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1961600000018

第18章 罗马尼亚作品(1)

皇帝与无产者

《皇帝与无产者》是罗马尼亚19世纪杰出的作家诗人、宣传家、讽刺家米哈依·艾内斯库的一篇长诗,写于1874年。

长诗《皇帝与无产者》,特别尖锐地表现了艾米内斯库一切创作中所固有的矛盾。4个场面刻画了两个社会极端:无产阶级和皇帝。第一部分——小酒馆的一场——充满了暴露性,它直接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第三部分赞扬了巴黎公社社员们的英勇斗争。

此外,第2和第4部分则是着重描绘皇帝的,诗人将这位恺撒描写成一个贤明的、充满悲剧性的、具有伟大气魄的人物。在对待一般的哲学问题上,艾米内斯库使得这位皇帝悲观地思考人类的命运、生命的短暂和人世的虚幻。然而这种悲观的结尾,并不能抹杀那些写给无产者的火热的诗句。

不仅如此,在这部长诗里,在罗马尼亚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革命工人的形象。

卡林

《卡林》是罗马尼亚19世纪杰出的作家米哈依·艾米内斯库的长诗,写于1876年。

长诗取材自罗马尼亚民间故事,它的主题是战胜一切障碍的爱情。主人公的形象是来自关于斯布拉脱尔的民间传说,斯布拉脱尔这个漂亮的青年鬼魂往往在黄昏时分或夜间出现在姑娘们面前,赢得她们的爱情。但是艾米内斯库将传说加以改编:他的卡林是半真实、半神话的人。

在对待民族传统方面,艾米内斯库是1848年革命时期的作家,特别是亚历山德里的继承者。在他的诗《模仿者》中,他曾以充满了赞叹的诗句献给亚历山德里。然而同“快活的亚历山德里”恰好相反,艾米内斯库本人实际上是个极其悲观的诗人。

艾米内斯库生活在不幸的时代里,他是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两年诞生的,而且他写作的年代,正当资产阶级民主幻想已成为泡影的时代。他的许多诗篇中的阴郁的悲观气氛,以及贯穿在他的创作中的那些深刻的、难以解脱的矛盾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他时而愤恨,鞭策并号召人们去斗争;时而悲观失望,认为英雄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艾米内斯库的抒情诗在罗马尼亚流传极广,受到普遍的热爱,其中许多诗都谱了曲子。

西兹亚纳和彼彼略

《西兹亚纳和彼彼略》是罗马尼亚诗人瓦里·亚历山德里的作品,写于1880年。

亚历山德里又是戏剧家和散文家,是现代罗马尼亚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是一出根据罗马尼亚民间神话的题材写成的“幻梦剧”。机智、勇敢的青年彼彼略靠了湖里的小仙女、慈善的菲亚的帮助,将金发的西兹亚纳从妖蛇的魔法下解救出来,向她求爱。

亚历山德里在剧本里既保持了民间神话的新鲜和魅力,同时也赋予剧本以现实的政治意义。罗果兹王国,影射卡罗里第一时代的罗马尼亚。愚蠢的国王,阿庾谄媚、贪污腐化的大臣,乌七八糟的政党,——所有这些都遭到了嘲骂。

除了作品的讽刺的一面,还存在着另一条线——肯定了彼彼略所体现出的人民的不朽和它的战无不胜的力量。

剧里,幽默和诗意同辛辣的讽刺糅合在一起。

吉利的磨坊

《吉利的磨坊》是罗马尼亚作家斯拉维奇发表于1881年的中篇小说。

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穷鞋匠基查有一个安乐的家:年轻美丽的妻子安娜,两个孩子,还有岳母帮助料理家务。但是,基查不甘心过贫困生活,决定把家迁往荒凉的山沟——吉利的磨坊去开店。

基查的店生意一直很兴隆,每逢星期六关闭店门,他们才有时间坐下来结账。星期天,基查先套上双驾马车送岳母去教堂做礼拜,然后带上妻子、儿女出去散步,饱尝大自然的美景。

在山洞两边的草地上,遍布猪群。每一群猪有一个牧人和两个孩子照管。这些人长年生活在森林里,世世代代放猪,管理许多猪群的人叫“头目”。

一天,基查的店里来了一个30多岁的客人,瘦高个儿,自称是头目黎克。基查一听是赫赫有名的黎克,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谁不知道,黎克有23个猪群,名为头目,实际上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头子,称霸一方。他初次来找基查,是要店主随时向他报告过往客人的情况。全家人预感到黎克的到来是不祥之兆,当晚,基查进城买了两支手枪和两只小狗,并又增雇一名伙计。

黎克及其猪群经常通过这里,来人吃吃喝喝,从不付钱。基查明白,要想长期待下去,必须成为黎克的人,跟他合伙,金钱准能源源不断地流来。

黎克为了出入基查家方便,偷偷驯服了基查的狗,一次,黎克送来各种皮印记,吩咐基查碰到右耳下有这类记号的猪群,都要热情款待赶猪人。接着,以“借钱”为名,强迫基查打开钱柜。基查眼巴巴瞅着黎克把自己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钱装进口袋,心如刀割,但只得强忍怒火,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黎克来的次数日益频繁,基查殷勤接待,安娜忐忑不安,基查在妻子面前矢口否认与黎克有任何勾搭。随着钱财不断增加,基查在高兴之余,也感到恐惧。他甚至想去告发黎克,但又怕逃不掉对方的报复。天长日久,黎克竟当着基查的面挑逗安娜,安娜也开始半推半就,基查见此情景,总是愤愤离去。

