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1961900000015

第15章 近代欧洲文学(8)

1878年,保加利亚从土耳其统治下获得解放,但胜利果实很快落入资产阶级手中。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文学也显示出复杂的局面。作家伊·伐佐夫(1850~1921)以民族解放斗争为题材,创作了小说《轭下》(1894)、《流亡者》(1883~1884)和诗集《被遗忘者的史诗》(1881~1884)等,展现了人民起义的宏伟场面,讴歌了起义者的英雄事迹,尤其是《轭下》获得了国际声誉。扎·斯托扬诺夫(1851~1889)的回忆录《保加利亚历次起义札记》(1884~1892),也是一部描写人民轰轰烈烈起义的重要作品。而作家米·格奥尔基耶夫(1852~1916)、斯·米哈伊洛夫斯基(1856~1927)、格·斯塔马托夫(1869~1942)、佩·雅沃罗夫(1878~1914)等,写出了许多不满现实、针砭时弊的作品。伐佐夫的诗集《琴》(1881)、讽刺剧《升官图》和中篇小说《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1882)等,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阿·康斯坦丁诺夫(1863~1897)的小说《巴伊·甘纽》(1895),塑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埃林·彼林(1877~1949)的短篇小说《安得列什科》、《在另一个世界里》等,反映了农民的苦难和他们的反抗。中篇小说《格拉克一家》(1911)表现了农村宗法制的解体过程,谴责了资产者的道德沦丧。安·斯特拉希米罗夫(1872~1937)也是揭露农村剥削者、表现农民疾苦的作家。

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代表小生产利益的平民派文学倾向,其代表作家有托·弗拉伊科夫(1865~1943)和昌·采尔科夫斯基(1869~1926)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农民在资本主义打击下的破产与贫困化,但美化了宗法制并宣扬教育救国的思想,对某些现实主义作家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19世纪末,保加利亚工人运动逐步发展。社会民主党的建立(1891)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迪·波梁诺夫(1876~1953)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诗人,他的《死亡之树》(1905)等诗歌号召无产阶级为粉碎旧世界而斗争。作家格·基尔科夫(1867~1919)的杂文抨击了资产阶级政府。迪·布拉戈耶夫(1856~1924)是保加利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人。格·巴卡洛夫(1873~1939)、托·巴甫洛夫(1890~1977)等人在文艺理论方面的活动对文学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在第一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年代中,保加利亚涌现了一批革命诗人,他们是雅辛诺夫、斯米尔宁斯基、瓦普寨罗夫等。

近代南斯拉夫文学

生活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等民族共同创造了南斯拉夫的历史文学。

18世纪,遭受大地震破坏后衰落的杜布罗夫尼克文化与克罗地亚文化合流。19世纪上半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文化教育和科学得到发展,许多定期刊物也相继问世。武·卡拉吉奇(1787~1864)是民族复兴运动著名的活动家,他以人民口语为基础,对塞尔维亚语进行了改革,使它和克罗地亚语合为一种文学语言;同时,还搜集、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对促进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为浪漫主义文学开辟了道路。著名诗人佩·涅戈什(1813~1851)在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在1848年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推动下,19世纪40~7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达到高峰。这时,诺维萨德成为文学活动中心,文学出版物迅速增多,并建立了国家剧院。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主要诗人有布·拉迪切维奇(1824~1853)、朱·亚克希奇(1832~1878)、约·兹马伊(1833~1904)等,他们的作品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感。小说和戏剧也有一定的发展。

从19世纪60年代起,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发展,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占有主导的地位。米·格利希奇(1847~1908)的作品发展了讽刺传统;拉·拉扎雷维奇(1851~1891)最先运用心理描写。19世纪末,作品扩大了题材范围,暴露现实的倾向愈加鲜明,风格逐渐呈现多样化。西·马塔乌利(1852~1908)、斯·斯雷马茨(1855~1906)、斯·兰科维奇(1863~1899)的小说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黑暗面,反映了人的崇高志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沃·伊利奇(1860~1894)的诗歌形式新颖,意境深邃;布·努希奇(1864~1938)的喜剧对统治集团和警察恐怖揭露得淋漓尽致。

19世纪末至1918年,文学中出现了各种流派,布·努希奇、阿·尚蒂奇(1868~1924)、伊·奇皮科(1869~1923)、佩·科契奇(1877~1916)、博·斯坦科维奇(1875~1927)、拉·多曼诺维奇(1873~1908)的作品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约·杜契奇(1871~1943)、米·拉基奇(1876~1938)的诗歌代表现代主义流派;科·阿布拉舍维奇(1879~1898)和一代工人诗人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近代丹麦文学

