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中还有一类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成的,说唱白蛇与许仙恋爱故事的《义妖传》就是这类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义妖传》的故事情节和《雷峰塔传奇》基本相同,“义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白素贞。她为了捍卫自己与许仙的爱情幸福,跟代表封建势力的法海和尚展开了出生入死的斗争,体现了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要求挣脱封建压迫的强烈愿望。其他人物如法海的虚伪残忍,许仙的诚实懦弱,小青的热情爽快,也都有较好的描写。
以上四部虽然是比较好的弹词作品,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用,小市民意识的渗透,特别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艺术的局限,作品存在着大量的封建伦理的说教,不同程度的猥亵描写。在故事情节上也往往陈陈相因,总脱不掉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经过波折而大团圆的俗套。
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词话发展而来的,与词话的关系更为直接。今传最早的鼓词,是明天启刊本《大唐秦王词话》(一名《秦王演义》),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统一中国的故事。韵文为十字句,与鼓词相同,只是这时还不用鼓词的名称。正式使用鼓词这一名称的,是明末清初的贾凫西,他的《木皮散人鼓词》不是演述故事,是借用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正是这个事实说明至晚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鼓词已经流行,并且已经转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
鼓词也是韵文、散文相间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较弹词更为灵活。鼓词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又说又唱的成本大书,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的小段。习惯上,前者称为鼓词,后者称为大鼓。大鼓出现较晚,它是从鼓词“摘唱”来的。所谓“摘唱”,即从鼓词中摘取精彩的一段来演唱。清中叶前后渐渐兴盛,并有了专门为此创作的作品,于是它便与鼓词正式分开,成为另一种曲艺形式。
鼓词大部分是写前代忠臣良将南征北战的故事,其中虽有一些历史的影子,但绝大部分是虚构的,也还有不少神仙道化的描写。作品主要是写朝廷上忠奸的斗争和抵制外族入侵的战争,虽然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却多少反映了人民的爱憎和愿望。较有代表性的如《呼家将》(一名《肉丘坟》)等。鼓词中也有写才子佳人恋爱故事的,较之弹词同类的作品,一般来说篇幅要短小得多,风格也不同。但仍未脱公子受难,小姐受苦,终于团圆的俗套,其中较好而影响较大的是《蝴蝶杯》,特别是“游龟山”一段描写,反映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他们的反抗情绪,有一定意义。
还有一部分鼓词是由文学名著改编的,根据小说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根据杂剧传奇的有《窦娥冤》、《西厢记》、《白兔记》等。这些鼓词一般与原作出入不大,对这些文学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弟书是鼓词的一个支流,大约创始于乾隆年间。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说:“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由此可见它的来源和音乐上的特点。
子弟书的题材,除一部分直接从社会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是根据明清流行的小说、戏曲改编的。前者如《烟花叹》、《厨子叹》、《逛护国寺》等,可以借此了解当时一些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某些生活状况;后者对传播文学名著起了一定作用。子弟书的作者还对原著某些人物形象和思想倾向做了一些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有助于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如子弟书代表作家罗松窗、韩小窗据文学名著改编的《鹊桥密誓》、《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草桥惊梦》、《闹江州》等,都有这样的特点。
子弟书的乐曲今已失传,但保留到现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种曲艺形式进行演唱,受到群众的欢迎。
清代民间歌曲
清代文人继续明代文人的遗习,搜集民间通俗歌曲的风气更盛,保存下来的作品远较明代为多。刘复、李家瑞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中共收俗曲单刊小册6044种,又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他“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1.2万余种”,由此可见清代民歌的兴盛。
清代俗曲集的情调与明代基本相同,多为男女相思之作,亦有不少色情作品,大都是城市酒楼、茶馆、妓院中传唱的东西,如《霓裳续曲》、《白雪遗音》等刊本和《时兴呀呀哟》等钞本。但其中亦有一些思想比较健康,歌词清新俊爽的作品:
〔寄生草〕濛淞雨儿点点下,偏偏情人不在家;若在家,恁凭老天下多大。劝老天,住住雨儿教他回来罢。淋湿了衣裳事小,冻坏了情人事大。常言说:黄金有价人无价。
〔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若)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重)
——《霓裳续曲》卷四
清代民歌中亦有来自较为僻远地区的,如李调元的《粤风》和无名氏的《四川山歌》,它们的曲调较简单,但感情真率朴实,是民歌的本色:
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
——《粤风》卷1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
——《四川山歌》
这里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却体现了民歌清新健康的风格。
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束缚和迫害在清代民歌中的反映也较前代更为具体深刻,有的谴责男子的负心,有的怨恨父母的无情,感情都十分强烈。有的则具体地写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带给妇女的痛苦。例如:
十八女儿九岁郎,晚上抱郎上牙床,不是公婆双双在,你做儿来我做娘!
