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搬个菠萝晒太阳
1963500000003

第3章 关于生活--搬个菠萝晒太阳(2)

有一次,海瑞的老妈过生日,他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两斤肉。这个消息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宪的耳朵里,第二天,总督很恶搞地发布了一条新闻短讯:"海瑞给老妈过生日,买了两斤肉!"

就是这样一个老实、正直、廉洁的官,去世的时候竟然穷得连丧葬费都凑不齐,同事去吊唁他的时候,看见他家里穷得一塌糊涂,连帘子都是破的,很是感动,就凑钱给他办了丧事。

这样寒酸的下场对一个勤恳清廉了一生的人来说确实非常凄凉,大凡这样如老黄牛一般勤勤恳恳,不懂媚上的人都被挤兑得无立锥之地,而会看领导脸色、会说领导爱听的话的人都飞黄腾达,这也许就是主人口中的潜规则吧。

主人又说:"比尔·盖茨说过,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接受它吧。真的是这样,生活就是如此残酷!"

比尔·盖茨是谁?我也没听说过,不过仔细琢磨这句话好像有些道理,人从生下来即遭遇着种种不公:家庭背景有强有弱,生活环境有贫有富……等到长大了、工作了仍然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做同样多的事,甚至做比其他人更多的事,得到的报酬却比别人少;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要替他人背黑锅;同样的能力,只因你不是"海归",就抢不到升职的机会;貌不如人,嘴也不甜,就受不到重用……

这些都可以算是潜规则,会令人心生愤怒与委屈,随之而来的就是感到生活是一团糟烂。然而,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想来这句话,却感觉有失偏颇。也许改成这样会更准确一些: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公平的,要学会接受它,但是从生命的整个阶段来看,生活又是公平的!

仍拿海瑞说事,当这种廉洁自守的人在潜规则下寒酸地死去后,却发生了很令人感动的事情--海瑞出殡那天,城里万人空巷,做生意的人关门上锁,务农的人扔下锄头,全都跑来送海瑞,大家伤心极了,悲痛欲绝,一直哭着把海瑞送走。还有人提诗一首:"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对于这首诗的意思我着实不懂,但却觉得一个人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粉丝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多人活得光鲜,被众人簇拥,但一转身却被别人吐口水,这样的人即使仗着潜规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恐怕内心也无法拥有一片宁静。

而海瑞生前不受领导重用,穷得叮当乱响,可是死后却有那么多的百姓哭他、送他,你能说生活是不公平的吗?如果换了是一个生前只知道欺上瞒下、溜须拍马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呢?也许你有钱有势,却并不受人喜欢,也许你没钱没势,却能和很多好朋友快乐地生活,这就是公平。

又如我的主人,也许一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没有被领导赏识,但人类不是总爱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吗?我很相信这句话,没有什么虚妄能永远生存,没有什么事实能永远被遮盖,就算此时遇到了不公平,也大可以从中汲取养份,化不利为有利,增强自己的实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惜主人仿佛并不明白这一点,他恨恨地对我说:"我一定要找领导理论,Tom根本没有当部门经理的才能!"

大概人类遭受了不公平时总爱找人理论吧,主人也未能免俗,不过我却觉得与其心急火燎地找人辩驳,争得面红耳赤,不如让事实为自己说话。如果Tom真像主人所说的那样又没实力又爱谄媚,一定不会得意得长久,总有一天会翻身落马。

生活中常常会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这并不代表你将永远受到同样的待遇。退一万步来说,假使你真的不幸,一直活在一团糟烂的生活中,你还可以为自己的生活点缀几颗鲜嫩多汁的樱桃--用宽容、淡泊的心去生活,用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去看世界,将不公平与潜规则坦然视之,你总会感受到生活可爱的一面,你也会成为主宰生活的艺术家,一切也就充满阳光。反之,若你拿着一把尺子一寸寸地衡量得失,便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但愿我的主人能想明白这一点,不然他的快乐就会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点漏下去、漏下去……