18世纪,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下,启蒙思潮在丹麦兴起,近代丹麦文学开始了。路兹维·霍尔堡是丹麦启蒙文学运动的先驱,他是小说家、诗人、评论家,也是喜剧作家。他的喜剧取材于市民和农民的生活,以率直通俗的语言,对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尖刻的讽刺,对农民和受压迫者深表同情。这些作品迄今仍受到北欧人民的喜爱。他还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丹麦语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与霍尔堡同时代的重要作家还有:圣歌诗人汉斯·阿道夫·布罗松,他的主要著作是圣歌集《信仰的珍奇之宝》;讽刺作家克里斯蒂安·法尔斯特,主要作品是随笔《学识的乐园》(1729~1732)。

18世纪中叶出现了抒情诗人约翰内斯·埃瓦尔,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抒情诗、即兴诗、话剧、歌剧、传说故事和自传。丹麦的国歌就选自他的歌剧《渔民》。埃瓦尔属于浪漫主义前派,而18世纪末丹麦文学的主要流派是受法国影响的古典主义后派,代表人物是讽刺诗人约翰·海尔曼·韦瑟尔,他的主要作品是喜剧《无裤袜的爱情》(1772)。

19世纪上半叶,丹麦文学的主要流派是浪漫主义。诗人阿达姆·戈特罗勃·欧伦施莱厄深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诗作《黄金号角》(1803)标志着丹麦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世界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是这个时期丹麦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童话创作中,他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民主主义精神。安徒生的童话是丹麦对世界文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同时期的约翰·卢兹维·海贝亚既是评论家,又是轻松喜剧作家。他的剧作讽刺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使丹麦的喜剧获得了新生。他创办的期刊《哥本哈根飞邮报》以及后来的《临时报》对当时丹麦文坛影响颇大。诗人弗雷德里克·帕卢丹·缪勒主张“诗人要为自己的时代和人民而创作”,他的讽刺长诗《人之祖亚当》是这个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现实主义的先驱是小说家梅·阿隆·戈尔施米特,他的《一位犹太人》(1845)曾轰动丹麦。代表作是小说《无家可归》(1853~1857)。他还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丹麦的一支妙笔”。

19世纪70年代是丹麦现实主义文学取得“突破的年代”,作家围绕着社会和经济问题进行创作。核心人物是评论家格奥尔格·布兰代斯。他认为欧洲的革命产生了“文化成果”,丹麦文学没有跟上欧洲形势的发展而拘泥于旧浪漫主义,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倾向,局限性越来越大。他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主张“文学应从实际生活中来,应研究现实生活”,文学创作要“把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1871年,他在哥本哈根大学所作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报告标志着现实主义和现代文学在丹麦的“突破”。受到布兰代斯影响的主要作家有:彦斯·彼得·雅科布森、霍尔格·德拉克曼和索福斯·山道夫,以及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作家海厄曼·邦,他们都对丹麦和德国文学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他自然主义作家如卡尔·吉勒鲁普和亨里克·彭托皮丹,都是名重一时的人物,前者的早期作品就具有欧洲自然主义色彩,主要著作是小说《日耳曼人的弟子》(1882)、《敏娜》(1889)和《磨房》(1896)。后者的主要成就是深刻剖析当时社会的小说,如《天国》(1891~1895)、《幸福的彼尔》(1898~1904)和《死人的王国》(1912~1916)等。这些作品在丹麦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一定地位。他们两人在191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世纪90年代丹麦诗坛上出现了两个象征主义作家约翰内斯·约恩森和索弗斯·克劳森。后者是丹麦现代文学有影响的抒情诗人。

近代冰岛文学

近代冰岛文学开始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此时,一些社团和刊物应运而生,诗人、学者致力于普及教育。冰岛的启蒙主义主要代表马格努斯·斯特凡森出版了许多具有普及知识性质的书籍,创办了冰岛第一份月刊,并进行历史与民族的研究工作。埃盖尔特·奥拉夫松(1726~1768)从事冰岛自然史和地理的研究,崇拜冰岛古典文化;同时也是18世纪的主要诗人。其他诗人有:永·索尔劳克松(1744~1819)和贝尼迪克·格伦达尔(1762~1825)等。他们翻译过英国诗人如蒲柏的诗、弥尔顿的《失乐园》。这些作品对冰岛诗歌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冰岛文学创作中兴起,为冰岛文学带来活力,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冰岛诗歌的蓬勃发展,而且触发了小说、戏剧和文艺批评的产生。如比亚尔尼·托拉伦森(1786~1841),他是民族主义者,冰岛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继承了古诗的风格,同时也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约纳斯·哈德格里姆松(1807~1845)的诗描写冰岛的自然风光,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斯文比约恩·埃伊尔松(1791~1852)是优秀的诗人,他给吟唱诗和埃达诗作过注释,还把荷马史诗译成冰岛散文。

