敌对海峡的突破。

封锁海峡作战是坚守防御阵地战。敌为突破海峡必然对海峡两岸的阵地实施火力摧毁或以兵力夺占控制,故封锁海峡作战是最艰巨的作战之一。岸防兵必须构筑坚固工事,提高战斗坚持力,并有足够数量的机动兵力作为预备队,以便及时补充和加强。

海岸炮兵封锁海峡作战是典型的雷炮阵地战。因此,首先要集中岸防火力打击敌扫雷兵力保护雷障,当敌编队从雷障中清扫的通道鱼贯通过时,则要尽可能的歼灭敌登陆舰艇或作战舰艇,给敌以重大削弱,为尔后歼敌创造条件。

5.保交破交作战,是岸防兵战时行动中经常执行的作战任务之一

海上交通线是进行战争的重要运输通道。特别是濒陆海区的交通线,是远洋运输和近岸运输的汇合区,是巨大的物资传送纽带,对于支援战争具有重大意义。岸防兵负有保卫濒陆海区交通线的任务。

同时,当敌从海上交通线进攻时,也可进行破坏敌交通线的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北方海战区贝辰加湾一带,以岸炮配合潜艇航空兵掩护盟军的援助运输,同时打击德军为濒海陆上部队运送物资的船队,就是典型的保破交作战。

战争经验表明,由于海上作战任务繁重和海区的辽阔,海上运输船队在许多情况下,不可能指望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援助,比较可靠的办法还是依赖有力的岸上火力掩护。

岸防兵保交破交作战,主要采取区段掩护和机动作战两种形式。区段掩护是在交通线的濒陆地段或岛屿较多地段,配置岸防兵阵地,以火力控制航道,打击袭击己方运输船队的敌舰,或者打击敌运输队。机动作战是在航道重要地段或运输队易遭攻击海域的岸上建立机动阵地,运输船队通过之前,岸防兵进入阵地做好射击准备,护送船队通过。

对于敌交通线,机动岸防兵则可采取隐蔽伏击的手段进行袭击。对于敌占岛屿的港口锚地,还可用岸,防兵火力进行封锁,切断其海上补给,以削弱其战斗力。

6.支援陆军作战,是岸防兵战时在许多情况下必须进行的作战行动

海岸防御作战,通常是三军联合行动。陆军部队担负着濒海陆上歼灭敌地面部队的任务。岸防兵配置在岛岸,与陆军部队紧密相邻,便于对陆军部队作战进行支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列宁格勒、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沿海地域的海岸炮兵,支援陆军抗击德军从陆上进攻,就是很好的说明。当时,由于岸炮射程远,精度高,担负了许多地面炮兵不能完成的任务。

现代条件下,岸防兵支援陆军作战主要是支援陆军对敌占岛屿的登陆进攻,支援对海岸防御侧背陆上方向的防御,抗击敌登陆兵夺占和扩大登陆场等。岸导主要打击对濒海陆军部队有威胁的敌水面舰艇,必要时亦可用以摧毁敌占岛反射面积较大的目标。岸炮除压制敌舰炮火力,掩护地面部队作战外,还可以直接支援陆军部队的行动,如摧毁坚固火力点,压制消灭敌大口径炮兵,抗击坦克冲击,破坏敌通信指挥枢纽等。

海军陆战队战术

珊瑚礁岛两栖进攻战斗是海军陆战队在远离大陆的特殊地域条件下,在海军其他兵力的支援协同下,独立组织的登陆战斗。它是海军陆战队最典型的战斗类型。

珊瑚礁岛两栖进攻战斗的特点及要求

珊瑚礁岛是海洋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岛屿。它是由海洋中一种热带小动物——珊瑚虫的骨骼堆积而成的。其特点是远离大陆、岛屿分散、面积小、地势低平、礁盘大、礁缘陡峭。

