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静下来,一切都会好
1964100000006

第6章 静下来感受,想象一下自己有多幸福(2)

故事中的帕霍姆,无法克制自己的贪欲杂念,结果白白葬送了的生命,拥有良田万顷又如何?到头来自己的葬身之地只是一抔黄土而已。要知道,生命是一团欲望,很多时候,当你得不到满足时会痛苦,但如果找到一个正确的解脱方法,心无杂念、降低欲望,保持一颗平常心,你便不会感到痛苦。

(2)利益虽好,贪多必害

现实中,人人都想得到利益,而且是越多越好,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特征。但如果欲望太多、贪婪无度,就会沦为欲望的附庸和利益的奴隶。当一个人贪婪不止时,往往只能看到贪的好处,而对害处却视而不见,结果往往得不偿失,祸从中来。

中国有一个著名的成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成语的来历是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两个兄弟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他们的父母早亡,兄弟俩相依为命。几年之后,哥哥娶了媳妇,成家立业,日子没有以前那么苦了。不过此时,哥嫂两人却觉得弟弟是一个累赘,想方设法地算计兄弟。最终,哥嫂独占了父母留下的一点薄产,把弟弟赶岀了家门。可想而知,弟弟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只能四处流浪,靠打柴勉强度日。

有一天,弟弟上山打柴的时候遇到了一只大鸟。大鸟对他说:"在东海深处有个小岛,岛上遍地都是金子和黄豆,我将你带过去,你捡黄金我吃黄豆。不过在天亮之前,我们必须离开,否则我们两个都会被太阳升起时的炽热光芒给烤死的。"弟弟答应了大鸟。第二天,大鸟果然如约而至,弟弟从岛上捡回了很多金子。

弟弟有了钱之后,生活开始好转起来,很快就盖起了新房子,又买了很多地,还雇了一些人来帮他种地,不久便成了当地的大富翁。哥哥看到弟弟发了财,心里很纳闷,天天都去问弟弟到底是如何发财的。弟弟禁不起哥哥的一再追问,就把自己发财的秘密告诉了哥哥。

哥哥得知这一切后,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天还没黑就去等着那只大鸟,大鸟出现后,哥哥顾不上和它说话,抓住大鸟的双脚向东海飞去。贪心的哥哥只顾捡黄金,早就忘了弟弟的嘱咐,而大鸟也沉迷于黄豆的美味当中。当他们觉醒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太阳很快就出来了,霎时间小岛上的温度骤升,贪心的哥哥和大鸟都被太阳烤焦了。

故事中的哥哥和大鸟都过于贪恋金子和美食,结果枉送了性命。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总是为了名和利挖空心思,为了钱和权日夜烦恼,让种种不断攀升的欲望,驱使着我们努力去工作,去赚钱,结果只能使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陷入了一个越来越深的痛苦深渊,到最后不但期望的快乐不会如期到来,反而会沦为不幸之人。所以,只有心无杂念贪欲的人,才会常常拥有快乐的感觉。

(3)心无旁骛,你才可以获得成功

在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重大发明创造与科学发现,当事者其时无一不是心无杂念。如果一个人不能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却想取得成功,那只是纸上谈兵。所以说,如果成功真的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要心无杂念、专心致志。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个围棋专业棋手,他的名字叫弈秋,他的棋技非常高,有两个人向他拜师学艺,其中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无杂念,专心致志地听讲。而另一学生却在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总是分散注意力,还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天空中会不会有一只天鹅飞来。结果不言而喻,前一个学生从弈秋那里学到精湛的棋艺,而后一个学生却只学到了一点皮毛而已。

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为什么这两个学生的学艺成就会有这么大差别呢?原因不言而喻:两个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样,一个心无杂念,另一个心不在焉,他们的学业自然大相径庭,这是情理之中的结局。一个人的能力,唯有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情况下,才会有奇迹发生。古训有言: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请从凡尘杂念中跳出来吧,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说话、办事、做人,才是人生成功的王道。