·吃茶去,吃茶去

人类是充满智慧的生物,总能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比如,喝茶。

对于我们龟类和其他动物而言,渴了就要喝水,从来也没有谁想过要炮制其他饮料,但人类却不同,凭借着非一般的智慧,创造出了无数饮料。

"世间有饮千万,吾独爱茶!"这是主人发出的感叹。

虽然我不知道茶是什么味道的,但经常看到主人拿着一个小小的紫砂壶,用滚烫的水泡几片干枯的、蜷缩成一团的叶子,然后倚坐在椅子上,一边品茶一边思考人生。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茶"字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写法。经过我的研究发现,在初唐以前,"茶"都写作"荼"字,"主人一边讲解一边拿笔写给我看,我看也看不懂,百无聊籁地配合着,""荼"字有很多意思,其中一个意思就表示茶叶,后来人们越来越爱喝茶,就有学者把"荼"减去了一笔,成了现在的"茶"字,这样更能清楚地表达茶的含义。"主人向我卖弄着学问。

关于茶的一切主人还知道很多,但其中最让他困惑的还是一个跟他的信仰有关的故事。

有一个很红的和尚赵州禅师,据说他活了120岁,一生四处云游,道行很高,老了以后就一直住在赵州观音院。

有一天两个和尚到观音院游历,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来过。"那个和尚回答。

赵州禅师笑呵呵地说:"吃茶去。"然后他又问另一个和尚:"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这个和尚说:"没来过。"

赵州禅师又笑呵呵地说:"吃茶去。"

观音院的院主听了以后感到非常耐闷,他就问赵州禅师:"为什么以前来过这里的吃茶,没来过这里的也吃茶?"

赵州禅师又笑呵呵地说:"吃茶去。"

主人给我讲了这个故事后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坨坨,你说赵州禅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其中一定有禅机。赵朴初先生写过一则有关吃茶去的小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为了参透其中的禅机,主人整天冥思苦想,每天下班后都要在观音像前打坐,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可是他始终也没有参透"吃茶去"的含义,据说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无数人想参透其中的玄妙,但很少有人能体会个中精髓,他们都如主人一样,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要义。

本来我以为参禅是一件好事,可以令主人心中的苦闷消散,可以令他心胸开阔,可没想到这个痴人反而越参越痛苦,越参越困惑。虽然我不懂他的信仰,但我想所有的信仰都应该是美好的、平和的、积极的、达观的,若是一味纠缠在某一点上,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豁达。

主人又找我探讨"吃茶去"的话题:"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总是重复同一句话时,必然要表达一种深意。只是不知道赵州禅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听主人这样说,我真有些哭笑不得,我认为用科学去探讨宗教信仰,实在是一件挺滑稽的事,从科学的角度去探讨禅机,更是一件牛头不对马嘴的事,然而主人就正在做着这样滑稽莫名的事。

人总是这样,有时会为了两种格格不入的事而较真,陷入矛盾中而不自知,追根究底了半天,还不知道一开始就是错的,徒添烦恼。

主人就是这样,总为了一点小事而苦恼,纠缠在其中无法自拔,导致自己变得迷茫,变得忧虑。不知道世间有多少人跟主人一样,但愿他们不要自寻烦恼。

我虽然不通禅理,不懂玄机,但如果让我解答这则公案,我更愿意将自己想象成赵州禅师,重回当年的场景:

"我知道自己活得足够久了,已经连木鱼都敲不响了。

我多大了,自己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寺里那棵核桃树,结了一百一十回果子,落了一百一十回叶子。

慢慢地揉了揉发麻的双腿,颤颤微微地站起来,缓缓走出禅堂。

"师父早。"禅堂前一个扫地的小沙弥见到我,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恭敬敬地唱了个喏。

"呵呵。"我慢慢活动着脖子点点头,浑身的骨头都跟着我一起老了,不善待它们是不行的。

从禅堂走到前院,竟然花了我一盏茶的时间,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在意,因为人生又少了一步又一步。

我走到寺院的钟前,一口破不拉撒的古钟,大概比我还要老上几百岁,每敲一下都混着铜丝独自震颤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已经是几年前的记忆了--我老了,耳朵渐渐聋了,听不清鸟叫,也听不清小和尚们诵经,连嗡嗡的钟声也只能听个大概。

这时,我看见院主走过来大声向我喊着--他知道我听不见什么。他领来两位僧人,我上下打量,此前从未见过,大概是新来的吧。

看院主的意思,大概那两人是找我的。我施了一礼,笑呵呵地问其中一位僧人:"你以前曾到过此间吗?"

