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1962600000021

第21章 这样给孩子立规矩最给力(3)

我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经过长年观察,我发现,在美国,大多数人都在自觉地遵循规则,即便没有惩罚规则,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无论是超市、银行,还是汽车旅馆,所有停车场最好的位置都是留给残疾人的,没有谁去占残疾人的停车位。

美国人为何这样守规矩?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地守规矩,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模仿榜样。

当然,美国孩子的规则意识特别强,也与父母从小注重给孩子立规矩有关。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就是一个十分注重给孩子立规矩的人。

一次,在父亲节到来之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晨间秀》的节目主持人哈里·史密斯约访了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奥巴马欣然接受采访,并畅谈自己做“第一父亲”的体会与感悟。在谈及对女儿马莉娅和萨莎的教育时,他说,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规则意识——给孩子立规矩,制定家规。

规矩就是规则,在孩子小时候,父母一定要为女儿们定下家规。“有了规矩,孩子才长得好。”反之,不给孩子定规矩、制定家规,受害的不仅是父母,更会害了孩子。

奥巴马给马莉娅和萨莎制定了“九条家规”,除了让马莉娅和萨莎每天自己铺床外,奥巴马还规定她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担家务,如遛狗、喂狗;要按时完成作业;在上学的日子不能看电视;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不准追星等诸多“限制”。

不止美国总统注重给孩子立规矩,美国普通家庭的爸爸也十分注重给孩子立规矩。

就拿吃饭来说,面对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中国妈妈总是挖空心思地设法让孩子多吃点儿,如换着花样给孩子做饭做菜,若孩子好好吃饭就有奖励。但美国人则认为孩子吃多少应该由他自己决定,不过他们会关注孩子在餐桌上是否守规矩,比如,吃饭时必须坐在餐桌前,保持安静,不能端着碗到处乱跑;喝汤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即便不小心打了个嗝儿,也要赶紧向他人表达歉意。

那么,美国爸爸通常会给孩子立哪些规矩呢?

(1)做事要先请示

美国爸爸规定,不论孩子想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先向自己,或是向妈妈请示。因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妈妈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妈妈允许了后,孩子才可以去做。妈妈规定不能做的事情,孩子坚决不能做。因而,在美国,孩子想吃糖果,想与小朋友玩,都要先请示妈妈。

(2)做错事要受罚

如果孩子犯错了,就要受到处罚。这是美国的爸爸从小就给孩子立下的规矩,并且爸爸们说到做到,如果孩子犯了错,就坚持对犯错的孩子进行处罚。

美国爸爸对孩子最常用惩罚的方式,就是关禁闭。目的是让小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做错事一定要受罚。

但这种规矩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严厉的一种处罚。因为在禁闭期间,孩子既不能看电视、打游戏,也不能出去玩,除了吃饭外,必须要待在自己房里。

至于孩子被关多长时间,则视孩子的年龄而定,犯错的孩子年龄越大,被关禁闭的时间就越长。通常,2岁的孩子关禁闭时间为10分钟,而5岁的孩子时间要长些。

(3)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美国,孩子通常都要接受这样的规矩:从小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不小心把同伴的玩具弄坏了,爸爸就会让他赔人家孩子的玩具,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如果孩子没钱赔,爸爸会先借钱给他,再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必须归还。如果孩子没其他能力赚钱,那么,父母就让孩子做做家务,每做一项家务给孩子多少钱,孩子赚足了钱就会还给爸爸。这样的规矩,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立下了规矩,就不能打破

遇到孩子撒泼、哭闹时,美国爸爸会先哄孩子,如果孩子还是不听话,爸爸们的态度就会一下子变得很严厉:“看着我的眼睛,说不可以。”此刻,孩子一般都会读懂爸爸的眼色,乖乖地听话,不再任性胡闹了。

以上是美国父母给孩子制定家规后的应对措施。不过,大多数美国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时都很谨慎。

从表面上看,他们给孩子设定的规矩和行为限制相对少,孩子比较自由。如他们允许孩子犯小错误,让他尽可能地自己去发现。但如果他们决定给孩子立规矩,就会坚决执行。同时,他们会采取一些处罚的举措,以此表明违反规矩的后果,而且不管孩子如何哭闹或发脾气,他们都会让孩子守规矩。

(5)破坏规矩,要计时隔离

孩子哭闹或发脾气时,美国父母常用的小对策是“计时隔离”。

“计时隔离”是用来“惩罚”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父母或家人的话,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待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但要告诉他为什么“惩罚”他,他哪些地方做错了,需要如何改正。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很有效。

事实上,这是一种冷处理的教育方法,美国父母为何用这种教育方法呢?

