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丝绸之路的文献与文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9763400000001

第1章 陶瓷器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人类发现美、创造美的产物,自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开始制造陶器,距今已有大约一万年的历史。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器

1.半坡鱼纹彩陶盆

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是鱼纹,其数量最大,变化极多,造型生动逼真。

2.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细泥红陶,内壁用黑彩绘有两组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相间排列。

3.华县红陶猫头鹰头

泥质红陶塑成的圆形、隆起的猫头鹰头,双目圆又大,眼球突出,眼眶一周饰有锯齿纹。长喙,尖微内钩。

4.华县陶鹰尊

泥质黑陶,鹰尊的造型。

5.宝鸡彩陶船形壶

呈船形,壶口为杯形,细颈、平肩、腹部整体较扁,中间向外鼓出,两头对称呈尖角,平底。

6.洛南红陶人头壶

泥质红陶壶,该壶为人头葫芦身形,平底、壶背上有流、可盛水。

7.民和网纹彩陶瓶

泥质橙黄陶,施黑彩,侈口、口沿外折、长颈溜肩、扁腹、平底。

8.民和彩陶提梁罐

泥质陶,表面光滑,通体施黑红色彩。侈口、短颈、鼓腹、小平底。

9.民和彩陶鼓

泥质陶,小口呈盂形,中间为筒形,大头为喇叭形,两头相通。

10.民和彩陶双联罐

泥质红陶,施黑红两彩,侈口、鼓腹、平底。

11.柳湾堆塑人形彩陶壶

泥质红陶,施黑彩,侈口、口沿外翻、短颈、鼓腹、腹下部内敛、平底。

12.柳湾人像彩陶壶

泥质红陶,小口、短颈、圆腹、平底。

13.大通舞蹈彩陶盆

橙黄色陶,大口、卷唇、鼓腹、平底。

14.昌都折线纹黄陶双联罐

夹砂黄陶,施黑彩,双联器身、侈口、口沿外翻、颈短粗、两个腹部都为椭圆形,假圈足。

15.巴里坤单耳彩陶壶

夹砂红陶,施红陶衣黑彩,单耳、鼓腹、小平底。

16.大地湾绳纹红陶圈足碗

加细沙红陶,以器物表面印有交叉绳纹为特征。

17.大地湾足圜底彩陶钵

口沿的外圈抹光,绘红色宽带纹。口沿内绘有一圈红色窄线纹。

18.大地湾彩陶足鼎

泥质红陶,器身为圆盘状,口沿外卷,腹壁近直,平底,个宽扁足。

19.大地湾变体鱼纹圜底彩陶盆

施黑彩,口沿卷边,浅腹,圜底。

20.定西鲵鱼纹彩陶双耳瓶

泥质细陶,施黑彩,平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

21.秦安鱼纹圜底彩陶盆

口沿加唇,圜底,上腹一圈绘有两条鱼纹。

22.秦安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表面呈浅黄色,施褐釉。敛口,细颈,平底。

23.秦安阴阳角纹彩陶钵

从口沿到腹部绘有一圈等量等形阴阳双关的角纹,是半坡类型彩陶所特有的花纹。

24.正宁钩羽圆点纹彩陶盆

盆口平边、浅腹、平底。

25.西和彩陶杖头

陶杖呈馒头形,通体施翅羽纹。

26.武山鲵鱼纹彩陶瓶

瓶口稍侈,口沿平边、细颈、腹部有双耳,平底。

27.天水对鸟纹彩陶壶

壶口平边、短颈、腹部有横耳,平底。

28.甘谷人面鲵鱼纹彩陶瓶

小口、平沿、厚唇、细高颈、斜溜肩、筒状身。

29.礼县彩陶双耳瓶

口为喇叭形、圆肩、深腹、腹壁近直、平底。