——《四川山歌》
这是辛辣的嘲笑,也是严肃的抗议。但在那样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妇女的美好青春被葬送了。《时调小曲丛钞》中〔银绞丝调〕“哭情郎”、〔王琳琅调〕“别情哥”两首都是写女子自己选择了配偶,却被父母另嫁了别人的痛苦心情,特别是前一首,不仅写了她与情人痛苦的离别,并且写了她对情人殉情而死的深切的悼念。作品中两对青年的命运正是那个时代必然产生的悲剧。但青年人是顽强的,他们继承了前代民歌中那种“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的精神,表现了更为强烈的叛逆精神:
思想着才郎,恼恨着爹娘。脚踩着花盆,手扶着墙;两眼不住的泪汪汪。因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浑身上下茄样。郎嗳!能舍这皮肉不舍亲郎。
——《时兴呀呀哟》
冤家要去难留下,满满斟上一杯茶。这杯茶,留下冤家说句儿话:既要去,就该留下知心话;偷偷瞒瞒不是个常法。倒不如瞒着爹妈,逃走了罢!瞒着爹妈,逃走了罢!
——《京都小曲钞》
任何迫害,不会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体的摧折,也不能熄灭他们心中争取自由的火焰,“能舍这皮肉不舍亲郎”,这就是他们的回答,“瞒着爹妈,逃走了罢”,这就是他们的行动。
清代还有少数民族民歌和儿歌专集的刊行。前者如《粤风》中后3卷的《瑶歌》、《苗歌》和《僮歌》。作品多半是情歌,也反映了他们的一些习俗。但由于是用汉字标音,虽经注释,仍有不少难懂之处。后者如郑旭旦的《天籁集》和悟痴生的《广天籁集》等儿歌集,它们是成年人向儿童传授知识,训练儿童语言的,一般句子较短,语言简易流畅,适合儿童诵唱。但其中亦有少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清代传奇与杂剧
清初传奇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舞台演出的实际,思想性、故事性增强,艺术上讲究戏剧结构、场面冲突等。作品大都或多或少地接触到现实的政治斗争和重大历史事件,借历史人物和故事抒发作者的爱憎感情,富有时代气息。
李玉是这种创作倾向的代表。相传他写有60多个剧本,今存20种(包括与人合作3种)。早期作品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代表,多写人情世态。清初写成的《万里圆》、《千钟录》(又名《千忠戮》)、《清忠谱》(与朱皠、毕魏、叶稚斐合作)等,或揭露明末政治的黑暗,或表现市民暴动和人民的反抗精神,思想和艺术成就都超过了早期作品。其中尤以《清忠谱》著名,作品对伸张正义、不惧权势的周顺昌等东林党人正义斗争的描写,具有典型意义;还成功地塑造了城市人民群众的形象,比较真实地表现了群众斗争的场面,艺术上很有特色。
以李玉为中心活动在苏州地区的戏剧家,还有朱皠、朱佐朝、庄园、毕魏和叶稚斐等,称“苏州派”。朱皠的《双熊梦》、(又名《十五贯》)叶稚斐的《琥珀匙》、丘园的《党人碑》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苏州派之外,吴伟业和尤侗,是另一类型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不适合演出。即所谓“案头之曲”。作品大都借历史故事抒发个人怀才下遇的苦痛心情或故国之思,影响不大。如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尤侗的《钧天乐》传奇等。
这一时期的李渔,既是一个剧作家,又是一个戏剧理论家。所撰《笠翁十种曲》,较著名者有《风筝误》、《奈何天》和《意中缘》等。所著《闲情偶记》,是对戏曲创作和演出理论的系统总结,有独到的见解。康熙时期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继承了明代传奇的优秀传统,代表了当时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
《长生殿》吸收了唐白居易《长恨歌》、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和明人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等的成就又有所发展,对唐明皇、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加以歌颂,并结合李杨爱情揭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表现民族感情,是这类题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
《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国家兴亡及南明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是明清传奇创作的现实主义的高峰。