首先,这是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小孩必须随时有成人陪伴和保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少有被冷落或孤立无援的感觉,而一旦被“冷落”,必然难以适应。

其次,孩子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把孩子从群体中隔离开来,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区别对待了。这也让他们明白:淘气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另外,让淘气的孩子暂时离开,可以缓解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气氛,使孩子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一家去西雅图,正好遇到堵车。平时高速公路上下班高峰期间虽然也会堵车,但很少碰到像那次那样堵得完全停下来走不了的情形。

当时,路上有4条车道,其中一条是紧急停车道,而排队等候的车道有3条,自始至终没有一辆车驶上旁边的紧急停车道。

“这么多的车……一会儿通行了也要慢,要不,我们停在紧急停车道上去?!”我开玩笑道。

“不!不能那样做!”朋友的孩子答道。

“为什么?!”我故作惊讶地反问道。

“紧急停车道本来就是有紧急情况才能停的嘛,我们又没有什么急事,怎么能停在那儿呢?”朋友的孩子有些着急!

“呵呵,孩子,我开玩笑的!”

一听我是开玩笑的,孩子也轻松地笑了。不然,孩子肯定还会着急,因为规矩对于他,已像春天撒下的种子,早已萌芽,并茁壮成长。

你想给孩子立规矩吗?如果你想给孩子制定规矩,又不知从哪里入手、如何入手的话,不妨跟美国的父母学习一下。相信学习了他们给孩子制定家规的态度与方法后,你将会受益匪浅!但爸爸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美国父母给孩子制定的规矩,以及立规矩的方法,绝不能生搬硬套,要适当地借鉴参考,并灵活运用。

德国爸爸这样给孩子立规矩

一提德国人,很多人都会想到呆板这个词。事实上,德国是一个特别遵守法律和纪律,做事特别认真的国度。

一位留学德国、工作多年的朋友说,他在德国待了十多年,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上,德国人依旧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事实上,德国人是聪明的,正因为他们守规矩,不犯法,他们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德国人讲究秩序、做事情有板有眼,绝对不是性格使然,而是教育的结果。或者说,德国人之所以守规矩,与父母的教育有关。德国的父母,特别是爸爸非常重视给孩子立规矩。

德国爸爸爱给孩子立哪些规矩呢?

(1)早睡早起的作息规矩

在德国爸爸的心目中,健康不能仅仅靠提供优质的饮食来保障,同样还得靠一些规则来进行。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德国爸爸规定孩子必须在8点30分之前睡觉,同时,早晨要早早起床。

在德国,除非哪一个孩子身体不适,不然,你基本上看不到14岁以下孩子会睡懒觉。当然,也看不到这些孩子大半夜还在玩游戏或者看电视。

(2)礼仪方面的规矩

德国人很注重礼仪,讲究礼仪。但德国人的重礼仪,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培养的。德国人培养孩子的礼仪,通常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设立规矩。比如,有的爸爸从“敲门”开始培养孩子的礼仪课。可见,培养孩子的礼仪,就要在生活中时时提醒孩子,让孩子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就注意礼仪。

也许一开始的时候,你与孩子都不会习惯,但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就会习惯。要注意的是,敲门时,不要下手太重,轻轻地敲就可以了。不管是爸爸还是孩子,只要听到有人敲门,一定要大声地呼应,请其进来。

敲门,敲门,让孩子的礼仪课从敲门开始吧!

德国爸爸非常重视给孩子立生活规矩,而且能在立规矩后,设法让孩子守规矩。

(1)事先提示法

有一个爸爸,给自己的女儿立了早睡的规矩,可女儿非常喜欢跳舞。孩子的妈妈就在网上为她淘了一张跳舞毯。收到毯子那天晚上,女儿就开始在毯子上跟着电脑中的音乐跳舞。

通常,在晚上7点30分的时候,她的爸爸就会提醒她准备洗漱了睡觉,而她也会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但是那天,她却没有听爸爸的提醒,8点15分的时候还在玩。

见此,爸爸就对她说:“亲爱的,既然你这么喜欢这个游戏,那你可以再玩一会儿,不过8点30分一到,你就必须停止,好不好!”

(2)态度坚决地强行制止

虽然爸爸提醒她应该睡觉,可女儿还是在玩,还是没有要睡的意思,爸爸见状,放下手中的活,站到了她的面前,生气地对她说道:“佛兰妮,现在是8点30分,我已经问过你一次了,你是怎么回答我的?后来我又跟你说了一次,你又是怎么回答我的?现在你必须马上停止游戏,准备睡觉,这是最后一次跟你说,否则你就要接受惩罚。”

“妈妈,我……”女儿还想再玩一会儿。

“不,马上停止游戏!”在爸爸的警告下,她不得不关掉电脑,准备洗漱睡觉。

(3)坚决进行处罚

女儿虽然关掉了电脑,准备睡觉。可爸爸发现,后来她又偷偷从房间里溜了出来,开始玩这个游戏。爸爸二话没说,就直接从她的手中拿走了“舞蹈毯子”,并且告诉她:“因为你不遵守规则,所以这个毯子我没收了,期限是一个月,这算是对你的惩罚。”

给孩子立了睡眠规矩,她就必须按时睡觉,并养成习惯。不然,就难以给孩子成功立规矩。

你给孩子立作息与礼仪规矩了吗?如果你给孩子立了规矩,可孩子总是不守规矩,那么,不妨学习一下德国爸爸,既要做一个聪明的爸爸,又要做一个狠心的爸爸,这样,离给孩子成功立规矩的那一天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