30.陇西彩陶尖底瓶

喇叭形口、宽沿、长颈、宽肩、腹部斜收、尖底。

31.永靖彩陶系罐

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

32.榆中内彩旋纹彩陶盆

为泥质红陶,施黑彩,盆内饰有以圆圈为中心延展而成的旋涡纹,图案繁密精美。

33.兰州旋纹彩陶豆

盆形,施黑彩,口沿平边,腹有双耳。

34.广河叶形纹彩陶铃

施黑彩,呈小葫芦形,曲柄、鼓腹、平底、中空、装有小石子、摇之作响。

35.永登网纹束腰形彩陶罐

束腰形,上腹为盆形,下腹为罐形。

36.永登彩陶双耳瓮

泥质细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

37.永昌彩陶单把杯

直口、薄唇、筒状腹、平底。

38.璧纹彩陶壶

壶口两侧各有一对小附耳,腹部有双耳。

39.兰州内彩神人纹彩陶盆

半山类型彩陶上的神人纹。

40.兰州旋纹彩陶罐

侈口、鼓腹有双耳,平底、口沿内绘有弧线、短竖线纹。

41.兰州旋纹带流敛口彩陶瓮

敛口、鼓腹、平底。

42.永登回纹单耳彩陶杯

杯为筒状,口沿稍侈,一侧有耳,另一侧下部有一流嘴。

43.天水兽形灰陶盉

上部呈企翘的兽头形,带有宽大的手柄。

44.齐家坪角纹双肩耳彩陶罐

腹部遍饰红色双道正倒角形纹,是在摩拟草编器的纹样。

45.齐家坪浮雕龙纹红陶罐

侈口、短颈、折肩,在罐的肩腹部浮雕有龙纹,龙头如蛇,鳞躯似龙,身下有一爪。

46.红陶鸟形器

青铜时代齐家文化遗物,共有两件。

47.火烧沟双足彩陶罐

共有两件,两件均为浅褐色陶,器形一样。

48.火烧沟羊头柄彩陶杯

方形、上大下小,底内收后设圈足。

49.火烧沟彩陶方鼎

鼎为方形,角各有一个高足。

50.寺洼山彩陶鬲

敞圆口、束颈、有一环耳足,高10厘米,敞圆口,束颈,有一环耳,三足。口外黑色,颈部有两条黑线,鬲体和鬲足饰双钩纹等。

51.东乡太阳纹彩陶壶

敞口、束颈、斜肩、双环耳、腹下内收,小平底,敞口、束颈、斜肩、双环耳,腹下内收,上腹饰太阳纹,和双钩曲线纹。

52.“唐汪式”陶器

青铜时代陶器,主要是夹砂粗红陶,也有少量泥质红陶。

53.灵台绳纹红陶筒瓦

筒瓦为瓦红陶质,半圆形,泥条盘筑而成,布满绳纹。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陶瓷器

1.灵台原始青瓷罐

用泥条盘筑而成,暗灰色胎,坚硬细腻,盘口、敛折缘、广肩、瘦腹、小平底。

2.古浪倒角纹圜底彩陶罐

罐口卷边、双肩耳、圜底、通体绘有倒三角纹,其间饰小菱形带纹。

3.昭苏彩陶壶

敞口、高束颈、鼓腹、圆底,通体红色彩绘,口沿绘倒三角纹,颈部绘方格纹,方格内绘有圆点或填实。腹部用或窄或宽的折线勾连成四组倒三角图案。壶底有黑色烟炱。

4.哈密双耳彩陶罐

撇口造型,沿稍微向外折,鼓腹、平底、外口沿下饰纹似蝌蚪,腹部为四个接近梯形的图案,内填“Z”或“S”纹。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陶瓷器

1.范南村彩绘陶壶

平沿、束径、鼓腹、腹上部模印着对称的两只兽首衔环,通体彩绘,肩和腹部分别饰有一周弦带纹。颈部用红黄两色绘有一圈复线三角纹,其中有云纹。

2.范南村陶熏炉

上部为半圆形盖,顶上有把手,周围有8组角形镂孔,把手的中心有一孔,孔外为角星,炉身子母口,浅腹、短柄中空。

3.范南村釉陶仓

仓顶为伞形,设瓦棱,瓦棱间有横线。顶出遮檐,檐面瓦棱端模印瓦当。顶中央有弧形圆盖,盖上浅浮雕双龙,盖下子母口。仓身筒状。用三道两组凸弦纹将仓身表面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正中有一印戳,两边各浮雕一鹿头;中部为变形蟠螭纹和倒三角纹;下部浮雕一人熊。平底,有三只兽形足。