这些地理特点,对在该地域执行攻防作战均有重大影响。主要是:远离大陆,补给困难;进攻时,易遭敌侧后袭击,但便于己方各个击破;防御时,战斗队形易遭分割,但易守难攻;战斗行动受潮汐影响较大;岛上生存条件差;且构筑工事较难,难以抵御对方火力袭击等等。

因此,海军陆战队在该地区执行两栖进攻作战任务时,必须精心准备,周密筹划,适当加大作战物资的携带量;正确选取进攻样式和首批夺取的目标及登陆时间;合理使用登陆工具和手段;严密组织航渡和协同;等等。

进攻样式和主要进攻方向的选择

礁岛两栖进攻的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逐岛进攻,另一种为越岛进攻。逐岛进攻就是对进攻当面的敌占岛屿逐个攻击夺占。

越岛进攻就是越过当面的敌占岛屿,去攻击其后面的敌占岛屿。逐岛进攻样式,进攻兵力无后顾之忧,逐步推进,稳扎稳打。但消耗作战兵力多,持续作战时间长。越岛进攻样式,能加速战役战斗的进程,节省兵力,减轻作战强度,持续作战时间、短,但后方有时不稳固,后续兵力易遭敌袭击。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既采取过逐岛进攻的样式,也采取过越岛进攻的样式。在攻占吉尔贝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时,分别对塔拉瓦、马金岛和罗伊—纳木尔采取了同时进攻的样式。对夸贾林环礁各个礁的夺取,又采取了先夺小岛,后夺主岛的进攻样式。而对马绍尔各岛的进攻,则采取了越岛进攻的样式。每战具体选用何种样式,应视当时各方面的情况而定。进攻样式确立了,主要进攻方向也就大体确定了。

夺占目标和登陆点的确定

当进攻的样式和主要突击方向确定以后,就要确定具体的夺占目标。海军陆战队在确定具体夺占目标时,要从敌防御的要害处着眼,从弱处开刀。要害是指在这一突击方向上要夺占的目标处于关键地位,一旦夺占了这个目标,对该方向的作战将产生重大影响,能直接动摇敌在这个方向上的防御体系。如某一群岛中的核心岛屿、起支配作用的岛屿或有机场和较大码头港口的岛屿。从弱处开刀,主要是要寻找敌防御中的薄弱处,确保首战必胜,为夺取主要目标创造条件。当然,强弱是相对的,具体情况要作详尽的分析。

在确定夺占目标的基础上,就要考虑登陆点。确定登陆点应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舰艇部队和航空兵的许多特定的要求。海军陆战队选择登陆点要与舰艇和航空兵部队共同商量确定。但本身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主要从是否便于上陆和便于执行岛上进攻。同时,要考虑礁岛的特殊地形、自然条件的影响,在此前提下,侧重从风、礁盘、火力3个角度分析。

风:礁岛登陆点一般都选在礁湖内侧或下风方向。因为上风方向礁缘陡峭,拍岸浪大,一般上陆工具难以接近,容易被浪打翻。

如,美军在太平洋梅路岛登陆时,就是因为礁缘拍岸浪大,使许多上陆工具被打翻,被迫绕道从礁湖内侧和下风方向上陆;在塔里布塔里岛登陆时,上陆点就是选在礁湖内侧和下风方向;在贝希欧岛登陆时,上陆点也是在礁湖内侧;在罗伊—纳木尔岛和夸贾林岛登陆时,上陆点也是选择在下风方向。可见,礁岛登陆中,风是影响登陆点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礁盘:这是影响登陆点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珊瑚礁岛礁盘深浅是影响上陆速度的关键因素。因为礁盘上有许多大大小小水坑,极不便于行走;礁盘水很浅,通常又不便于登陆工具接近;同时,礁盘也为布设各种障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大纵深的礁盘成了进攻一方的巨大障碍。因此,海军陆战队在确定登陆点时,通常都选择在礁盘纵深浅的方向。

火力:敌人防御火力的强弱,是选择登陆点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海军陆战队应把登陆点选在敌防御火力最薄弱处,以便减少伤亡,加快上陆速度。