包容的彼岸,乃幸福歇脚处

包容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础,但凡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那些尊贵的人,被他人景仰的人,大多都是从包容中走过来的。如果对别人不包容,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是不会去嫉妒或排斥他人的。包容并不是无奈退缩、懵懂无知。包容的人,善于洞悉世态,但又不失纯真。包容的人,内心宁静。包容的人,敢于面对困难,不争一时之短长,有翱翔苍穹的心志。包容的人,懂得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1)包容是无声的教育

若遇到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勃然大怒;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气愤泄怨,这是缺少包容的一种表现。拥有容人的雅量,是完全能够通过修炼而得到的。包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从容、自信和超然。有了这种智慧,就会面对人生,从容不迫。

从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他的门下有一位贪玩的学僧。这一天,禅师夜里巡查,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凳,立刻明白了这个学僧晚上爬出院墙玩乐,于是就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原先放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深夜,学僧玩罢归来。他不知道凳子已经被移走,一跨脚就踩在了禅师的头上,下地后看清是禅师,惊慌得深深低下头去。禅师像没那回事似的,反而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去休息吧!"就这样,这位学僧再也不出去夜游玩乐了。

一位老师发现一名学生在上课时总是不专心听讲,时常低着头在本子上画些什么。一次,他走到那位学生的跟前拿起他的本子,发现学生本子上面画满了自己的漫画,形象夸张怪诞。这位学生紧张极了,害怕老师责罚他。但老师却并没有发火,仅仅微微一笑,并说要他以后多练习,画得更神似一些。从此,那名学生上课时再也没有低头画画,上课听讲非常专心,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后来他成为一名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上面两则故事中的禅师和老师懂得,包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事实上,胸襟开阔的人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包容来解决事情,反之,大发雷霆或是批评责罚的结果未必会让当事人真正得到反省,甚至也没有什么成效。这是因为人通常都会有逆反心理,虽然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在别人的指责下会为了维护自尊心而梗着脖子坚持到底。

(2)生活因包容而美好

歌德说:"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包容的基础之上的,人只有在相互包容和谅解中才能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包容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平和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包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宽以待人的,在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会让自己的不理智占居上风。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同样的一条路摆在不同人的面前,就会有不同的结局,有的可以变成通天大道,而有的则是羊肠小道,有些甚至曲曲折折,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只因为心态不同,心胸开阔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所以,不要再抱怨生活,生活会令你难堪只是因为你总是让生活难过,多多反省一下自己吧,看看是不是自己不够包容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如此的不堪。

一个善于包容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差别,既不妄自尊大,贬低他人,又不妄自菲薄,低估了自己,更不会因别人的权力、地位及财富而耿耿于怀。他们从来不会去记得自己给过人家什么恩惠,只是记得别人曾经对自己的好。而心胸狭窄的人则往往斤斤计较,只顾眼前的利益,从来不考虑给别人留后路。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把自己逼上绝路,成为最彻底的失败者。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不同的处世态度,不同的修养和思想,不同的性格脾气,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免不了会与他人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可能会让矛盾加深,最终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而一个心胸豁达、善于包容的人则常常会息事宁人。因为他们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们总是让自己在矛盾或摩擦出现的时候,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正是他们这样包容豁达的心境让我们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

人生的道路是很长的,在这样漫长的旅途中,没有人会一点错也不出,永远是对的。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伤害了我们的感情,有些人可能会在无意中误会了我们,诸如此类的事情,如果我们不会包容,总是用一种怨恨的态度去面对,到最后受伤的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也会在不断的怨恨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真善美,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在面对别人的伤害的时候,与其在怨恨中让自己难过伤神,倒不如让自己的心胸包容一些,学会理解和包容别人,同时也让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一下。或许,当你真的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心中的怒火早已被换位思考而平息了,你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别人的行为。

所以,生活需要我们学会包容,因为包容能够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能够让我们更加平和地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友好相处。同时,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包容,他的胸襟才会变得更加开阔,他也就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朋友,赢得了他人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他脚下的路也会因此而越走越宽,他会不断地发现生活的美好与阳光。

因为朋友多多,所以幸福满满

友情和亲情、爱情一样重要,是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感情。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下,我们每个人都显得那样渺小,所以我们都需要可以和自己共患难、共祸福的朋友,只有我们和朋友之间真诚地合作,才能产生强大的能量来对抗外界的风风雨雨。

(1)拥有朋友的天空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