4.范南村陶房仓

通高31厘米,由仓顶、仓体、基底三部分构成。房仓为庑殿顶,四檐模印瓦当。

5.范南村釉陶灶

褐釉,灶体为呈长方形,灶面上并列两火眼,上如塔顶,下为方柱体,中空。

6.范南村彩绘陶盒

盖似覆钵,顶有握手,饰有红白彩的大弧线卷云纹。盒身如盆,圆唇,平底。

7.范南村釉陶鼎

泛黄绿釉,盖为钵形,中心有一乳,外有两道凸弦纹,鼎身小口,双附耳外侈,腹部有一条折棱,环底,兽形足。

8.范南村釉陶罐

圆唇,矮颈,圆肩,鼓腹。平底、肩部、腹部中间有凸弦纹,凸弦纹之间有浅浮雕波浪纹。

9.范南村釉陶盒

整体上是球形,稍微有点扁。上半部分为盖,顶上有圈足形握手,下半部分为器身,平底,假圈足。

10.陈请士墓釉陶豆

豆施红褐釉,顶部为一浅盘,盘下是竹节形的柱柄,上节细而直,下节呈喇叭状。

11.西安东郊陶仓

为泥质灰陶模制而成。圆口、方身、平底、仓口有圆盖,仓身有朱书“穔粟”字。

12.西安东郊陶灶

为泥质灰陶模制而成,整体呈长方形,灶面上有个火眼,火眼上有陶釜和甑。

13.西安东郊陶猪圈

因形似猪圈而命名。

14.西安东郊彩绘陶盆

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深腹、矮圈足、平底。

15.西安东郊陶炉

泥质红陶,通体素面,敞口,浅腹,腹底有篦子,下有筒状火膛,膛壁有拱形火门。

16.洪庆村陶仓

陶红胎绿釉,圆筒形。通高25厘米,底径20厘米。顶呈蘑菇状,中央开小口,周边为屋檐形,上面有瓦垄。底部有三足。共三件,一件残破,一件仅存仓盖,只有一件完好无损。仓盖上分别有墨笔书写的“黍素囷”、“白米囷”、“小麦囷”等字样。

17.龙首村釉陶奁

通体施黄釉,奁身为直筒形,三兽形足。腹部上、下有两条线刻的三角纹,两条凹弦线之间刻有仙禽走兽。

18.方新村釉陶壶

施绿釉,侈口、圆唇、束颈、圆肩、鼓腹、平底、假圈足。

19.雷台陶楼院

施有黄色的绿釉陶,平面图略呈长方形,周有院墙,正面开门,上有门楼。

20.吐鲁番单耳彩绘陶罐

黄红色胎骨,外为赭色陶衣,绘有黑彩。罐口略撇,粗颈,鼓腹,平底。口沿、颈腹相连处和腹部平行环绕着三条由正倒三角纹组成的宽带。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隋代的陶瓷器