之后传奇创作走向低潮,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描绘文人雅士“轶闻韵事”的作品大量出现。值得注意的传奇作家尚有唐英、蒋士铨等。唐英著有《古柏堂曲》17种,有些剧目保留了民间戏曲的优点,如《十字坡》、《面缸笑》等。蒋士铨著有《红雪楼十二种曲》等,其中《临川梦》写汤显祖故事,较有价值。乾隆时黄图副珌、方成培根据白娘子的传说改编的《雷峰塔》,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清代杂剧创作已处尾声,较好者有清初陆世廉《西台记》、吴伟业《通天台》和《临春阁》、尤侗《读离骚》及清中叶杨潮观《吟凤阁杂剧》等。《吟凤阁杂剧》包括短剧32种,内容积极,有现实意义。清代后期传奇、杂剧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被称为“花部”的有生命力的地方戏。
清代小说
清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因素及初期民主思想和启蒙思想在发展。清代小说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由盛而衰,开始向近代小说、现代小说转变。
一些优秀小说继承明代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金瓶梅》等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创新。
许多文人作家接触了较广阔的社会现实,把目光转向世俗的社会和平民,在对现实社会寻常生活的描绘中表现民族意识和民主倾向。他们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现世的生活经验去借鉴历史,选取题材,进行艺术虚构,认识生活和概括生活的能力较前代作家有所提高,表现形式和手法更丰富多彩,日常口语的运用也更加熟练。
康熙年间产生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乾隆年间产生的长篇白话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清初长篇小说多取材于历史和传说,其中一些作品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民族斗争,影响较大的有《水浒后传》、《隋唐演义》等。
《醒世姻缘传》则是以婚姻为题材的小说,用山东方言描写社会各阶级的人物群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聊斋志异》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的传统,加以发展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明中叶以后“传奇风韵”的继续,又影响了清代的文言小说。
产生于清代中叶的《儒林外史》,生动地描绘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儒林”人物的百丑图,标志着讽刺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对近代谴责小说有极大的影响。
《红楼梦》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触及了封建末期最重大的社会问题,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它汲取了《水浒传》、《金瓶梅》以及戏曲和诗歌等多方面的创作经验,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峰。
清中叶出现的历史小说有《说岳全传》、《说唐演义全传》等。
《说岳全传》借鉴了元明戏曲及说唱中有关故事的精华,充满生活气息和传奇色彩,影响很大。继《说唐演义全传》之后,又出现《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反唐演义》等续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描写忠奸斗争,宣扬功名富贵思想,在艺术上则模拟多于创造。
这一时期描写成仙得道济世救人故事的小说,像长篇小说《绿野仙踪》、《济公传》等,曲折地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短篇文言笔记小说有《阅微草堂笔记》、《新齐谐》等,成就远不及前期的《聊斋志异》。
清代后期,小说渐趋衰落。较好的一部长篇小说《镜花缘》,在妇女问题上表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艺术上比较粗糙。这一时期《红楼梦》续书大量出现,这些续书思想倾向各不相同,反映了作者各自的伦理道德观念,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民俗世情。
嘉庆、道光年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日见衰歇,脱离现实,宣扬名教和因果报应的作品大量涌现,直到鸦片战争前后,小说的发展才出现了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