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史前地球:恐龙时代的辉煌·侏罗纪中晚期
19763900000002

第2章 蜥脚类恐龙:食草巨兽

在暴龙、三角龙、剑龙或者其他美国西部的恐龙的形象被大家所熟知之前,最有名的恐龙形象就是雷龙,一种蜥脚类恐龙。

1.重龙

蜥脚类恐龙是地球上最高、最重、最长的陆地动物;只有鲸鱼可能比它更大,但是显而易见,鲸鱼并不是陆生动物。

2.蜥脚类恐龙的进化

蜥脚类恐龙和“原蜥脚类恐龙”各自进化,尽管它们都被认为拥有同一个祖先,都是蜥脚型亚目恐龙的分支。

3.迷惑龙群和角鼻龙

雷前龙属于原蜥脚类恐龙和蜥脚类恐龙之间的过渡形态。在雷前龙身上可以发现一些原蜥脚类恐龙的特点,例如前肢上有紧握的爪子,但没有像晚期蜥脚类恐龙那样,有着被充分利用的腿、脚以及可以承重的四肢。

4.蜥脚类恐龙的特点

蜥脚类恐龙四肢的比例、骨骼形状、灵活性和节点构造和原蜥脚类恐龙、兽脚亚目恐龙完全不一样。一个能说明问题的迹象就是蜥脚类恐龙的股骨比胫骨更直更长,四肢进化的适应性之一是可以承受更多的重量,使动物移动起来相对轻松。

5.迷惑龙

四根或更多的骶椎。蜥脚类恐龙拥有四根或者更多的骶椎。骶椎是一种融合在一起,用来固定骨盆、支撑后腿的脊骨。

6.蜥脚类恐龙的种类

蜥脚类恐龙的化石记录非常丰富,但在化石记录中,它们庞大的体型对化石样本的完整性产生了干扰。

真蜥脚类恐龙。真蜥脚类恐龙是一种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它们的特点与基础蜥脚类恐龙很相似,但是属于更高的级别。

新蜥脚类恐龙。新蜥脚类恐龙是蜥脚类恐龙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最有名的。

梁龙超科。这种恐龙体型修长,有着窄而长的头骨,像箱子一样的鼻子和钉状牙齿。

雷巴齐斯龙科。这种恐龙下有几种已知属。雷巴齐斯龙源自中生代的南半球,至少一个有分类单元来自北半球。

叉龙科。这种梁龙超科恐龙包括三个属。短颈潘龙的颈部很短,脊椎上的脊柱更长,因此可以支撑由皮肤覆盖住的鳍片。

梁龙科。这种恐龙是从一些保存完好的样本得知,由八个属组成,其中包括梁龙。

大鼻龙类。这种新蜥脚类恐龙的亚类群以头骨的特点而出名,它的鼻孔张开的时候比双眼都大。

迷惑龙。圆顶龙科。

7.蜥脚类恐龙的生活方式

它们借助水来支撑它们巨大的身躯。长颈和位于头骨顶部的鼻孔相当于恐龙的呼吸气管,当它们的身体完全潜入水中时,这个结构可以用来呼吸。它们的牙齿似乎也只能咀嚼一些柔软的植物。

8.蜥脚类恐龙的头骨和牙齿

蜥脚类恐龙的牙齿和头骨在它们漫长的进化史中变化很小。哪怕是最早的蜥脚类恐龙的身躯也十分庞大,为了从植物上把叶子撕扯下来,它的颌骨和牙齿而进化。当蜥脚类恐龙的牙齿与哺乳动物,甚至与人类相比时,它们牙齿的意义就变得十分明显。

9.奥卡龙袭击泰坦龙的颈部

不同的蜥脚类恐龙的分支逐渐演化出了不同形状的头骨和颌骨。大多数蜥脚类恐龙有四颗前颌齿。

10.恐龙的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

与恐龙的生活方式相比而言,古生物学家对恐龙新陈代谢的理解可能要多一些。新陈代谢是发生在生物体内、维持生物生存的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的总和。

11.体温调节

自然而然地,作为最大的陆生脊椎动物,蜥脚类恐龙的存在给我们增加了许多问题。动物的新陈代谢和活动程度的关键在于体温的管理。

12.恐龙的代谢选择

在讨论恐龙是否是恒温动物之前,还要考虑一个主要问题,恐龙的体型大小不同。如果恐龙是热血动物,按照暴龙和蜥脚类恐龙的体型,它们的体温可能非常容易过热,不能充分地释放热量。

13.蜥脚类恐龙的骨骼创新和运动

蜥脚类恐龙是无可非议的四足动物,就是说,它们需要四条腿才能行走。除了腕龙,蜥脚类恐龙的后肢比前肢更强壮、更长或者一样长。

14.蜥脚类恐龙的蛋和巢穴

恐龙和它们的鸟类后裔以及所有已知的爬行动物一样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除了南极洲和澳洲,每个大洲上都发现了恐龙蛋。