不久,在距基查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年轻贵妇人和一个小男孩的尸体,放债人也遭到抢劫,基查和黎克以嫌疑罪先后被捕。种种迹象表明,黎克是罪魁祸首,由于他有大人物做靠山,两人都因“证据不足”获释。基查决心洗手不干,并想杀死那个毁掉自己幸福生活的人。但是,当黎克又把一堆堆金币、银币和钞票堆到他面前时,他屈服了。

在圣诞节前,岳母忙着做准备,打算全家去埃内依城的另外一个女儿家过节,到动身的时候,基查突然说不去了。

安娜因不放心丈夫,也决定留下,让母亲带上两个孩子前去。基查见妻子执意留下不走,暴跳如雷,吵闹一场也没有赶走她。晚上,黎克带着一只满装珠宝的口袋来到客店,他先安排好店伙计,又支使基查进城处理赃款,基查明知黎克存心不良,可是相信妻子不至于委身他人。他忧心忡忡,驱马前往埃内依城向当局揭发黎克的罪行。

在他带着宪兵回来的路上,发现黎克的阴谋已经得逞,宪兵随即追逐。基查径直奔回客店,闯入室内,怀着疯狂的嫉妒拔出匕首刺杀死了安娜,当他尚未从死者身上抽出匕首时,偷偷溜回来取那一袋珠宝的黎克破门而入,打死了基查。黎克命令手下人搜查房子,然后放火烧掉它。黎克在疾驰中,由于马匹过度劳累,突然跌倒。眼看宪兵已跟踪在后,难逃法网,他便向大树撞去,宪兵赶到树下,作恶多端的强盗头子已经脑浆迸裂。

次日中午,客店的大火渐渐熄灭,只有墙壁孤零零地伫立着,老妇人和两个孩子坐在石头上伤心地哀号。

金星

《金星》是罗马尼亚19世纪杰出的作家、诗人、宣传家、讽刺家艾米内斯库的一篇叙事诗,写于1883年。《金星》的故事梗概如下:

有一个出生于显赫皇族绝世美人,在每天与金星注视中产生了爱情。于是她邀请金星下来相会,当金星变成一个英俊小伙和她相见时,她却产生了距离感,回绝了金星的求爱。过了几天,金星的光辉又勾起了姑娘的思念,她的唇边又发出了不由自主的呼唤。金星再次应声而下,来到姑娘面前,依然要求她离开她那平庸的世界,作他终身的伴侣。但姑娘却要求金星变成一个凡人,才能同他相爱。金星对此大为震惊,但为了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他仍然忍痛应允,于是,金星上天去找上帝,恳求让他下凡。

正当金星为爱情奔走于天际时,地上却出现了姑娘与格德林相爱的情景。格德林是一个贵族少年,在宫廷充当扈从,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开始,姑娘还怀着对金星的思念,想推开格德林,然而,在格德林的甜言蜜语面前,她终于投入了他的怀抱。他们俩逃出宫院,尽情寻欢……面对金星苦苦哀求,上帝让他看了那位热恋中的姑娘。

才明白天上凡间的区别,也明白了姑娘的狭隘的爱情,当姑娘再次邀请他下凡的时候,他冷漠地回绝了她。

《丹》是罗马尼亚诗人、散文作家和政治家阿莱克山德鲁·弗拉胡查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894年。

《丹》这部长篇小说刻画了资产阶级社会里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作家丹极其关心祖国和民族艺术的命运,他出身农民,因此对于贫困的罗马尼亚乡村是异常熟悉的。当记者和法官的工作,又使得他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接二连三的失败弄得他走投无路,最后精神失常。

除了丹以外,小说还刻画了另外两个知识分子——记者普里伯雅努和医生普拉维茨,他们也在寻求改造社会的途径。

在这部小说里,弗拉胡查展示了统治阶级精神退化的画面。那满嘴仁义道德的淫棍议员佩鲁依亚努,那贪赃枉法的小偷议员威洛涅斯库,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人物,构成了整整一个寄生虫形象的画廊。他们与为人民谋幸福的知识分子形成鲜明的对立面。

安静的时刻

《安静的时刻》是阿莱克山德鲁·弗拉胡查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写于1899年。

这部短篇小说集里几乎有一半的故事都是描写农村的,它们叙述了绝望的贫困(《来自乡村》)和农民受到的残酷剥削(《解雇》、《在打谷场上》)。

不仅如此,这本小说集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它抨击了罗马尼亚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机构,并且指出了这种社会的不可救药的痼疾。

在短篇小说《稻草人》中,弗拉胡查阐明了小学校怎样毒害儿童的心灵;而在《一生》中,则刻画了阶级偏见如何将人变成了倒霉鬼;一个在社会上到处碰壁的艺术家的悲惨的自杀,构成了小说《柯里欧朗》的内容。

弗拉胡查还描绘了统治阶级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衰退(《老年》、《随笔》)。在作家的笔下,所有这些与普通人的纯洁的精神面貌恰成对照(《母亲》)。

泥棚户

《泥棚户》是罗马尼亚作家萨多维亚努发表于1912年的小说。

《泥棚户》主要描写了青年农民尼查的艰辛生活。尼查自幼失去父母,四处流浪,靠卖苦力维持生活。他在尼戈耶什蒂的一个大庄园里干了十余年,得到的却是童工待遇,地主拒绝给他增加工钱,尼查愤然离去,到别处求生。尼查的行李只有一件破上衣和一根短木棒。经过长途跋涉,又饥又渴的尼查来到依利塞,这里是地主若尔的庄园。依利塞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既没有教堂,也没有学校和医院,人们像“野人”一样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