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1964000000006

第6章 当全世界都在下雨,你就在心里放晴(2)

最终,Catherine还是离开了,但微笑始终挂在她的脸上。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里,她已经没什么可遗憾的了。那看似不听话的儿子,其实在背后暗暗努力,给了她一个学业上的惊喜;那童心未泯、充满孩子气的丈夫,在得知她的病情后,开始学会了承担,他有的不多,能做的有限,可已付出了全部。更重要的是,在生命被宣布要提前离场的时候,她活出了不一样的自己,没有浪费剩下的分分秒秒,为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用力地、尽情地活过了。

没有谁可以预见未来,也没有谁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会经受同样的遭遇。但在旁观了Catherine的人生经历后,我们要学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别肆意挥霍剩余的时光,遨游四海,无须忧虑,待生命离场的时刻,我会安然若素;在此之前,我要剽悍地活下去。不是因为微风的抚慰,不是因为土地的滋养,不是因为阳光的照耀,而是心底那份对生活的信仰为自己找到了向上的出路。

04.停下风尘仆仆的脚步享受时光

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慢。走得快的人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

--《旅行的艺术》

相传,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伊甸园。那里的人不需要劳作,就可以拥有华丽的服饰,享受丰富的菜肴,住上舒适的房子,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尽在其中。向往这种完美生活的人,深深地被这个神奇的伊甸园吸引了。他们耗尽了一生的经历去寻觅,从不停歇,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可最终还是没能找到那让人向往的伊甸园。

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梦,在梦中踏入了美好的伊甸园。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多么曲折,都不曾动摇心中那执着的信念。我们都误以为,快马加鞭走到别人的前面,就能早一点抵达目的地,却忘记停下脚步思索,这样的奔波忙碌和追逐是对还是错?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身患绝症的妻子痛彻心扉地哭泣,她难过的不是病情,也不是高额的医药费,而是跟丈夫结婚的十多年里,一心为了过上有房有车的日子,年复一年地奔波着,而自己和丈夫没有一点浪漫的回忆,也未曾常回家探望父母。为了生计,为了钱,那一份可贵的爱情,还有珍贵的亲情,被忽略了太久。总以为还年轻,还有时间,那些浪漫的事,那些尽孝的事,被一拖再拖,直到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尽管后来,车子房子都有了,看似什么也不缺了,可生命走到了尽头,这个结局又谈何完美呢?

忙忙碌碌的日子,让我们错过了生命中太多美好的东西,忽略了太多可贵的感情。忙忙忙,忙得没有了主张,忙得没有了方向,忙得忽略了时光,忙得没有时间宣泄一场。

总以为,努力付出了就会得到最好的回报,生活就能如自己所愿。可惜生活的本质并不是如此,行色匆匆,庸庸碌碌,浮光掠影,纵然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也未必是当初预想得那么欢愉。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从一个起点出发的时候,还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可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或许,每个人最初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工作的,可后来呢?多数人每天为了工作和生活而疲于奔命,早就忘了工作的目的是更好地生活。

他是一家公司的主管,对待工作,他要求自己必须不断地保持活力,如果没有把事情做完、做好,就会感到沮丧、倦怠和有罪恶感。可事实上,不管他做了多少事,他都觉得还不够,一旦闲下来,就感到无聊空虚,甚至觉得在浪费生命。于是,他又会重新计划工作和生活,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很多时候,他都身处压力重重、精神透支的状态里。长期以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来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他的家就住在西山脚下,可他向来只是看着周围的老人们清早起来爬山锻炼,或者看着远道而来的游人到那里享受美好的风景,自己却没那份兴致。

他担忧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怕自己若不能加快脚步,就会变得懒惰,无法做好任何一件事;他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会被上司和下属们指责,在他的脑海里,既然我是公司的主管,那我必须树立起一个优秀主管的形象。这些想法,让他在焦急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沮丧。所以,他总是让自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只有在工作表上对完成的事项打勾的时候,才稍微觉得有那么一点儿轻松。

有一次,公司派他外出到某沿海城市学习,参加半个月的心理学新发展课程。开始那几天,他对上课的内容有一箩筐的问题,他想借这个机会学到更多的观念和方法,可结果很糟糕,他根本没有找到其中的要诀,而导师却一直提醒他放松心情、专注倾听。一次课后,导师对他说:"下午你休息半天,到海边走走吧!"