1828至1873年,旅居哥本哈根的冰岛侨民出版了三种年刊:《新社刊》、《奥尔曼在议会》和《菲约尼尔》。《新社刊》是冰岛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永·西古尔兹松所办;《菲约尼尔》杂志则发表过不少年轻诗人的作品,如格里姆·托姆森(1820~1896),他又是北欧负有盛名的文艺批评家,并从事古希腊诗歌的翻译工作。他的诗作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蒂亚斯·约楚姆松(1835~1920)是冰岛国歌的作者,他写的赞美歌、挽歌和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比较著名。他也是著名的翻译家,翻译过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拜伦等人的诗。索尔斯坦·埃尔林格松(1858~1914)是冰岛诗歌界的第一个社会主义者,年轻时宣传自由思想和社会主义。他擅长于创作尖锐而机智的讽刺诗,并把自己的诗称为“刺”。他对同时代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有很大影响。

冰岛著名的诗人霍伊塔达尔的斯特凡(1887~1933)和达维兹·斯特凡松(1895~1964)对于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斯特凡的诗集《流浪者之歌》(1918)和斯特凡松的诗集《黑色的羽毛》(1919)的发表,成为冰岛诗歌的转折点。这些诗歌颂青春,歌颂爱情和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近代挪威文学

17世纪挪威受丹麦统治,这时期的文学创作大都由丹麦统治,这时期的文学创作大都用丹麦文。著名剧作家霍尔堡(1684~1754)创作了30多个剧本,被誉为丹麦和挪威戏剧的鼻祖,并且由他沟通了北欧文学同西欧文学的联系。

1814年挪威脱离丹、挪联盟,但又被迫同瑞典结盟,重新陷入附属国地位。因此19世纪的挪威文学更强烈地反映出民族独立的要求,挪威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才真正形成。韦格朗(1808~1845)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他的创作开始了挪威文学的复兴。挪威的现代文学史以他的剧作《创造力、人和救世主》为开端。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被称为挪威诗歌的先驱。他的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争取民族自由和发展独立的挪威文化。在他以后,挪威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才与启蒙时期的传统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挪威文学史上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派诗人、艺术家和学者通过发掘民间文学艺术宝库而给挪威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著名作家阿斯布约恩森(1812~1885)和穆(1813~1882)在挪威文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记载了许多民间传说,并最先摆脱丹麦语的影响,完全用挪威本国口头语言进行创作。作家奥森(1813~1896)又根据挪威各地的方言进一步创造了“新挪威语”,在文学创作上获得广泛的应用。这一时期著名女作家科莱特(1813~1895)写的《总督的女儿》(1855)是挪威第一部社会小说。挪威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学巨匠易卜生(1828~1906)和比昂松(1832~1910),这时已写出了不少剧本与诗歌,大多取材于挪威古代的传说。

近代瑞典文学

17世纪,瑞典文学受意大利文学的影响很深。18世纪瑞典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把法国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潮结合起来,由此,进入近代瑞典文学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创作是哲理性抒情诗,同时,一种愉快、明朗而短小的牧歌代替了传统的冗长的田园小说,但不少作品也流露出伤感情调。乌洛夫·达林(1708~1763)是瑞典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1732年他创办《瑞典百眼神》杂志,介绍欧洲和各种新思潮。他的作品是瑞典新旧两派文学的分水岭。1753年,努征弗利克特(1718~1763)、克雷伊茨(1731~1785)和于伦博里(1731~1808)成立了瑞典“思想建设社”,出版文学年鉴《我们的尝试》和《文学作品》,倡导启蒙运动,宣传自由思想,并推崇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

18世纪60年代的著名诗人是贝尔曼(1740~1795),他的代表作《弗列德曼诗体书信》(1790)和《弗列德曼之歌》,是瑞典文学中抒情性最强的作品。

1786年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兰西学院建立了瑞典文学院,院士定为18人。第一批院士中有著名作家谢尔格伦(1751~1795)和莱奥波尔德(1756~1829),他们都是传播法国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想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