为此,要加强侦察,确实查明敌人的部署、火器的射向和射击的范围,力求从敌射击死区进入和上陆。如美军在太平洋岛屿登陆时,就是针对日军把防御重点指向外海,永备工事的射界只能向外海射击的弱点,把登陆点选在其防御的内侧,大出日军意料,迫使日军重新机动和组织火力,对登陆成功起到了极大作用。

通常一个营使用一个登陆点,因此,登陆点要有一定正面宽度和纵深。在开阔海岸地域登陆作战中,营登陆点正面宽度通常为0.5~1公里。由于珊瑚礁岛可供登陆的正面狭窄,因此,在珊瑚礁岛进攻作战中,营登陆点正面宽度可以缩小到0.5公里以下,具体正面宽度因情而定。

登陆时间的确定

登陆时间的确定是海军陆战队执行两栖进攻战斗的核心内容之一。登陆时间包括登陆日和登陆时刻。确定登陆时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结合礁岛作战的实际,主要应考虑能否达成登陆的隐蔽突然性和是否有利于制空权的夺取,而能否达成隐蔽突然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鉴于珊瑚礁岛远离大陆,空中掩护十分困难,不但所需掩护时间长,而且需出动的兵力数量多、强度大,往往难以实施全程有效掩护。因此,登陆时间选择一定要有利于制空权的夺取,才能可靠保障登陆的安全。

登陆日:海军陆战队在确定登陆日时,首要考虑因素是符合上级意图,在此前提下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受季风影响较小的月份。

登陆时刻:登陆时刻的确定主要应考虑潮汐对上陆的影响和是否便于进行火力准备。

当然,这主要取决于使用何种登陆工具。当使用排水型上陆工具时,通常选择在高潮登陆,以便突破礁盘障碍,跨越礁盘和利用向岸流,加快上陆速度。选择登陆时间还应便于航空火力准备和舰炮火力准备,以便有效压制和摧毁敌防御火力,保证登陆艇波向岸冲击。

为保证两栖进攻中充分发挥各参战兵力的整体作战威力,登陆时间的选择还要有利于上陆战斗的组织、指挥和协同。在确定登陆时间时,一般众多因素都要考虑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均占有,而要抓主要矛盾,主导因素。并以此为中心,力排不利因素,兼顾其他因素,从当时实际出发,选定符合要求的有利登陆时间。

战斗队形和上陆部署

由于礁岛面积比较小,交战双方投入礁岛作战兵力的数量均受一定限制。因此,海军陆战队对一个岛礁执行两栖进攻时,一般都采用营连规模登陆。这里着重阐述陆战营战斗队形及其上陆部署。

陆战营的战斗队形,要求要便于发挥陆战营各兵力的特长,便于指挥、协同,便于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要作战方向,有足够的火力持续突击和独立战斗,以保证一举突破成功,速战速决。要防止在滩头造成拥挤,以减少伤亡。

据此,通常编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两栖坦克分队、炮兵分队、工兵分队、防化分队、防空导弹分队、保障分队等。

根据礁岛作战的需要和陆战营战斗队形的编成,海军陆战营上陆顺序一般为两栖坦克分队、障碍排除队、一梯队及其加强兵力、营指及其伴随兵力、二梯队及其加强兵力、保障分队。

根据岛上作战需要和一般上陆顺序,确定登陆突击的波次编成。一般一个陆战营通常编为数个艇波。若编5个波时,各波的部署和行动如下:

1.前导波:两栖坦克分队

主要是引导接敌,以火力保障第一梯队排障,并随第二波上陆,支援陆战步兵夺占登陆点。由于两栖坦克携带弹药较少,突击任务重,因此,当航空兵和舰炮进行直接火力准备时,应尽量不射击,在舰炮火力准备末期,再向敌前沿火力点射击,以保持火力的不间断和保障第1、2波排障及后续波次上陆。

2.第一波;水中障碍排除队

主要是在舰艇火力、航空兵火力和坦克火力的掩护下,在敌障碍中开辟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