他还了一礼,答了一句什么,我听不清,只能是笑呵呵地尽地主之谊:"吃茶去。"转而又问另一位僧人:"你以前到过此间吗?"

同样听不清他答了什么,只得又笑笑说:"吃茶去。"

这时院主在一旁也说了一句话,真是不好意思,我还是没有听清,为不使尴尬,我干脆一笑,向众人一挥手:"吃茶去……"

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的耳背,竟成了一则公案……"

不知道这个充满玄妙禅机的事情被我这样一解释,会不会遭到知识分子的痛斥,不过在我看来,无论如何赵州禅师给人们留下的都应该是一份宁静的心怀,而不是绞尽脑汁地痛苦思索。

一则本应令听者释然的公案,在一些人听来,反倒成了一桩心事,未免有些煞风景。与其如此还不如像我这样,曲解也好,胡搅蛮缠也罢,总归是不用耿耿于怀了。

不管"吃茶去"的真相如何已然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心中恬淡、澄净,吃茶也好,不吃茶也罢,都会从心底发出微笑。

如果有一天你遇见我坨坨,嘻嘻,一同吃茶去……

·生活就是无所畏惧地微笑

我最喜欢笑,如果拽一句文词就是:一生喜好无它,唯微笑尔。

千万不要奇怪为什么一只龟竟然会几句文词,实在是近朱者赤--主人就喜欢诗词歌赋,没事就念几句诗。时间一长,我就学会了。

虽然我学会了主人附庸风雅的劲头,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没有学会我的优点--喜欢微笑。

主人很少笑,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更是没怎么见他露过笑脸。主人不喜欢笑,大抵是因为心事过重,压力过大,总遇上挫折的原因。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但不管失意也好,悲伤也罢,都不能够丧失微笑的力量。如果能够微笑,就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能够微笑,就能够驱散阴霾;如果能够微笑,就能够让人生充满力量。

虽然我很喜欢微笑,但真正体会到微笑在生活中所起的不可思议的力量,还是一次和主人看电视时。

主人每天晚上都要看一会儿电视,以新闻为主,说是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丰富人生。

今天的新闻与众不同,气氛异常凝重,原因是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一座繁荣的城市瞬时变成了一片废墟,无数人伤亡,无数人无家可归。

镜头被推到一栋倒塌的房屋前,如果没有解说,谁也不知道这会是一栋房屋,它此时此刻看起来更像一个垃圾堆,砖头、瓦砾、碎木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其中还夹杂着生活用品。必须要稍微进行些联想,才能想象出以前这里是一个温馨祥和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孩子,说不定还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

就在这片废墟下面,有一个被碎木和石板支起的小空间,在这个小空间中露出了小小的一张脸,那是一个女孩子的脸,虽然满脸都是灰尘与泥土,面色苍白,但仍能看出是个清秀可人的模样。

她的双腿在地震时被倒塌的墙壁砸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了,但她一直都没有哭,只是微笑着看着前来营救她的人们。当人们挪动她时难免会碰到她的伤处,但她既没喊疼,也没有哭,最多不过咬咬嘴唇,绝大多数时候,她都在微笑,还对大家说"要勇敢"。

有许多人说,这种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微笑是人生最美的微笑,不但能感动别人,更能给自己带来无限希望与勇气。

有人说,生活是需要勇气的。这份勇气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有时,仅仅是一份淡淡的、微笑的勇气,就足以支撑整个人生。

主人看了新闻眼睛都红了,眨巴着泪眼朦胧的眼睛对我说:"发生这样的不幸,还能微笑,真是伟大。以前在印尼也发生过地震,一个9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母被埋在倒塌的屋里,与世隔绝。小男孩因为伤重死去了,他的父母非常伤心,但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每天在有限的空间中找寻一些破烂维持生命。等到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这对夫妻对所有的人露出了微笑,女主人说:"微笑是我们应对痛苦和灾难的一种方式。"唉,"说到这里,主人叹了一口气,"世上总有苦难,也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敬佩,如果每个人都能对痛苦露出无所畏惧的微笑,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