他非常敏感,对导师的建议忧心忡忡,觉得导师定是认为自己哪儿做得不好。让自己一个下午待在海边,什么都不做,那真的会疯掉。他再三央求导师,只剩下四五天的时间了,不能再浪费。然而,导师却坚持让他试试看。

当天下午,他一个人去了海边。起初,他觉得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可很快就陷入了焦虑之中。他想起前几天导师在课堂上讲过放松技巧,便试着用在自己身上。那天晚上,他睡得很沉。直到天蒙蒙亮,他才醒来。当时,他真的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原来这就是放松的感觉。他终于明白,顺其自然和不去强求是怎么一回事,也终于知道什么是身心放松。这一切,竟然是这么简单。

课程结束后,他回到工作的城市,这时的他俨然像变了一个人。每当工作紧张和思路不畅的时候,他不会强迫自己加班加点,而是试着放松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此,一天结束后,工作的效率比预期高出很多,而且也没有从前的疲惫感。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觉得心里很舒服,很愉快,不管工作还是休息,都是那么自然和随意。

后来,他经常跟下属和周围的朋友们说,不要说"我太忙,我没时间",你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和追逐梦想上了,你为了实现目标不停地赶路,时间当然不够用了。在赶路的时候,欣赏下沿途的风景,适时停下来放松身心,你就会发现时间也跟着慢了下来。

生活中,有人觉得休息偷懒就是失败。可在很多人眼里,这根本就不算什么。按时上下班,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允许办公桌乱一点,允许自己几次没能按既定计划完成工作,你会发现,生活还在照常运转,曾经担心忧虑的事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我们努力地寻找伊甸园的时候,我们那风尘仆仆的脚,其实始终踩在伊甸园的土壤上,踩在快乐的土壤上。

05.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

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

--钱钟书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滚烫的岩浆疯狂而泻,吞没了山脚下不远处的村庄。仿佛在一瞬间,农田、房舍、树木都化为了乌有。这场可怕的劫难,惊醒了一个14岁女孩的美梦。待她发现灾难降临时,岩浆已经流到了她的脚下。

救援人员赶到时,看到小女孩的情势,焦急万分,却又不知如何展开救援。小女孩已经遍体鳞伤了,每一次的拉扯给她带来的都是更大的肉体伤害。此时,房屋已经倒塌了,至爱的父母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村庄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她是其中之一。

当前线的记者把摄像机推向女孩时,她始终没有喊过一句疼,而是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个手臂作出了一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脸上挂着一抹纯真而坚强的微笑。她相信,救援部队一定会想办法将她顺利救出。她哪里知道,岩浆紧紧围着她,救援人员绞尽脑汁,却还是一筹莫展。小女孩始终在那里挥着手,直到岩浆一点一点地将她的身体吞没。

小女孩终究还是离开了。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微笑,没有丝毫痛苦和绝望。她的那双手臂,依然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延伸了一个世纪,在场的所有人都落泪了,他们目睹着这庄严而悲惨的一幕,内心充满了悲伤和震撼。

世界安静极了,只见灵魂独舞。穿越灵魂的微笑,在生命的终点爆发出震撼世界的力量,让所有的苦难变成一缕青烟,消散在空中。死神夺走了那株盛放而鲜活的生命,却永远夺不走生死关头那一抹微笑。花已逝,芳香如故。

或许,你我这一生都不可能经历那样一场噩梦,可是困境和噩运是避免不了的,这是每个生命都必将要走的轨迹。当你爱的一切、拥有的一切被无常的命运夺走时,你是否能够像那勇敢的少女一般,对生活打出一个"V"字形的手势,微笑着接纳生活赋予的一切,无论甜蜜还是苦涩?

曾有那么一段日子,他游走在阴郁的边缘。那个喜欢了多年的女孩,看着他掏心挖肺地付出,却总是无动于衷;精心撰写的稿子,被编辑批得一塌糊涂,反反复复地修改,彻底击毁了他的自信心,甚至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感情和事业的诸多不顺,折腾得身体也一塌糊涂,大病小病纷纷来袭,生活变得一塌糊涂。

往日的笑容不见了,眉间多了几分惆怅。跟朋友喝酒时,他一杯一杯地往肚里灌,不是买轻松,只是来买醉。朋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兄弟,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啊!这年头,拼的就是一个心态。有些事情,放了吧!"

醒酒之后的他,不记得前一晚跟朋友念叨了什么,可朋友说的那番话,他却入了心。在清醒的时刻回味,更觉得有点意思。他决定,彻底改变。

他不再每天给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打电话、发短信、嘘寒问暖,不再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不再被她的情绪牵动。感情这种事,本就强求不来,若苦苦纠缠,倒会平添反感。爱本是快乐的事,弄得彼此都觉得累,也就失去了爱的意义。

那篇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稿子,被他扔到了一边,他索性决定不出了。之后,把最初的原稿投往别处,静等佳音。懒散无规律的生活,也开始告一段落,他重新穿上球鞋和运动裤,到运动场上挥汗如雨。

几个月后,一切都变了。

身体变得强健了,心里的阴郁一扫而光,镜子里重现的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男人。那篇稿子,很顺利地得到了编辑的认可,无须大改就出版了。至于那个曾经让他魂牵梦萦的女孩,在冷淡了数月之后,竟然开始在乎起他来,也许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也许是冷静之后的选择,不管怎么样,爱情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