1.西安东郊瓷系罐

圆肩、鼓腹、平底、假圈足。

2.西安青釉系罐

灰白色胎,直口、无颈、颈部有复式系,罐身接近椭圆,器形浑厚饱满。

3.郭家滩束腰盖罐

子母口,口上有盖,中央有一颗宝珠形钮。圆唇、深腹、束腰、平底、近底外侈。

4.李静训墓齿盖罐

施青釉,平口、有盖、溜肩、圆腹微扁。

5.李静训墓龙耳双身瓶

胎质灰白,通体施微泛黄色的白釉。盘口、细颈、平底、椭圆形双连身。

6.李静训墓龙柄鸡首壶

壶身修长,杯式口,口沿外侈,竹节形长颈,鼓腹下敛,平底、肩部有对称的环耳。

第五节 唐代的陶瓷器

1.西安西郊瓷烛台

初唐瓷器,烛台高31.2厘米。

2.西安西郊瓷子母盏盘

黄褐釉瓷,灰黄色胎骨。上部为一浅圆盘,盘内有件小杯,两件小碗,两件小碟,喇叭形圈足,上部有一折棱。

3.西安西郊彩建筑群

总体上呈纵长方形,布局严整和谐。整个建筑,绿瓦、白墙、红柱,颇为壮观。

4.西安东郊瓷碗

绿色瓷碗共两件。

5.西安东郊瓷樽

圆筒形盛酒器,深腹,直壁,弧面平沿盖,高圈足形握手,弧形底角下设足。

6.西安东郊瓷盂

泛绿色瓷,全身素面。敛口、圆唇、鼓腹、小平底。上有伞形彩帽盖,中央设圆锥形把手。

7.西安东郊瓷杯

杯体瓷色泛灰,全身素面。敞口、圆唇、深腹、平底、高圈足。腹壁向内弯成弧形,外设一单环耳。

8.西安东郊彩罐

呈扁圆形,敛口、圆唇、圆肩、鼓腹、平底。

9.西安东郊彩碗

敞口、尖唇、矮圈足。腹壁上部较直,中部外有两道瓦棱形纹带,纹带下内收为圆弧形。

10.西安东郊白瓷碗

敞口,腹壁向外倾斜45度,矮圈足呈玉璧形,瓷碗内外施白釉,足上与壁上釉质不同。

11.西安东郊陶瓶

敞口、平沿外折、细长颈、壁向内弯。圆肩、鼓腹、如竖枣形,高圈足向外斜。

12.西安东郊瓷注子

敞口,束颈,圆肩,鼓腹上大下小,平底。

13.西安东郊瓷唾盂

该盂瓷色泛灰,全身素面。口如漏斗,口沿由凹线分作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

14.法门寺地宫秘色瓷

瓶为八棱形,小口,细长颈,浅圈足。碗均为五花瓣口,有浅形和深形两种,浅形碗平底内凹,底部留有一圈支钉烧痕。

15.耀州窑黑釉塔形罐

罐瓷坚致,釉色莹润,通体漆黑光亮。翻口圆唇,短颈丰肩,上腹鼓圆,下腹斜收,平底。

16.彩陶凤首壶

直口、细颈、椭圆形腹、高圈足。

17.武威梵文彩绘陶塔

盔形塔顶、葫芦形塔刹、八角形塔身、圆形底座。

18.武威巩县窑白釉瓷壶

壶口卷边,短颈、鼓腹、肩部饰有一流嘴。

19.和田人首牛头形陶饮器

黄色陶胎,赭色陶衣,上部为戴尖帽的人头,顶上有口,下部为一小牛头。

第六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器

1.彬县耀州窑提梁倒灌壶

胎质灰白,坚实细腻,壶身为圆形,盖与提梁连接,腹部饰有缠枝牡丹花,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

2.凤翔耀州窑凤头壶

喇叭形壶口,竹节状高颈,腹为六瓣形,肩部两边贴饰一对花形耳。

3.耀州窑青釉刻鸭纹碗

呈六花瓣形,内外施青釉,釉色青翠纯正,刻划线条犀利流畅。

4.耀州窑缠枝牡丹纹梅瓶

胎质灰白、釉色青绿、小口外翻、短颈丰肩、圈足。

5.华池耀州窑菊花盒

盒为扁圆形,圈足,通体施淡黄绿色釉。

6.磁州窑虎纹瓷枕

略呈长方体,枕面伸出体外,是“张家造”瓷枕中带纪年款最早的一件。

7.官窑粉青釉长颈多棱瓷瓶

侈口、长颈、多棱、平底。

8.蓝田耀州窑夔纹足炉

方唇平沿,束颈、广肩、鼓腹、圜底、虎头虎爪形足。

9.西夏玉壶春瓶

喇叭形口,细长颈,圆腹,矮圈足。

10.西夏猴鹿纹瓶

敞口外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砂底,宽圈足。

11.西夏黑釉刻字瓶

小口向外翻,短颈,鼓腹似球状。

12.西夏牡丹花纹瓶

小口、短颈、折肩、长腹略鼓,圈足,缸胎施褐釉、剔花。

13.西夏白瓷瓶

敞口、圆唇、细颈、斜肩、鼓腹、高圈足。

14.西夏系瓷扁壶

施褐色釉,釉色光润均匀,直口、台唇、长颈。

15.西夏白瓷高足碗

敞口、曲腹、高圈足。

16.西夏双耳瓷扁壶

共两件,小口、卷唇、短颈、扁腹、双耳在肩两侧,底部与腹部一侧各有一只假圈足,壶内口沿和外表施黄色釉。

17.汪世显家族墓花瓷坛

瓷坛为大口,沿外卷,圆鼓肩,腹部下收为小平底,底部略向内凹。

18.漳县景德镇窑釉里红高足瓷杯

瓷杯高9厘米,釉下呈现红色花纹,异常美丽。

19.新疆双龙纹大碗

青白色瓷,内壁图案为两条云龙作戏珠状,造型规范。

20.阿力麻里龙纹青瓷盘

胎厚,施青釉,平口,宽沿,矮圈足,足面平,足壁直。

21.阿力麻里菊花纹青瓷盘

瓷胎,挂青釉,圈足折沿,底心划一朵菊花,壁面刻有反射状的竖条纹,纹饰像盛开的菊花。

22.阿力麻里福禄白盘

胎质细腻,施蛋白色釉,呈半透明状。

23.高昌故城青瓷大盘

共两件,胎体厚重,纹饰不一,均为暗花,造型大方,釉质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